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百景图│李煜:南唐庸主,天下墨魁

昨天 23:2883 浏览同人专区
    偶见南唐后主李煜之论,甚觉有趣。今略陈拙见,聊为引玉之砖,诸君幸勿吝珠玉也:
    夫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韩非子·功名》)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荀子·强国》)
    自后主李煜于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继位以来,面对北宋太祖赵匡胤一统之势,大厦将倾之南唐已无割据之能。李煜的“称臣避战”反而是弱势政权的现实选择,旨在延缓战争、保全一方百姓。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北宋主动撕毁和议进攻南唐,后主李煜曾一度恢复年号,合纵南方诸国以抗衡,惜盟友吴越之背叛加速了已定的败局。
    后主虽无力面对来自北宋的强大军事压力,但在五代十国的混乱时代背景下,南唐经济亦因保境安民政策短暂恢复,兴修水利,轻薄赋税……直至被北宋铁蹄踏平。从未有史书未载李煜治下江南民生凋敝的情景。
南唐虽短,但文化鼎盛。后主支持翰林图画院,治下出现顾闳中等画家,此江南之艺术至今仍留芳。
    此外,李煜在游戏里的技能名称,亦充分体现了他在诗歌艺术方面的高超造诣:“清歌”出自其《一斛珠·晓妆初过》,其栩栩如生的刻画描写久经后世传诵;“朱颜”出自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其通过穿插不同时空的对比描写,更是被后世奉为圭臬。百景图内将李煜天赋设为艺术属性,恰恰是反映其历史形象核心——文化,而非军事方面的君主。虽后事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如马令《南唐书》批评其政略,但陆游《南唐书》则肯定其“仁爱”。若苛责其“无志气”,则是播糠眯目,忽视了历史人物评价的多元性。
    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慎子·知忠》)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确有局限性,但将其简单归为“没出息”,显然忽视了历史语境。他的悲剧在于文人气质与乱世君主身份的错位,而其文化贡献至今仍滋养着江南文脉。或许江南百景图的角色设计应引发对历史复杂性的思考,而非导向片面批判。
TapTap
南唐庸主,天下墨魁
horizontal linehorizontal lin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