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if线
昨天 23:54106 浏览同人二创
洛阳南宫的藏书阁,寒冷彻骨,弥漫着故纸堆的尘埃味。许慎埋首于堆积如山的简牍之中,手中的笔悬停半空,迟迟无法落下。困扰他的,不仅是“日”字古文形体的流变,或是“家”字从“宀”从“豕”的深奥本义,更是一种沉甸甸的无力感。他倾注心血编纂的《说文解字》,力求每个字都溯源析流,穷尽其理。然而,书稿越厚,他越清晰地看到:这部耗费他半生光阴的巨著,因其浩繁、艰深、充斥着诘屈聱牙的训诂和冷僻的引证,最终只能成为皇家秘阁的珍藏或少数皓首经学大儒的案头玩物。那些在县衙里因错认一字而误判官司的小吏,那些因不识契约被夺走田产的农夫,那些渴望识文断字却无门可入的寒门稚子……他们,与这部书何干?“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他的初衷,是否在追求极致的路上,反而背离了文字存在的根本——让人认识它,使用它?
深夜,烛火跳跃,映着他紧锁的眉头和案头如山的简册。一声沉重的叹息在寂静中格外清晰。角落里,一直在默默抄写经文的儿子许冲抬起头,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忍不住低声道:“父亲,您解的这‘日’字,引《易》据《书》,玄奥非常。可乡间塾师开蒙,只告诉孩童‘日头’便是了。您这书……怕是连县学的生员读来也觉艰涩,遑论那只想认得自己名字的贩夫走卒了。”
儿子的话语,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猛地捅开了许慎心中锈死的门锁!他悚然惊醒:自己沉溺于学术的深潭,穷究字源,却忘了文字本就是柴米油盐、市井生活的产物!一部无法被大多数人读懂的字书,再精深,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许慎放下笔,枯坐良久,烛光在他眼中明灭不定。儿子的疑问,将他拽回早年在郡县为吏的记忆:小吏因误读律令而错拘良善,农夫因不解田契而痛失祖产,市井小民因不识告示而惶惶不可终日……文字的鸿沟,正是蒙昧的沃土。他要做的,不该只是象牙塔里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