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伍子胥未遭谗言
09/30131 浏览同人二创
楚平王的使者追索甚急,伍子胥昼伏夜出,如丧家之犬,一夜白头,才侥幸混出昭关。身后的故国,已成为埋葬父兄的坟墓;前方的吴地,则是复仇之火的熔炉。他投靠公子光,献上专诸,助其弑君篡位,是为吴王阖闾。他殚精竭虑,筑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将吴国磨砺成一柄利剑。
复仇的执念支撑着他度过每一个日夜。当吴军最终攻破郢都,楚昭王仓皇出逃,伍子胥积压多年的怒火彻底爆发。他未能手刃平王(其时已死),便掘开其墓,鞭尸三百。这骇人听闻的举动,震惊了列国,也耗尽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人情味。旧友申包胥斥其“辱及朽骨”,他答曰:“吾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之。”
他辅佐夫差即位,在夫椒之战大败越国,将勾践围困于会稽山。他力主斩草除根,彻底灭越。然而,胜利滋长了夫差的骄矜,也引来了太宰伯嚭的谗言。勾践卧薪尝胆,贿赂伯嚭,不断离间。伍子胥的强谏,在夫差耳中渐渐变成了刺耳的老生常谈。他看出越国包藏祸心,吴国危在旦夕,愤然将儿子托付给齐国友人,这举动被伯嚭曲解为通敌的证据。
夫差赐剑令其自裁。伍子胥仰天长叹,嘱家人将其双目悬于东门,以观越军入城。夫差闻之大怒,将他的尸体盛入鸱夷革,抛入江中。他的预言在数年后应验,吴国终被越国所灭。他以其卓绝的才能和极致的复仇意志,深刻地影响了春秋末年的格局,但其自身,却如同那被投入激流的鸱夷革,被自己点燃的仇恨之火和无法抗拒的君权,共同吞噬,沉入黑暗。#无悔华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