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鼠游戏与欲望寓言:重读《无餍之宴》

10/2135 浏览茶水间
先从一个虚构的寓言讲起吧。从前,有一只猫,它养尊处优,从来不为食物来源发愁。 但它有个爱好,喜欢抓老鼠,然而,它抓住老鼠,并不是一口吃掉充饥。 它最喜欢做的是什么呢?就是抓住老鼠,然后放走老鼠,让老鼠自由,一旦老鼠跑开了,它又立刻把老鼠抓回来。 然后再放走老鼠,让老鼠逃跑,然后继续把老鼠抓回来,直到老鼠筋疲力尽,已经没有能耐逃跑了,这时候,猫才玩腻了将老鼠直接吃掉。
与其说猫欲望的是抓到老鼠这个猎物本身,不如说,猫真正欲望的是捕猎老鼠的过程。 猫享受对老鼠的支配和掌控,然而,简单地抓住老鼠并吃掉老鼠,是不足以满足猫的掌控欲和支配欲的。 相反,老鼠逃跑却最终受挫和失败,才能体现猫对老鼠的控制和支配,才能给猫带来新鲜感和施虐的满足。 无所不能的支配感,不来自简单地顺从,而来自反抗的过程,以及最后反抗的挫败,这种激烈反抗却最终徒劳,反而验证了那种强有力的掌控地位。
正是在最后所有逃离和反抗的努力都沦为虚无之后,老鼠的那份痛苦,绝望,悲哀,迷茫,才最能满足猫施虐的病态快感。 猫所享受的,从来是这个松手-老鼠努力逃跑-老鼠逃跑失败的循环本身,而不是抓住老鼠吃掉的结果,那反而是寡淡无趣的。
那么,再假设,有一天,这只猫又抓到了一只老鼠。 猫向往常一样,假意放走老鼠,期待老鼠逃跑,来开启这场猫鼠的捕猎游戏。 然而,老鼠只是呆在原地,一动不动地看着猫,老鼠没有逃跑,也没有做出任何更多的举动。猫没有从老鼠那里收获它期待的反应,老鼠不像它期待的那样,或反抗,或者逃跑,或害怕,或愤怒,老鼠仅仅呆在那里,猫鼠游戏没有开启,猫和老鼠陷入僵局。
老鼠对于猫来说,反而成了一个谜一样的事物:这只老鼠想干什么?它为什么不逃跑?它到底想要什么?它不怕我吗?我要怎么做,才能让它陪我进入捕猎游戏?猫反而陷入了焦虑和不安,它发现,自己面对这只反常的老鼠,自己似乎丧失了以往的掌控能力。
自然,在这个寓言里,猫就是卡门奈特,老鼠就是卡门奈特所看重的高尚的灵魂,而那只反常的谜一样的老鼠,就是局长。卡门奈特所说的高尚的灵魂,并非单纯指通常意义上的善良的道德和正直的品格,而是指某种努力突破界限的行为:例如顶撞、抵制、反抗、挣扎、僭越、牺牲、自我献祭等。
卡门奈特的这句台词就道出了精髓:“在规则的牢笼中,看着他们……要么被标签压死,要么冲破这些牢笼……你……你们……在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身上总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那是…….何等的美味!”卡门奈特口中的规则的牢笼,就是寓言里的那场猫鼠游戏。就像猫真正欲望的,不是简单地抓住老鼠的结果,而是欲望老鼠努力逃跑最终又被捕获的过程一样,卡门奈特享受的,不是简单地占有他人的灵魂并将其关入规则的牢笼这个结果,而是这些人努力冲破牢笼,哪怕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的过程。高尚的灵魂之所以高尚,不是因为高尚是这些灵魂内在的禀性和特质,不如说,是这些灵魂努力反抗和冲破牢笼的努力和行为,才造就了这些灵魂的高尚的光芒。
卡门奈特自己坦白:“她为了自己的小男友来找我对峙时的样子,太可爱了,太美味了。就像是最新鲜的品莹剔透的水果。看到那样的康兰,谁能忍住,不对着她最敏感最滚烫的脖颈。还有格雷格,他看到康兰被我"享用”时的表情,也同样,叫人欲罢不能。他们为了自己的爱人,甘愿被吸食、被汲取,甘愿沦为餐盘上的玩物!一次次恳求,一次次相信,又一次次绝望。这是独属于我的,"食材"的循环啊。”高尚的灵魂和规则的牢笼是一体两面的,是同一个过程的产物,只有先有了规则的囚禁和约束,才有了逾越禁令、打破约束的欲望和努力。而另一方面,为了持续再生产这种冲破规则束缚的努力,规则就必须持续存在,而不能被真正的打碎。因为如果约束的规则已经不存在了,所谓冲破规则牢笼的努力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这种努力恰恰预设着一个需要被冲破的规则。
就像寓言里的猫抓老鼠,是为了放开老鼠一样,而猫放开老鼠,也是为了再次抓住老鼠让其逃跑,和抓住老鼠,看似对立,其实共同属于一个循环。所以,卡门奈特设定了规则的牢笼,是为了让高尚的灵魂努力打破它,而为了让高尚的灵魂能持续地努力下去,卡门奈特也必须保证规则的牢笼持续存在下去,只有这样,这个猫鼠游戏的循环才不会中断。
美味的不是康兰或格雷格这个祭品本身,而是他们为了对方献祭自己的行为和过程。康兰和格雷格的悲剧在于,他们以为把自己作为祭品贡献给卡门奈特,卡门奈特就会满足,放过自己的恋人。可让卡门奈特迷恋的,反而是他们为自己的恋人献身的行为:“我说了,如此绝妙的灵魂,自然不能只尝一次。但仅仅留他们在身边,是无法为我制造源源不断的佳肴的。得一次次激发他们彼此强烈的爱意,让他们反反复复地,在绝望的高汤中浸泡。”一旦卡门奈特接受了他们其中一人的祭品,就意味着这个互相自我献祭的过程的结束,而卡门奈特当然不会放弃来之不易的灵魂盛宴。康兰和格雷格越是为了对方牺牲自己,他们的灵魂就越是被卡门奈特所汲取和享用,他们越是挣扎,施加在他们身上的规则牢笼就越是牢固。
那么,为何是这种努力突破牢笼的灵魂,才会成为卡门奈特所欲望的美味呢?因为生在弗兰克的卡门奈特,无论是多么尖刻刁钻的要求,都会有一群人双手奉上一切,来满足她。名利、金钱、赞誉、奉承、谄媚、顺从、服饰、珠宝、车表、美食、美丽的男人女人……这些对她来说都是唾手可得的满足,如同呼吸,喝水那样,不过是平庸乏味的日常罢了。
那么,在卡门奈特能倚仗家族的财富和权势,得到她想要的一切之后,她还能欲望什么呢?什么还能超乎她的想象呢?那就是与虚伪流俗的谄媚与奉承不同的东西,是对她倚仗的权力和财富的顶撞、抗拒、违逆、抵制和挑战。只有这些,才能给她枯燥乏味的生活带来新鲜感和超越界限的享乐。家族的权势让她有能力编织规则的牢笼,可她周围的人,都只不过是沿着既定的规则行事罢了,那能给她带来超越想象的快感和刺激的,只能是来自冲撞牢笼、逾越规则的努力和尝试。为了格雷格的尊严和情感而不知恭敬地顶撞卡门奈特,与她对峙争执的康兰,以及为了康兰愿意向卡门奈特牺牲自己的格雷格,在卡门奈特生活的充满谄媚奉承和金钱交易的环境中,简直就是清流一样的存在,也难怪卡门奈特会把这对小情侣看做稀有的珍宝和美食。
卡门奈特故意在局长面前,诱导格雷格献祭自己,逼疯康兰,恰恰是要激起局长逆反、冲撞卡门奈特主导规则的努力。正如卡门奈特一开始就诱劝局长:“如果真的出现了意外,那就用你的正义,你的愤怒来阻止我吧。”卡门奈特不是在做假设,那就是她的阳谋。而局长最后是怎么做的呢?局长:“芙兰克的任何需求都能被满足,"美食"就是你仅剩的全部除此之外你什么都不想要。我无法像帮助康兰那样帮助你。谢谢你的"主菜",今天的宴席就此结束吧。”局长并没有如卡门奈特的激将法所料,展现出自己的正义和愤怒,而是拒绝了同卡门奈特玩她所主导的猫鼠游戏。或者说,作为卡门奈特美食的局长,抛弃了食客卡门奈特。也正是在此时,权力关系反而反转了。卡门奈特在替局长挡下发疯的康兰的袭击时,说道:“康兰和格雷格带给了你什么?我…又带给你什么?埋怨我吧,害怕我吧,甚至憎恶我也好……至少……你是懂我的……”局长看穿了卡门奈特欲望的匮乏与空洞,可局长在卡门奈特看来,却变得晦涩不明了:我到底给你带了什么,局长?告诉我!而你又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局长?告诉我!她替局长挡住的那一刀,就是她恳求局长回应她、陪伴她的一份祭品:“局长,我不需要你像拯救其他人那样救赎我,与"食材”相伴生,对我而言,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
我们可以用符号矩阵来测绘一下由剧情矛盾展开的各种组合,表格如下:
欲望/放纵+高尚灵魂:卡门奈特
节制/不沉溺+高尚灵魂:局长与开尔文
欲望/放纵+金钱名利:主厨麦格拉、玛奇朵与其他宾客
节制/不沉溺+金钱名利:拉弥亚
简单解释一下这个表格,卡门奈特的欲望是匮乏的无底洞,其他的物质享受,对她来说只是日常的生活需要,而不是欲望的满足。她唯一欲望的就是美食,尤其是高尚的灵魂。而活动剧情中的夏日盛宴,其实是由主厨麦格拉主导的、旨在为卡门奈特筛选高尚灵魂的大逃杀游戏,放纵欲望的人,在麦格拉眼中灵魂都不够高尚,会被她用规则淘汰制成餐品。然而,从小到大,卡门奈特身边就从不缺少迎合奉承的人,麦格拉并无特殊之处,和其他人一样,在麦格拉为卡门奈特偏执奉献的背后,是麦格拉自己对利益和权威认可的欲望。而在这场美食盛宴的大逃杀之中,真正能活下来的人,必定是节制清醒,不沉溺于欲望享受的人。拉弥亚伪装成天真柔弱、沉溺于幻想的小姑娘,然而,高端的猎人总是以猎物形态显现。她并没有真正喝下麦格拉为她准备的浓汤,而是将计就计,发动异能从牢笼中逃离了出来,反杀了守卫。拉弥亚的异能是让人陷入幻境,加入涛玛斯协会后,她多次利用异能让协会成员致幻,以骗取钱财。拉弥亚早就有了取代会长,完全接管协会的计划。她并在这次宴会中找到机会进,杀死了会长,自己取而代之。而局长作为这场大逃杀游戏中存活到最后的人,作为卡门奈特心中最顶级的灵魂美食,自然能够不沉溺于宴席的感官享受和放纵。
然而,这个表格可以进一步被看做是一种关于现代性的欲望寓言,表格如下:
欲望/放纵+高尚灵魂:唯美主义(卡门奈特)
节制/不沉溺+高尚灵魂:古典道德(局长)
欲望/放纵+金钱名利:商业消费社会(麦格拉与其他宾客)
节制/不沉溺+金钱名利:边缘人与被排斥者(拉弥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新城这样一个商业和娱乐业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对金钱和名利的追求,本来就是基本的社会法则。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繁荣的现代社会,同样也是一个感官刺激和欲望享受无节制的消费社会,这是一体两面的。因为,有卖就得有买,有商品生产,就要鼓励对应的消费需求,商品必须经历惊险的一跃,才能转换成货币利润,唯有如此,商品经济的循环才能持续下去。
而金钱和利益,将一切古老的神圣的纽带都溶解了,崇高的超验的古老理想和光环,都被去魅了,还原为赤裸裸的对物质利益的功利追求。荣誉、品德、良心,都成为了可以买卖的商品。消费社会不断再生产的欲望快感和感官享受,连同对金钱名利的功利追求一起,让古老的崇高道德和高尚灵魂,变成了新城社会的稀缺品。在享受快感和追逐利益的新城社会,又有谁还会看重牺牲、奉献和爱这类既无快感,也不利己的陈腐乏味的品行呢?
人的本质是理性,而感官享受与肉体欲望,是人性中较为低劣的层面。人之为人,就要节制肉体欲望,追求理性的道德和善,要用理性去驯化和升华非理性的欲望,要用灵魂去约束和引导肉体,通过道德品行的锻炼,达到内心理性与激情的和谐一致,追求灵魂的完善与幸福。这种对人性的看法,是典型的古典时代乃至近代的观念。然而,这种古典道德早已随着现代商业消费社会的发展,成为了旧时代的残余物。
那么,在高尚的德行和神圣的价值都已经瓦解,逐渐消逝的年代,人如何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补偿呢?答案就是通过审美。物质层面的满足,无论多么稀缺,对于卡门奈特来说,都像呼吸一样自然,只不过是枯燥单调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物质的满足,对于卡门奈特来说,只是需求,而不是欲望。卡门奈特的口味之所以挑剔,就是因为她已经厌倦了麻木无趣的金钱交易和谄媚奉承,她所欲望的,是某种超越性的体验,是那些金钱购买不到的,执意冲破和逾越金钱法则牢笼的高尚灵魂。而品尝美食,尤其是品尝和汲取高尚的灵魂,对她来说,便是一种欣赏艺术品一样的审美体验:“多奇妙啊,明明只是满足口腹的物质,却依赖手艺人的创造,和最主观的体验。简直就是……艺术品。”
唯美主义最响亮的口号就是“为艺术而艺术”。在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看来,艺术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美,传递美的感受,它不应该服务于任何道德或功利的目的。一件作品是好是坏,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它美不美,而不是它善不善或者有没有用。他们追求的是精致、强烈、甚至是奇异的美感体验,并试图将这种对美的追求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生活本身也变成一件艺术品。而卡门奈特对美食的品味,恰恰是审美的,而非功利的或道德的,对于卡门奈特来说,唯美主义的信条就是为品味而品味。康兰为了爱人和她对峙时的愤怒,格雷格为了保护爱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决绝,这些在常人看来是痛苦的、充满道德冲突的时刻,在卡门奈特的眼中,却是一种壮丽、激烈、令人颤栗的美。她完全无视了其中的道德内涵和他人承受的痛苦,只专注于从两人炽热的真挚情感中,汲取一种悲剧性的审美体验。
如果说,金钱名利和欲望享受是新城社会的法则,古典道德是已逝的黄金精神的稀缺遗存物,唯美主义的体验是怀旧的超越性的精神补偿,那么,拉弥亚所代表的,又是什么呢?她所代表的,就是光鲜亮丽的新城社会排斥和边缘化的污秽和怪物:拉弥亚体表的变异为母亲孕期接触过暴露污染物所致。她的母亲早逝,后被一家远房亲戚收养。在被收养期间,拉弥亚曾长期遭受恶劣对待,且未能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在面临来自表兄的生命威胁时,拉弥亚觉醒了异能,将对方困在幻境中,造成其永久性精神失常。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让拉弥亚养成了善于伪装的性格。她非常擅长用温驯无害的表象掩盖其危险嗜血的天性,以骗取他人信任。她使用异能伤人,也大多出于自保求生的心理,她始终认为自己是与人类不同的怪物,且将他人都视作自己的“猎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