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曹氪佬指定核心——吕布。
修改于08/18282 浏览整活二创
本期开始,将用数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吕布。吕布在这游戏里可谓是目前数字最高的武将了,看氪金多不多看吕布就知道了,加上顶级贤内助貂蝉的帮衬,现在群雄队可谓飞黄腾达。
作为汉末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吕布的身上拥有不少标签,诸如: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飞将、乱世豪杰、三姓家奴、反复无常、唯利是图、妇人之仁等等褒贬不一的词语。
有趣的是,吕布身上的任何一个标签都无法在三国爱好者中达成一致,不论你把吕布描述成好人或坏人,英雄或小人,都有很多人赞同,也有很多人反对。
其实但凡大概知道点三国历史的朋友,都明白吕布的历史形象并不光鲜,甚至负面的感觉偏多些。神奇的是就算大家都知道吕布在历史上什么样,却丝毫不会影响内心对他的喜爱与兴趣。我相信有非常多的朋友在谈论吕布时,嘴上说三姓家奴,心里却并不讨厌这个人。最佳例证就是三国题材的游戏与影视作品,吕布的人设从来都是高大威猛,霸气十足,手握方天画戟,再配上绝世美女貂蝉,在全部三国人物中也很少有人气能和吕布相提并论的。吕布不仅仅是历史人物,也不仅仅是文艺形象,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了。
究其原因,《三国演义》功不可没,演义中的吕布是按照人版项羽去塑造的,除了两次弑主铁证如山没法狡辩,罗贯中花大力气来塑造这位汉末三国第一号猛将,以至于但凡跟吕布交手全身而退的武将,在后来都被视为顶级猛将,最典型的莫过于夏侯惇。人物形象上,演义的吕布也努力与项羽靠拢,塑造一个武力独步天下,却不听忠言,导致众叛亲离的英雄末路形象。当然,因为吕布不齿的事实在太多,所以这个“英雄”只能打个引号。但是,吕布如今的超高人气,真的只是《三国演义》捧上去的吗?历史上的吕布虽然道德标准极低,但绝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大牛人,让同时代的曹操、刘备、孙权都认可的牛人。人们喜爱吕布,恰恰是喜欢吕布的狂野不羁,不按套路出牌,在众多凭借门第、出身混江湖的诸侯中是个异类。有吕布的诸侯混战和没有吕布的诸侯混战,精彩程度陡然下降一个台阶。虽然因为演义中鲜明的反曹立场使得吕布被反衬得有些“洗白”,但小说的推进大体还是按照历史进程,排除演义里的单挑外,正经的战役大部分都是历史真事。作为在《三国志》、《后汉书》两部正史都能留下传记的人物,您要问我吕布是个什么样的人,这里不妨先阐明我的立场:猛人,非常猛。
并州集团除吕布之外最有名的两个武将,张杨与张辽,一个是吕布铁哥
们,一个是吕布左右手,加上吕布后来作为一方诸侯,史书中留下姓名的部将相当多,这些人为什么愿意追随試主叛变的吕布,是值得思考的。董卓任并州牧后驻军在河东郡,卸任的丁原在河内郡,按照地理位置,两郡都在司隶,且都与并州接壤。也就是说,董卓虽然没有进入并州,但他对并州有辐射能力。因为董卓并州牧的身份,对后来整合凉并二州精兵强将于一体帮助非常大,也正因此,很多并州系将领才会愿意跟随董卓。回顾上面丁原任命吕布做主簿的动机也是拉拢并州武人,两相结合,吕布在并州武将,尤其是寒门武人中间,早就有相当的威信。不论丁原还是董卓,都是外来官员,寒门武人将吕布视为领袖,才是丁原与董卓都对吕布委以重任的根本原因。
既然董卓驻军河东可以遥控并州,那么董卓很可能暗中派人联络丁原的部下们。毕竟丁原在并州时间也不长,很难说并州将士对他有多忠诚,加上董卓成名已久,背靠关中、凉州强大的军事力量,两相对比,丁原麾下的并州军很可能早就暗流涌动。明面上董卓是并州牧,暗地里董卓影响力也
大于丁原,董卓引诱吕布绝不是临时起意,双方应该暗中勾结有数月之久。甚至董卓不只影响吕布一人,很可能还波及其余并州军。
后来,因为吕布杀丁原后,并州军未做任何抵抗,全盘被董卓接手,整个过程非常平
稳。只有外出募兵的张杨借机留在上党,参与反董联军,但仍然将吕布视为好友,丁原之死完全没有影响两人关系。吕布弑旧主的行为不消说,完全是道德败坏的典型。有人说,吕布投降董卓没问题,但不应该杀死丁原。上面分析了很多文字,算是铺垫,至于吕布为什么要杀丁原,简单讲—下。首先肯定不是贪图钱财和赤兔马,那是小说情节。吕布贪图的,是军权。吕布被丁原任命主簿是丁原拉拢吕布背后的武将集体,董卓与吕布父子相称也是同理。丁原担任执金吾之前正是骑都尉,这个任命显然很对吕布胃口,有利于树立吕布在并州将士中的权威地位。董卓认吕布为义子还真不是表面功夫,小说里吕布总是护卫在董卓身后,让曹操等想刺杀董卓的人毫无办法。正史里的吕布也差不多,总是守在董卓左右。董卓不用跟随自己十几年的凉州将领,反用刚投奔而来的吕布做警卫队长,这当中的拉拢意味多么强烈。董卓展现对吕布的信任,可以最大程度获取并州系将士们支持。然而董卓的警卫队长也只是警卫队长,外表光鲜亮丽,实权基本没有。后来与关东联军作战,吕布还要在名不见经传的胡珍手下做部将。等于董卓给吕布空有礼遇,实际地位还是没法跟凉州系将领相比。时间长了,吕布心中难免也会有想法。


吕布重大事件之一一盗掘皇陵
初平元年(190),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虽说后世的我们知道关东联军
只是一群各怀鬼胎的乌合之众,但毕竟起初声势颇为浩大,所以董卓心里也很紧张。于是乎,董卓决定迁都至长安,以避联军锋芒。董卓一不做二不休,不仅把皇帝百官迁往长安,百姓也必须全部搬走,甚至皇宫也付之一炬,务必不给关东联军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而这当中最过分的,莫过于盗掘东汉历代先帝陵寝,而这件损阴德行为的执行者,正是吕布。正如之前谈到吕布杀丁原的态度,绝不为历史人物无端翻案,盗掘皇陵这件事是吕布身上又一大无可逃脱的污点。其实在整个古代史上掘皇帝陵寝的事情并不鲜见,原因无非两种,其一是政治因素,出于对昏君皇帝的痛恨,以掘其陵寝表示否定其合法性,其二则是金钱因素,战乱时期为筹措军费,无所不用其极。
由于改朝换代时期战争频繁,所以皇帝陵寝被掘多发生在这种时期,而且上述两种因素
常常兼而有之,因为正规军相对叛军在财政上通常更有保障,而且即便缺钱也不会盗掘皇陵。然而,堂堂东汉相国麾下的正规军竟然做起盗墓的勾当,不仅把东汉先帝们的墓挖了个遍,还把周边公卿大臣们的墓也都劫掠一空。然后董卓才心满意足地撤离洛阳,搬到长安继续“辅佐”汉献帝。吕布后来常以大汉忠臣自居,几乎逢人就提自己诛杀国贼有功,而袁绍、袁术等人却对他不够好。只是不知当吕布流浪在关东诸侯各处,对人们自夸诛董之功时,可曾记得他也是挖掘东汉皇帝祖坟的盗墓者?吕布虽不是主谋,但助时为虐难辞其答。前有吕布杀旧主丁原,后有破坏先帝陵墓,吕布如果在太平年代早都凉透了。只是汉末乱世用人之际,吕布凭借武勇才得到关东诸侯收留,但还是四处得罪人,最后干脆自己做主公走上前台,不过结局比较惨,此是后话,暂且不必详谈,由于篇幅原因,下期我们继续,谢谢大家!

策略玩家头号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