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淳于缇萦未曾叩阙上书

08/30129 浏览同人二创
太仓令淳于意获罪当受肉刑的消息传来时,淳于家的天塌了。缇萦,五个女儿中最年幼的一个,看着父亲被押解上路时佝偻的背影,看着姐姐们绝望的哭泣,一种冰冷的决绝在她心中凝结。长安,那个遥远而威严的存在,成了她唯一的目标。
一路艰辛,风餐露宿,一个年轻女子独自上路的危险远超想象。她抵京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唯有那双眼睛亮得骇人。她跪在宫阙前冰冷的石板上,高举那份沾满泪痕与尘土的缣帛上书。守卫驱赶,官吏呵斥,她只是重复着跪拜与哀求的动作,像一枚钉死在命运上的钉子。她的诉求石沉大海,但她不肯离去。最终,那封言辞恳切、充满血泪的书信,或许是通过某个略有恻隐之心的低阶官吏之手,或许是因某种偶然,被递送到了御前。
汉文帝被这个小女子“愿没入为官婢,以赎父刑”的勇气所触动,更或许,他本就对沿自秦朝的残酷肉刑有所不满,缇萦的出现恰好提供了一个推行仁政、收揽民心的契机。他下诏赦免了淳于意,并由此引发了废除肉刑的著名议政。
荣耀与赞誉如潮水般涌向缇萦。她跪在殿前接受诏书时,身体因激动和虚弱而微微颤抖。然而,回到家乡,光环迅速褪去。她成了“那个敢告御状的女子”,议论纷至沓来。婚事变得异常艰难,高门嫌其家风有“污点”,寻常人家又惧其胆魄。她守护了父亲,却可能永远失去了寻常女子的人生。夜深人静时,她望着窗外明月,心中滋味复杂难言。那份轰动天下的孝义,背后是她独自咽下的、无人能言的孤寂与代价。她以一人之勇,撬动了严酷刑律的一角,自身却也被那沉重的杠杆所改变,永远留在了那道光芒与阴影的分界线上。#无悔华夏 #无悔华夏名臣
TapTa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