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游戏安全报告震撼发布:揭秘行业与黑产的最新攻防战
昨天 11:38101 浏览综合
10月21日,在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游戏安全组委会年度研讨会上,腾讯游戏安全联合多方发布的《2025上半年游戏安全洞察报告》,用一组组震撼数据勾勒出游戏行业与黑产对抗的最新战局。PC端外挂暴增238.2%、移动端外挂突破10万款达历史峰值,射击游戏成外挂重灾区的严峻现实,与定制挂比例下降、黑产账号首降的防御进展交织,展现出这场技术博弈的激烈与复杂。
## 黑产攻势加剧:双端外挂失控式增长,射击游戏成主战场
2025年上半年,游戏黑产的攻击强度与范围同步扩张,外挂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PC端监测到的外挂数达61465款,较去年同期激增238.2%;移动端外挂更是突破10万款大关,以162.5%的同比增幅创下历史峰值。这种失控式增长背后,是游戏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利益诱惑——随着玩家数量与虚拟资产价值同步提升,外挂开发者通过销售、租赁作弊工具可获取暴利,形成了分工明确的黑色产业链。
射击类游戏(FPS+TPS)持续成为外挂攻击的核心目标。在PC端,此类游戏外挂占比高达81.9%,较往年再创新高,50320款外挂几乎垄断了端游外挂市场;移动端虽未公布具体占比,但射击类与MOBA类游戏仍是外挂聚集的两大品类。这一现象源于射击游戏的竞技属性:胜负直接与操作精度、反应速度挂钩,外挂提供的透视、自瞄、子弹加速等功能能瞬间打破竞技平衡,精准击中部分玩家的“求胜捷径”心理。更值得警惕的是,外挂技术正转向针对性攻击——攻击安全方案的外挂占比已达5.44%,开发者开始直接破解防护系统,而非单纯篡改游戏数据。
从技术原理看,当前外挂已形成完整技术体系。PC端以内存挂为主,通过调试工具分析游戏引擎逻辑,修改攻击参数或渲染规则实现作弊,例如强制显示被遮挡的敌人坐标形成透视效果;移动端则以定制化注入攻击为核心,通过SO注入、ptrace注入等手段将恶意模块植入游戏进程,还能借助LSPosed框架隐藏踪迹,让检测难度倍增。这种技术升级使得外挂隐蔽性更强,往往需要厂商投入数倍资源进行针对性防御。
## 防御曙光初现:技术对抗见效,多维度治理破局
面对黑产猛烈攻势,游戏安全体系的防御效能逐步显现,在多个战场取得突破性进展。最显著的变化是定制挂比例的下降——移动端定制挂占比从去年的97.60%降至86.62%,这背后是腾讯ACE加固系统的技术突破。该系统通过主动识别恶意模块、加密游戏代码等底层防护手段,有效拦截了通用作弊工具,迫使黑产减少定制开发投入,间接印证了基础防护能力的提升。
账号安全治理迎来里程碑式进展。上半年检测到的黑产账号量约为8.54亿次,同比下降1.5%,这是该数据首次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处罚的黑产账号量同比提升20.6%,其中手游处罚量增幅高达39%,1312万个违规账号被清理。这种“一降一升”的反差,源于治理策略的精准升级:针对端游不同玩法制定专项方案,为新上线手游定制防御模型,实现了从“广谱打击”到“精准狙击”的转变。
在羊毛黑产防御领域,技术创新发挥了关键作用。游戏营销活动中的高价值礼包长期是黑产觊觎的目标,而腾讯通过整合游戏信用体系与区块链技术构建了立体防线。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确保了进程数据、对局行为等处罚证据的唯一性,配合覆盖5000+季度营销活动的信用监测网络,新进羊毛黑产拦截量较去年下半年提升59.3%,千万次薅羊毛行为被成功阻断。这种“技术存证+信用拦截”的模式,为游戏经济安全提供了新解法。
内容风控领域的技术升级同样值得关注。面对205亿条辱骂信息与107亿条不适信息的冲击,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DIY审核系统实现了精准治理。该系统通过“放置、搭建、涂鸦”等五维分类标准,结合地图截图解析、坐标识别等技术,能有效识别DIY玩法中的违规内容;“AI预审+人工复核”模式则在提升审核效率的同时,将误判率控制在极低水平。
## 攻防新态势:技术博弈进入深水区
报告揭示的核心趋势是,游戏安全对抗已从单一的“外挂检测-封禁”循环,升级为覆盖技术、数据、生态的全方位博弈。黑产侧的技术迭代从未停歇:盗号手段从传统撞库转向AI驱动的新型攻击,外挂开发引入机器学习提升反检测能力,甚至出现专门破解防护系统的攻击型工具。这种升级迫使防御方必须构建更动态的防护体系——腾讯提出的强化票据安全、深化AI防御、网吧场景加固等建议,正是对这种趋势的回应。
产业链层面的对抗同样关键。游戏黑产已形成“上游研发工具-中游搭建平台-下游执行攻击”的完整链条:卡商提供注册手机卡,工具开发者用Python、易语言编写外挂,接码平台连接供需,最终由工作室批量执行作弊行为。针对这一特点,防御方开始从源头切入,通过渗透黑产社群收集情报、与司法机关联动打击团伙,实现“技术防御+法律打击”的双重施压。
值得注意的是,玩家在安全体系中的角色日益重要。报告显示,玩家对安全权益的需求持续提升,而盗号风险虽整体下降,但头部游戏仍面临高风险。这要求行业在技术防御之外,必须强化用户教育——通过常态化宣传提升密码安全意识、普及外挂危害,同时完善被盗申诉机制,形成“技术防护+用户自护”的协同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