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期风波一点小小的说明~
最近看到有小伙伴对部分卡牌的设计提出了疑问,我们心里既着急又在意——在意没能更早跟大家说清设计背后的想法,更在意让一直支持我们的玩家产生了误解。
![[TapFamily_摸摸头]](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bbf6c8bdc683b9931f048d66657ea78c.gif)
首先明确:我们没有、不会、更没有必要“抄袭”玩家的创意。
有个小细节想先跟大家聊聊:游戏里的卡牌效果,有时候特别像小朋友玩的积木,核心的“积木块”(比如修为变化、法力加减这类基础机制)就那么多,大家在琢磨“怎么搭出有趣造型”的时候,很容易因为思路贴近,不小心出现“撞车”的情况。这次的疑问,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巧合,特别希望大家能多给我们一点理解,听我们慢慢说说那些被提及的卡牌,是怎么一步步从“想法”变成大家现在看到的样子的。
![[TapFamily_在做了]](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f0b997727ee0242d325768868e622e8e.gif)
![[TapFamily_在做了]](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f0b997727ee0242d325768868e622e8e.gif)
先说说【女萝】吧。设计这张新卡时,我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想给木系做一张贴合属性的跳费卡。木系的核心特色是“修为”,当时现有的2、4、6跳修节奏已经比较丝滑,要做跳费,就只能从“减修不减法力”的机制入手,这样既不破坏木系的属性定位,也能配合【瑶姬】带来新的玩法。确定了这个核心方向后,我们才开始构思插画——既然是木系跳费,费用不会太高,那“植物成精的少女”形象就很自然地浮现出来了;最后再通过反复测试,调整她的三围和效果细节,确保她在对局里既有用,又不会打乱平衡,每一步都是围绕“贴合木系特色”来展开的。新卡设计就是这样,先确定基调以确定插画,提前提出需求,之后才是在此基础上打磨具体效果。
再聊聊【后土娘娘】的重做。其实这张卡的灵感最初来自《恶魔秘境》的【哀恸女妖】,最开始我们试着照搬了她的被动效果,但测试后发现问题很大:4费拍下后,相当于一个“白板”,对面有足足两个回合可以处理她,大家用起来肯定会觉得“没手感”;后来又试了主动技能,结果还是一样尴尬。之后我们反复讨论,把效果改成了“1费:触发一个己方生灵的死亡能力”,可没考虑到《五行师》里能轻松跨系搭配——当时被带文曲星君的火土压修阵容打得特别难受,才意识到这个设计不够周全,最后只好加上“封印”效果,再把费用降到0费。虽然强度弱了一些,但至少变得“可控”了,不会让大家在对局里觉得“被恶心到”。整个过程改了又改,走了不少弯路。重做卡牌的本意是让冷门卡变得不那么冷门,效果贴合原卡牌名称、插画又不能强到逆天。
还有【探手罗汉】,其实重做比设计新卡更难——名称和插画早就定好了,效果必须得贴合“探手”的感觉才行。最开始我们想,金系“探手”能干什么呢?要么拿装备,要么摸牌,而正好不远处就是“破戒僧”(筛选出3费金系生灵),就定了“1费:将1张手牌换为【因缘·善】”的效果。可测试后发现,不考虑配合的话,【因缘·善】本身强度不高,大家用起来肯定觉得“没用”。后来想到金系有【祖龙】,又改成了“换同五行的因缘牌”,结果又发现了新问题:灵玉本来是1费抽1,用这个技能反而能白赚【因缘·善】的效果,这肯定不行。最后只好再调整,加上“非衍生手牌”的限制,直到测试时觉得“配合蓐收能撑起御龙天卡的定位”,才算定下来。至于之后加强到0费导致通天塔出现统治级组合,其实是我们测试时没考虑周全,真的非常抱歉。
至于抄袭其他游戏的卡牌以及一些其他问题,这就见仁见智了。

回到设计细节上来,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特别理解大家对“卡牌创意”的在意——毕竟大家花了那么多心思DIY卡牌,每一个想法都饱含着对游戏的热爱,这份心意我们比谁都懂。我们也一直支持大家DIY,因为你们的想法天马行空,总能跳出我们的固定框架,可以提高讨论度、活跃游戏氛围、给游戏带来很多新鲜活力。
但也想跟大家坦白:官方做卡牌,其实有很多“身不由己”的限制。比如要考虑五行与名称的契合度、现有卡池的搭配平衡、程序实现的可能性,还要确保新卡“有用、能用”(这里有一个梯度:首先满足构筑需求,其次满足现开需求,最次满足祈求需求)。卡池越丰富,这些限制就越多,能选择的设计方向其实在慢慢变窄。就像之前说的“积木”,基础的“块”就那些,一旦玩家们把各种排列组合都试过了,官方新卡难免会出现“想法雷同”的情况。举个简单的例子,玩家先设计了“进场加修为、离场给对方加修为”,我们后出了【小青】,这只是大家在“贴合基础机制”的方向上想到了一起,算“抄袭”吗?如果真要较真,咱们把论坛里所有DIY整理出来,可能会发现很多现有卡牌都有“雷同”的地方。
![[TapFamily1_思考]](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a9d5e9f3672973c3e98d5e18f01a3e0e.gif)
![[TapFamily1_思考]](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a9d5e9f3672973c3e98d5e18f01a3e0e.gif)
还有一点想跟大家解释一下,咱们的论坛管理主要是运营小伙伴的工作,研发组的小伙伴们,则是每天埋头改bug、测卡牌、讨论玩法,对论坛的卡牌DIY帖子关注度一直不多。并非大家的设计不好,而是设计卡牌时,创意不是最难的环节,研究环境需要什么样的卡牌,并推出适合环境的卡牌和功能,以及功能与效果的实现,才是最难的。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恶魔秘境》和《五行师》大部分代码共通,那边已经有手牌减费机制了,但那适合直接搬到五行师吗?答案是否定的。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用【火灵封】将对手减到0法力,放心地打出【三昧真火】,结果对手反手掏出一张0费的【截心咒】,你是不是恨不得把手机砸了?
最后是关于大家关心的“卡牌署名”问题
在此前公布的署名规则,是针对官方举办的“卡牌设计大赛”的参赛作品,非参赛作品一直没有署名的规定的。主要是创意经常会有一定程度的雷同,如果相似度80%的要署名,那相似度70%的呢?70%的要署名的话,那相似度60%的呢?而且相似度是没有明确标准的,大家的创意又那么丰富,我们很难从各个途径把大家的创意全都收集完整,也很难逐一分析出普遍认可的相似度,这导致非参赛作品的署名不好操作。官方所有的操作,都应该有此前已经宣布的规定,以便一视同仁,在非参赛卡署名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妥善的办法,所以目前也缺乏相关规定。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能不能解开大家心里的疑问。我们知道,可能还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也特别感谢大家愿意把疑问说出来——正是因为你们在意这个游戏,才会花时间关注这些细节。以后我们会更认真地听大家的建议,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把五行师做得更好。
![[TapFamily1_我好爱]](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a5f766cce1d97ff372821a73b53e9cd0.gif)
![[TapFamily1_我好爱]](https://img.tapimg.com/market/images/a5f766cce1d97ff372821a73b53e9cd0.gif)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包容和支持,真的特别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