《王于兴师》全将领(含S2赛季)大揭秘第4期——兵种适性(二)
07/28337 浏览萌新必看

——大家好,这里是柚子Lab,一个用数据说话的硬核游戏研究室。


前言:
上一期我们一起分析了S1赛季所有武将的“兵科适性”,以及将兵科适性这一属性量化之后进行了排名。恰好官方这两天放出了S2新将领的信息,所以这一期也会将S2将领的适性放进去一起分析。
这一期我们将更深入地,从兵种适性的角度,反看过来去看看都有哪些武将适合这兵种,因此这一期的排序方法,会优先考虑兵种适性,其次在同兵种适性里,再采用三维和进行排序。希望这次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游戏设计师们对于角色们的定位。


一、兵种适性分析
1. 刀兵·极

【图1】刀兵-极
S1赛季刀兵适性为“极”的有18位将领,而S2赛季的新将领刘伯温和李嗣业刀兵适性也为极,所以两个赛季刀兵适性为“极”的将领一共有20名。其中将领类型为“防御”的有6名,“协助”及“恢复”类的有2名,“输出”的有10名,不过在输出型将领里,很多也是类似梁红玉、周亚夫之类的反击型武将,或者勾践这类的通过受击来获取增益型的将领。真正纯“输出向”的将领,只有陆逊、孙武、伍子胥、鲁班、樊哙5名,可以看出,游戏设计师对刀兵的定位主要是以防御、反击、治疗和辅助为主。不过,S2的李嗣业和刘伯温在定位上都是输出将,说明未来可能官方对刀兵的定位会逐渐从只有肉的“坦克”,慢慢转向能抗能打的“战士”,或者兼顾输出和功能性的“法坦”上来。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刀兵为“极”的武将,多数枪兵适性也为“优”及以上,而总体兵种适性评分基本处于5~6分。这里的20名将领里,包括新出的刘基和李嗣业,共有14名的枪兵适性是优。并且适性组合“极-良-凡-优”也是出现最多的,包括新赛季的2位新将领也是这个适性。所以我猜测这个应该是一个基础的“刀兵适性模板”。这里的设计思路,应该是不想让刀兵将领被骑兵将领完全克制。次属性给枪,如果对面骑兵较多,就可以时情况无缝切换成【钩镰枪】或者【藤甲兵】,针对性地进行克制。而刀兵类武将最差的适性一般是弓,这18名刀兵极的武将里,只有孙武的弓兵是优,其他最高也只有良,凡是最多的,甚至陆逊的弓是“劣”。
2. 骑兵·极

【图2】骑兵-极
S1加上S2新将领,骑兵适性为“极”的一共有20位。可以发现,骑将的整体兵种适性评分普遍比较高,既有10分的吕布,也有9分的杨戬以及新赛季的大核项羽。并且整体适性评价以6~7分居多。并且这20名将领里,除了宇文泰是内政型武将,姜尚和王昭君是协助型,而箫绰是恢复型之外,其余17名(项羽不出意外也是输出型武将),都是输出型。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S1S2出现的所有怒气将,除了岳云之外,其他的项羽、苏定方、冉闵、庞统都是骑兵极适性的。可以看出,官方对怒气将的定位是以运动战为主的,需要走位,需要拉扯,并且要找释放怒气技的时机的。当然,在打阵地战,面对对方的大量盾兵前排时,也可以走铁浮屠抗线+输出的流派。当然,骑将组由于比较极端的输出核心太多,所以暂时没有看出“通用适性模板”,像项羽、吕布、杨戬和赵云这种输出大核,都是骑枪双极的,而其他输出类骑将,刀为“优”的比例会稍微高一些。不过我想实战中应该也不会有人为了避免被枪克制而切换成刀吧,毕竟RTS游戏里,速度和射程优势才是最大的优势。除非是阵地战,否则在运动战里,骑兵光凭跑得快就可以逆克制枪兵了。
所以王于里骑兵的定位,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输出”。除了几乎所有的怒气将,一二赛季最强的几个单体主动输出将领,基本都是骑兵“极”属性。骑兵在运动战中,可以用速度优势迂回包抄,快速解决对方远程;阵地战里,也可以对前排抗线的盾兵造成火力上的克制,说是最强的兵种也不为过,这点还是比较符合历史,在冷兵器时代,精锐骑兵几乎就是战力天花板了。
3. 弓兵·极+优

【图3】弓兵-极+优
弓兵和其他几个兵科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弓兵适性哪怕是极+优一起统计,能够上榜的将领也少得可怜,S1和S2赛季加起来一共也只有13名“极”,7名“优”。而且很多武将诸如后裔,李广,黄忠等,固有技能也只能在弓兵队伍里才生效,就限制了他们基本上不能转职去其他兵科。弓兵除了宇文泰是内政外,其余的全都是输出型武将。此外,官方对于弓兵给出“优”以上的适性还是非常小心的,因为RTS里,攻击范围远就是最大的优势,虽然单独的弓兵攻击力比不上骑兵和枪兵,而且还被所有兵种克制,但阵地战和攻城战里,海量的弓兵是真的能让对面非常头疼的。我这赛季就有过弓兵守城时,一个队伍歼灭达到上百万,吃了60几万经验的经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S2的新武将周瑜,军师技能是作为连弩系兵种时,普攻有概率触发额外普攻,比较类似弓兵版的【连击】。一赛季弩系兵科基本是作为兵科下水道, 没什么人用的。战场上的三阶弓兵兵科基本都是神箭手。所以不知道二赛季这个改动,会不会产生一个新的近战弩兵的流派。
4. 枪兵·极

【图4】枪兵·极
S1+S2赛季,枪兵为“极”的将领一共15名,且全部都为“输出型”将领。其中岳飞、赵云、戚继光、王彦章、穆桂英、杨延昭和吕雉都是连环输出型武将。除了第一适性为枪,第二适性为刀或者骑的比例差不多,枪系将领的兵科评分差距也很大,同样也没有找到一个固定的适性模板。
可以看出,官方对于枪兵的设计也是以输出,尤其是连环输出为主的。然而目前来看,连环队还不是很成体系。连环输出相比主动类输出,劣势就在于触发需要普攻,如果遇到带【止戈】技能的队伍,就会造成伤害降低。但是连环队的优势在于【连击】可以概率触发两次普攻,从而使得武将一回合内能进行2次判定,大大提升了连击技能触发频率及输出效率。不过目前能附加连击的武将只有王彦章,也是连环队最大的核心。好在下赛季的周瑜军师技能是增加普攻次数,希望能给连击队带来新的配将思路和新的战术吧。


二、总结

【图5】各兵科适性将领数统计
最后我统计了一下每个兵科每个适性下分别有多少名将领,得出这么几个结论。
一、可以看出,作为基础克制的三角关系中的“石头-剪子-布”的“刀、骑、枪”,在“优”上的将领数量是差不多的,这就保证了哪怕阵容不够齐全,也可以根据战场情况调整出克制阵容。这点上的平衡做的是不错的。
二、但是其中,枪兵适性“极”将领的数量较少,而且枪兵的输出方式较为单一,除了岳云,其他大多都以普攻+连环为主,而且除了吕雉之外,伤害类型也基本都是武攻。就导致战场上成体系的枪兵队伍数量较少。而与之相对的是骑兵,攻击方式多样,既有主动型,也有连环型(比如赵云转骑),而且几乎所有的怒气将也都是骑将。再加上骑兵天生的高移速,就导致现在除非有很大规模的阵地战,否则小区域遭遇战全都是骑兵的情况。所以感觉后期可以继续加强或者丰富一下枪兵的阵容,让玩家能有更多选择,也增加这个兵种的上场率。
三、弓适性以“凡”和“劣”居多,我觉得这个设计细节挺好的,因为远程部队虽然单打独斗不太行,但在大规模作战里堪称Bug的存在,适当地限制弓兵武将和成型部队的数量是很有必要的。
四、和其他slg不太一样的是,很多谋略输出型将领都是“骑将”或者“刀将”,比如庞统,姜尚,陆逊,孙武,贾诩。这点比较反直觉,不像其他slg,这类“智将”一般都是远程,或者坐镇后方,在远处放技能之类。我感觉这和王于整体想营造的游戏风格也有关系,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王于里是不存在类似其他RTS或者战棋类游戏里那种给友方部队进行治疗之类的技能的。除了戚继光的光环,也没有那种大规模给队友上增益的技能。而要想施放谋略型技能,也得释放在主将附近。而远程弓箭手,基本也都是武力攻击的武夫,虽然这样战争场面看起来会没有那么的“炫”,但也会更加接近真实战场的体验。
以上就是这期攻略的全部内容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