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共创】【小说】代–杨侑

修改于5 小时前73 浏览同人二创
这篇是为剧本共创活动写的,结果超时间了,并且字数也写到了规定上限的四倍,所以就发到这里,给各位看看。
开头:
  【背景–拜将台】
  杨侑:当今国家危亡,孤当承文帝之志,诛国贼,兴大业!
  旁白:你面前的是留守大兴的文武百官,以及数万士兵,振奋、激动、茫然、狐疑,甚至是讥笑,一切被大隋恩惠与光荣的,一切被大隋侮辱与损害的……
  旁白:都化作目光投向你。
  旁白:现在已是八月,太阳炙烤着关中的饥民,炙烤着中原的兵将,炙烤着天下一切无人埋葬的尸骨,他们或许是死于饥饿?是死于官兵?是死于群匪?又或许……
  旁白:是死于高句丽的坚城之下。
  旁白:你流着汗,浸湿了沉重盔甲之下的衣袍。
  旁白:你想用手擦一擦脸上的汗,但数万人的目光使你没那么干。
  旁边:你拔出佩剑,直指苍穹。
  旁白:炎热的天气,对你而言十分沉重的佩剑,以及隋王朝的命运,都压得你的手不停颤抖。
  旁白:你流利地说着临时编的誓词,坚定昂扬地说出了“诛国贼”这三个字。
  旁白:可国贼,到底是谁呢?
  【背景–宫殿】
  旁白:大业十三年,你的祖父,隋王朝的皇帝杨广被困江南,天下刀兵四起,你作为代王,留守关中。
  旁白:隋的一切,你的一切,都在滑向毁灭的深渊。
  旁白:朝堂上,群臣仍旧对你报喜不报忧,试图隐瞒天下的乱局。
  旁白:可从小优异的教育和天生的聪慧早就使你看破了一切,不说别的,满街的流民和不时逃跑的卫兵就能说明一切。
  旁白:你尽力维持着大隋的统治,可噩耗仍旧不断袭来。
  【背景–朝堂】
  旁白:这天,朝堂上的气氛有些不一样,你明白,是朝臣们瞒不住了。
  卫文升:殿下,臣有大事禀报。
  旁白:你感到心里咯噔一下,同时堵在胸口的东西也一并被震碎。
  杨侑:尚书,何事啊?
  卫文升:殿下,太原留守,李渊……他反了。
  旁白:你倒吸一口冷气,努力表现的并不惊慌。
  杨侑:那尚书,当今之事,该当如何?
  旁白:刑部尚书、右侯卫大将军,关中实际的掌权人,你的师长,卫玄,此时低下了头,思考良久,最后叹了口气,缓慢地抬起苍老的头颅。
  卫文升:殿下,臣请离开大兴,抚慰关中,为殿下扫除贼寇,安抚百姓,征召士兵。
  杨侑:那尚书走后,孤又该任命何人来管理大兴?
  卫文升:左翊卫大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两人皆是栋梁之材,可接替老臣辅佐殿下。
  旁白:阴世师和骨仪站了出来,向你跪拜。
  旁白:你还想说些什么,最后只是点了点头。
  【背景–郊外】
  卫文升:殿下,就送到这吧。
  杨侑:尚书……您说……
  旁白:你沉吟了一下。
  杨侑:如今烽烟四起,兵祸横行,我大隋该如何转危为安啊?
  卫文升:殿下,当施行仁政,严明法纪,安民抚军,如此……
  杨侑:尚书!
  旁白:你拉住卫文升的手,领着他走远了几步。
  杨侑:尚书,孤一直拿您当师长,陛下……也将孤托付与您,所以,莫要说客套话了,告诉孤,该怎么办?!!
  卫文升:殿下……老臣不才,若非要臣实言以告,如今局面,臣确实不知该如何解决。
  卫文升:臣只能说,若大隋气势已尽,就请让臣先死吧!这已经是臣第二次说这话了!
  旁白:你紧紧握着卫文升的手,两人相视无言。
  旁白:这时,一把布满铁锈的、异常劣质的大刀,悄然从旁边的树丛中伸出来……
  【背景–昏暗室内】
  旁白:从那以后,李渊四处攻城掠地,你尽力布防御敌。
  旁白:可李渊却大破宋老生、屈突通,兵锋直抵龙门。
  旁白:愈来愈繁杂的公务,愈来愈严重的局面,压的你喘不过气来。
  旁白:这天,你突然想起刺杀你的那伙盗匪,于是便到监狱去了。
  看守:跪下!大隋代王在此,还不快快将实情说来。
  匪首:实情?俺们都说了呀,暴隋气数已尽,俺们诛恶贼,安天下!
  杨侑:安天下?孤问你,为何要刺杀孤?
  匪首: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杨侑:宁有种乎,呵,你可知,说这话的人,后来怎样了?
  旁白:你没有等他回答。
  杨侑:最后那人众叛亲离,被车夫割下首级,陈胜如此,何况尔等。
  杨侑:孤问你,你们要诛恶贼,可你们自己劫掠百姓,为祸一方,到底谁是恶贼?
  杨侑:孤问你,你们要安天下,可你们只是一时兴起,只是想杀了孤,却不知该如何掌握政权,夺取天下,而孤至少在尽其所能维护天下的太平,到底谁在安天下?
  旁白:那人被你问得说不出话来。
  旁白:你望着那几人披在身上的破旧的布,叹了口气。
  旁白:过了一会儿,一个下人端着几杯酒走了过来。
  杨侑:喝了吧,喝完不牵连尔等家人,若是让阴将军处置尔等,必是处以极刑,株连全家。
  几人:真的……谢代王恩德,谢代王恩德!
  杨侑:现在说说,你们为何要刺杀孤?
  匪首:唉,还能为什么,活不下去了呗。
  匪徒:朝廷年年修这个,修那个,还要打仗!他娘的,男的几乎都被抓去服徭役了,俺们村口赵家人凑不够,连婆娘都抓去了。
  匪徒:服徭役就服吧,要是能活着也成,可那叫什么徭役啊,十个人回来不了三个,全累死了!
  匪首:他娘的,那个狗皇帝,他是舒舒服服住在大宫殿里,吃着天下最好的吃食,睡着天下最美的娘们,也不想想俺们怎么活!
  杨侑:你怎敢对陛下不敬。
  旁白:你说这话时并没有多么激动,只是面无表情,或者说,你不想,也不敢让人知道你真实的情感。
  匪首:反正俺也是要死的人了,俺斗胆问一句,代王,就不恨那个狗皇帝吗?
  旁白:看守立刻拔出了刀,但被你拦住了。
  杨侑:陛下英明神武,乃天下之主,孤怎敢恨陛下。
  匪首:去他娘的,他要真是英明神武,又怎会把天下搞成这个样子。
  杨侑:陛下乃是孤的至亲,对孤极好,孤怎会恨陛下。
  匪首:代王,您可是太子的亲儿子,他的亲孙子,他怎么可能不对您好,不要说皇帝了,就是最贫贱的老头儿,也会对他亲孙子好。
  匪首:代王,俺问您一句,那狗皇帝把天下搞得大乱,毁了文帝的一世基业,也把代王您的未来毁了,您当真不恨他?
  旁白:他紧紧盯着你,你紧紧盯着他。
  杨侑:罢了,时间不早了,尔等尽快把酒喝了吧,要不然阴将军发觉了,孤也不好帮尔等了。
  旁白:你走出了牢房。
  旁白:不知为何,你感到有些沮丧。
  杨侑:对了。
  看守:殿下,怎么了?
  杨侑:贼首李渊的第五子李智云不是也关押在这里,明天就要被处斩了?
  看守:确实如此,殿下。
  杨侑:带孤去见他。
  看守:李智云!代王亲自来审,还不快快跪下。
  旁白:牢里的人仍旧席地而坐。
  看守:你!
  旁白:你拦住了看守,走进了牢房里。
  李智云:代王,这牢里脏,可别脏了您的衣袖。
  旁白:李智云看着犹豫要不要坐下来的你,讥讽道。
  旁白:你赌气似的脱下了华丽的衣袍,递给了看守,找了一个尽量干净的地方坐了下来。
  旁白:你望着眼前这个比你年长几岁的少年,一时竟不知道说些什么。
  杨侑:李智云,你已是将死之人,临死前可还有何事想做?
  旁白:李智云有些惊异地看了你一眼。
  李智云:没有。
  杨侑:罢了,孤听说你善弈,就陪孤对弈一盘吧。
  旁白:过了一会儿,一个棋盘摆在了你和李智云中间。
  杨侑:你先手吧。
  旁白:李智云拿起了棋子。
  李智云:代王真是好悠闲,掘了我家祖坟,还能跟我在这下棋。
  杨侑:你家祖坟被掘一事主要是阴将军和骨郡丞主导的,孤只是批准了而已,更何况,你家世受皇恩,不思报国,却起兵谋逆,祸乱天下,就算被掘祖坟,也是活该。
  旁白:见李智云下完,你也拿起了棋子。
  李智云:活该?祸乱天下?到底是谁祸乱天下,又到底是谁活该?
  杨侑:你什么意思?
  李智云:真正祸乱天下的,是你们杨家,真正活该的,亦是你们杨家!
  杨侑:那这天下也是我大隋的,尔等怎能随意篡逆?
  李智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杨侑:又是这句话,你说孤是王侯之子,你也不想想,你自己不也是将相之后吗,你凭什么说这话?
  李智云:无论我李氏是将相之后,还是贫贱出身,皆可安天下之!
  杨侑:好,就算你李氏可安天下,那也不过是将天下从王侯手中转到将相手中,有何区别?
  旁白:李智云瞥了你一眼,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李智云:所以这么说,你这样一个王侯,竟想让天下落入你眼中的草民之手?
  旁白:李智云落下了一颗棋子,堵住了你的路子。
  旁白:你沉默了。
  旁白:良久。
  杨侑:是啊,孤怎么会这么想呢。
  杨侑:孤可是大隋代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要维护大隋的统治。
  杨侑:可是……大隋,真的应该继续存在下去吗?
  杨侑:就像你说的那样,天下在我杨家手中被搞得支离破碎,近乎崩溃。
  李智云:是已经崩溃了。
  杨侑:好吧,确实是已经崩溃了。
  杨侑:孤就想,我大隋之过,不下于暴秦,这样一个王朝,真的应该存续吗?真的能存续吗?
  杨侑:如果说大隋终究要失掉天下,那又该由谁来重新一统天下呢?
  李智云:我们李氏。
  杨侑:或许吧,或许是你们李家,或许是王家、萧家、沈家,谁知道呢。
  杨侑:可就像孤说的那样,哪怕天下真的再次统一了,也不过是将皇位从王侯手中交给将相手中,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李智云:我很好奇,你为何一直揪着王侯将相的身份不放呢?难道真要出来一个草莽天子你才满意吗?
  杨侑:因为孤知道,这些王侯将相一个个都是什么得行,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恨不得搞出来一个万世世家才好,如果他们真的能安定天下也好,结果呢?
  杨侑:酒囊饭袋、空谈误国之流高居朝堂,巧加盘剥、大肆敛财之徒拥有土地,这天下怎么能好呢?
  李智云:代王,你这个年纪,这个身份,能有这样的想法,很不常见啊。
  杨侑:或许吧,孤毕竟生在帝王之家,见识终究会多一点。
  杨侑:唉……
  旁白:你长叹一声,激动的眼神落寞下来。
  杨侑:无论如何,这些也和……我没关系了,我会成为前朝遗孽,要么被杀,要么被囚禁。
  杨侑:且看这中原大地,豪杰并起,群雄逐鹿,既是为了皇位,亦是为了苍生。
  杨侑:我何尝不想聚一方豪杰,兴义兵,讨国贼,安天下,定社稷!
  杨侑:可我不能,因为……我就是那些国贼中的一员……
  李智云:代王,我很好奇,你既然承认你们杨氏祸乱天下,那你又对你的爷爷,待在江南的杨广,是什么看法?
  杨侑:我怎敢对陛下有看法。
  李智云:呵呵,如果你对杨广老儿没有意见,就不会说这么多话了。
  旁白:沉默。
  旁白:长久的沉默。
  李智云:好吧,不谈他了,话说回来,代王,你为何要跟我说这些话?
  杨侑:因为这些话憋在我的心里很难受,我需要倾诉。
  杨侑:而你快死了,所以这些话对你说最合适。
  李智云:既然如此,代王,我也跟你说说我的实话。
  李智云:实话实说,你不算一个大奸大恶之徒,至少比你爷爷强多了。
  李智云:如果让我说得过一点,如果你能当皇帝,你或许是一个好皇帝。
  李智云:不过你当不了皇帝。
  李智云:因为你的心气散了。
  李智云:你渴望安定天下,可你又认为你们杨家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李智云:于是,你只能让自己循规蹈矩、浑浑噩噩的活下去,用无用的努力麻痹你自己。
  李智云:实际上呢?你分明是在等死。
  李智云:要我说,你根本不用纠结你杨家会不会丢天下,反正你肯定没法脱离杨家,那就为了自己,为了同族,拼尽全力。
  李智云:毕竟就算你杨家终会失天下,那壮烈地死去和憋屈地死掉,可是不一样的。
  李智云:更何况,谁知道会不会有奇迹发生呢?
  杨侑:可我振作起来,于你李家有什么好处?
  李智云:是啊……对我李家没有好处,不过,我也是要死的人了,也不用顾虑那么多了。
  李智云:杨侑,你说的话触动到我了,所以我要回复你,别丧心气,别丢分,就这样。
  旁白:你们互相凝视着,相视无言。
  【背景–朝堂】
  阴世师:殿下,卫尚书他……在金光门被叛军击败,正在返回大兴。
  杨侑:唉,连卫尚书都败了,难道我大隋真的无人能击败叛军了?
  阴世师:殿下……
  杨侑:看来,只能孤亲自上阵了!
  骨仪:啊?殿下,万万不可啊!
  杨侑:骨郡丞,如何不可?当今家国倾覆,又无人能匡扶社稷,孤既是宗室,又受国恩,自当亲临前线,鼓舞士气,为大隋尽一份自己的力。
  阴世师:可,可殿下亲去前线,那大兴若是有人作乱,又该怎么办?
  杨侑:卫尚书不是快回来了吗?就让他主持大局,骨郡丞辅佐之,孤相信,以卫尚书之威望,骨郡丞之才能,一定能稳定好大兴。
  骨仪:可,可殿下毕竟尚且年幼,若是在前线有了闪失,臣等担待不起啊。
  杨侑:霍去病十八岁便可封狼居胥,孤虽比他小几岁,但今时不同往日,当此存亡之秋,人人皆当奋力,无论年纪。
  杨侑:好了,众臣听令,释放大兴中的囚犯,充入军中;免关中三年赋税,安定民心。
  杨侑:将宫中财宝散发给兵士,激励军心,开关中所有粮仓,一部分用作军粮,另一部分镇济百姓;向大兴百姓许诺官爵,征召士兵。
  骨仪:那,殿下,大军何事开拔,不如等卫尚书回来……
  杨侑:来不及了,叛贼兵势太盛,若不及时破敌,必然大败,后天,后天就启程去前线。
  阴世师:这……也罢,既然殿下要去,确实应该尽快,否则那李渊打到大兴来了,就来不及了。
  阴世师:臣立刻去组织军队。
  杨侑:好,就这么办!明日,孤亲自慰劳将士,誓师卫国!
  旁白:你不知道接下来会面临多少艰难险阻,多少生死危局。
  旁白:但你知道。
  旁白:默默等死,和奋力一博。
  旁白:可不一样。
结尾:
  【背景–攻城】
  旁白:随着最后一个抵抗大隋的势力被攻灭。
  旁白:你。
  旁白:真的重新统一了天下。
  【背景–朝堂】
  旁白:天下刚刚安定,你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废除酷刑、制定新法、开科考试、惩治贪污,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旁白:可仍旧有几件棘手的事尚待解决。
  苏勗:陛下,先帝的谥号……该上了吧,如今天下初定,急需安稳民心,若能给先帝上个谥号,可使朝廷有个定调,也好在民间宣扬啊。
  旁白:你听到这话,表情渐渐冷下来,沉吟良久,最后无奈叹了口气。
  杨侑:是啊,该给先帝上个谥号了,众爱卿,可有合适的谥号?
  虞世基:陛下,先帝雄韬武略,英明果断,虽略有过失,当上谥号为“武”。
  虞世南:不可!先帝虽有才略,却不恤民力,大兴土木,妄动刀兵,使大隋危祸四起,臣认为,当上谥号“闵”。
  虞世基:那怎么行,先帝虽有过错,却是我朝正统来源,怎能上恶谥?
  旁白:朝堂上两拨人立刻吵了起来。
  杨侑:够了。
  杨侑:苏侍郎,卿是什么看法?
  苏勗:陛下,臣认为,先帝既有才能,又有过错,只因用错方法,才使得天下生变,实令人哀叹,故臣认为上谥号为“哀”。
  旁白:你望向大殿的屋顶,叹了口气。
  杨侑:罢了,此事一时半会也讨论不出结果,不如从长计议。
  阴世师:那陛下,祸乱天下的几路贼首到底该如何处置呢?
  杨侑:将军是说李渊他们?
  阴世师:陛下圣明。
  杨侑:像现在这样,囚于家中,不是很好吗?
  阴世师:陛下,这些贼首罔逆皇恩,背叛朝廷,更何况,他们野心勃勃,若不除之,恐怕日后生祸啊。
  杨侑:那阴将军的意思,当如何处置?
  阴世师:杀其人,诛其党,牵其旧,如此,天下太平。
  苏定方:陛下,万万不可啊。
  阴世师:哼,你个降将出身,哪里有你说话的份。
  杨侑:阴将军,朝廷中有不少忠臣良将都曾追随过李渊、窦建德他们,若真是按将军所言,那朝廷一大半的人都要受到牵连了。
  阴世师:这个……
  杨侑:好了好了,关于李渊他们,确实应该早做打算,不过,今天就这样吧。
  来护儿:陛下,还有件大事臣要禀报。
  杨侑:哦?来将军,何事啊?
  旁白:来护儿和李药师及李世民互相交流了一下眼神。
  来护儿:陛下,突厥犯我疆土,十余万敌军直扑长安,请陛下尽快做出部署。
  旁白:你倒吸了一冷气。
  杨侑:诸卿,该如何退敌?
  旁白:朝堂上立刻讨论了起来。
  旁白:很快,朝臣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
  旁白:两方人互相争吵,最后齐齐望向你。
  群臣:请陛下定夺。
  杨侑:先进行布防,阻击突厥,试试他们的底数,再做打算。
  旁白:接下来,你们开始具体讨论防御事宜。
  【背景–宫殿】
  旁白:退朝后,你待在大兴宫里,感到心里很乱。
  旁白:你突然想出宫走走。
  【背景–闹市】
  旁白:大兴城内,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旁白:你用力感受着大兴的一切。
  旁白:你走过闹市,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小吃交织在一起组成的浓烈而粘腻的香味,混杂着的尘土气息则增添了几分市井气。
  旁白:这是“太平”的味道。
  【背景–书院】
  旁白:你走过书院,耳边回荡着海浪拍打沙滩般规律而悦耳的诵读声,回荡着风吹过树叶般磅礴而嘈杂的争吵声。
  旁白:这是“希望”的声音。
  【背景–庭院外景】
  旁白:你走过豪门,凃得赤红如鲜血般的大门上是似乎比天空还要高的门楣,厚如城墙般的外墙内是一道道更厚的墙,隔绝着任何与这座宅院的地位不相符的人。
  旁白:这是“腐朽”的样子。
  【背景–酒楼】
  旁白:天渐渐黑下来,你最终走到了你常去的酒楼前。
  李智云:陛下。
  旁白:李智云从身后拍了拍你,轻声叫道。
  杨侑:李御史?
  李智云:陛下又来微服私访了?
  杨侑:咳咳,宫里太闷。
  李智云:陛下,臣既为御史大夫,不光要检举官员的过失,还要匡正陛下的行为,所以……
  杨侑:李御史,你就饶了我这回吧。
  杨侑:这样吧,我请你吃酒。
  李智云:臣又哪里缺这一顿酒……罢了,下不为例。
  旁白:你露出喜色,拉着他走进了酒楼。
  小二:两位,这是您们的雅间。
  旁白:你们落座。
  杨侑:欸?这个是……
  旁白:你发现,桌子上除了酒菜,竟还有一个棋盘。
  小二:这位爷,是这位李爷吩咐的。
  旁白:你有些不悦地瞥了一眼李智云。
  杨侑:李御史,这次偶遇恐怕不是巧合吧?
  李智云:咳咳。
  旁白:李智云躲闪着你的视线。
  李智云:额……陛下,可知这盘棋有什么特殊之处?
  杨侑:特殊之处?
  李智云:这正是当年陛下和臣在牢狱里下的那盘棋。
  杨侑:哦?真的?
  李智云:真的,当年陛下走后,臣就将这盘棋给记了下来。
  李智云:今日陛下不如和臣把这盘棋下完,如何?
  杨侑:卿倒是有闲心。
  旁白:你喝了一口酒,拿起了棋子。
  杨侑:李御史,今日恐怕不只是喝喝酒,下下棋这么简单吧?
  李智云:陛下圣明。
  杨侑:说吧,什么事?
  李智云:臣看陛下日渐消愁,不知是什么事困扰了陛下?
  杨侑:唉,当然是先帝谥号的问题。
  李智云:恐怕不是。
  杨侑:那就是卿令尊的事情。
  李智云:恐怕不是。
  杨侑:好吧,其实是突厥入寇。
  李智云:恐怕也不是。
  杨侑:李御史,卿难道比朕还了解自己?就这几件事。
  李智云:其实困扰陛下的,是勋贵和寒门的问题。
  李智云:陛下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向勋贵豪族们让步不少,也和他们产生了无法抹除的联系。
  李智云:可陛下是心系天下的,陛下受不了和他们同流合污。
  李智云:所以,陛下想打破这种现状,对吗?
  杨侑:你说的这些话和朕的困扰没关系。
  李智云:无论是给先帝上谥号、处理起义领袖,还是抵御突厥入侵,这些问题说到底,都是勋贵和寒门的问题,只要陛下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余问题陛下其实早就有办法了。
  旁白:你沉默良久。
  李智云:陛下,为何犹豫不决呢?既然陛下早就想好怎么办了,那就干吧,以陛下的才略,一定能成功的。
  旁白:你仰天长叹一声。
  杨侑:李智云,还是你理解朕。
  杨侑:是,朕是想要解决世家勋贵,朕是想为寒门打通渠道,可是……可是……
  杨侑:朕毕竟也是王侯将相的一员,朕怎么能,能这么干呢?
  李智云:陛下,您还是这样,您太注重所谓的身份了。
  李智云:若臣说来,其实陛下您一直没有真的视自己为天子。
  李智云:您一直认为天下应当被某个雄才大略的贫贱之人一统,只有这样天下才能跳出王侯将相的循环。
  李智云:所以虽然陛下统一了天下,但您其实一直是那个奋死一搏的代王,并没有真的视自己为天子。
  李智云:您认为我大隋气数已尽,天下不应该被您一统,可事实是您做到了,您真的统一了天下。
  李智云:所以臣作为御史大夫,必须劝谏陛下一句,既然陛下真的统一了天下,那就必须视自己为天子。
  李智云:既然您是天子,那就有权力改变天下,也有义务改变天下。
  李智云:因此,请陛下不要纠结于自己是不是王侯了,只要是对天下,对大隋有益的事,上至王侯,下至庶民,皆当行之。
  李智云:陛下,干吧!
  骨仪:干吧!
  李世民:干吧!
  旁白:骨仪和李世民冲了进来,和李智云一起向你跪下,齐声高喊。
  杨侑:你们这是?
  李智云:陛下,臣御史大夫李智云。
  骨仪:臣民部尚书骨仪。
  李世民:臣左翊卫大将军,李世民。
  众人:恳请陛下莫要犹豫,尽早行动!
  杨侑:可你们不也是勋贵,朕真的干了,对你们又有什么好处?
  卫文升:咳咳,啊咳咳,陛下,这确实是对臣等没有好处。
  旁白:卫文升在最后慢悠悠地走了进来。
  杨侑:左仆射,您老人家怎么也来了,等等,您这么大年纪了,别跪了。
  旁白:卫文升没有听你的,执意跪了下来。
  卫文升:陛下,打压勋贵,于臣等确实一点好处也没有,可这却对天下大有益处。
  卫文升:若陛下要做损害天下的事,臣等要尽力劝谏,若陛下要做有益天下的事,哪怕是对臣等有害,臣等亦要竭力支持。
  卫文升:陛下,干吧!
  【背景–朝堂】
  阴世师:陛下,突厥人强攻我军防线,损失惨重,但还是突破了防线,不过他们此时已经停止前进,就停在渭水以北。
  旁白:朝野震惊。
  杨侑:看来我大隋和突厥必有一战,若是乞和,必然为子孙带来无尽后患。
  来护儿:陛下,臣请出战突厥,为陛下扫除祸患。
  杨侑:好!来将军好气势,不过光有气势可不行,众爱卿可有退敌之法?
  旁白:你望向李药师,他则默契地站了出来。
  李药师:陛下,如今突厥损失惨重,若是遣大军击之,突厥必然遁逃,等日后突厥再犯,那便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李药师:因此,臣认为,应当遣使假意和谈,放松突厥的警惕,臣领一只奇兵,断突厥后路,奇袭之,必可大败突厥。
  杨侑:善!
  李世民:陛下,虽说李将军所言极是,但若只遣使和谈,恐令突厥生疑,可派一上将领大军至渭水和敌军对峙,等李将军奇袭时,协同发动进攻,必可全歼突厥。
  苏定方:陛下,也要防止突厥方面有所动作。
  杨侑:好!就按诸位将军说的做。
  杨侑:李药师,苏定方,领一只奇兵,奇袭突厥。
  杨侑:李世民,尉迟敬德,率大军开赴渭水,与突厥对峙。
  杨侑:阴世师,来护儿,带一支偏师预防突厥起诈。
  诸将:是!
  【背景–宴会】
  旁白:那天之后,众将按计划作战,凭借大隋优秀的士兵素质、先进的作战理念,以及强大的将领阵容,经过一番苦战,终是大败突厥,使突厥数年不敢犯边。
  旁白:你十分高兴,设庆功宴慰劳将士。
  旁白:酒过三巡,你见气氛差不多了,于是说道。
  杨侑:诸位可是为国家除了一大祸患,居功至极,朕敬诸位。
  旁白:诸臣和你一饮而尽。
  杨侑:说起祸患,朕不禁感慨,我大隋的祸患何其之多。
  诸臣:陛下神武,再大的祸患,皆可安之。
  杨侑:也是倚仗诸位了。
  杨侑:可朕每每思之,都有个疑问。
  杨侑:这祸患,到底是谁引起的呢?
  旁白:诸臣鸦雀无声。
  杨侑:苏侍郎,卿说说,是谁引起的?
  苏勗:陛下……这个,是因为臣等有罪,未能匡扶社稷。
  杨侑:不是。
  杨侑:阴将军,你来说说。
  阴世师:是因为那些反贼,大逆不道,竟想着覆我大隋,真是罪该万死……
  杨侑:不是。
  杨侑:虞侍郎,你来说说。
  虞世基:额……是因为那些草民,不思安定,不思报国,却被那些反贼鼓动,反我大隋。
  杨侑:那就更不是了。
  杨侑:依朕看来,致使天下大乱的……
  杨侑:是先帝!
  群臣:啊?
  群臣:陛下!这,这万万说不得啊……
  杨侑:怎么说不得,先帝在位时,建东都,修运河,造龙舟,征高丽,丝毫不顾及民力,将天下人如牲畜般驱使,又刻薄寡恩,不修德政,先帝之残暴,远过秦皇与胡亥。
  杨侑:文帝之基业,大隋之基业,都差点毁在先帝的手上,我大隋的一切祸患,都是因为先帝的残暴!
  杨侑:可以说,先帝就是我大隋的“国贼”。
  杨侑:先帝的谥号问题诸位不是一直争吵不休吗?朕现在就给先帝上个谥号。
  杨侑:就谥先帝为……
  杨侑:隋炀帝!
  旁白:群臣哗然。
  虞世南:陛下,这是不是,是不是有点太过了……
  苏勗:臣还是以为“哀”更好些……
  旁白:虞世基从位子上站了起来,向你大声说道。
  虞世基:陛下!先帝为我朝法统之来源,怎可上恶谥?万万不可啊。
  杨侑:我朝当承炀帝之法统,继文帝之遗德。
  杨侑:诸位,朕不光要给先帝上“炀”这个谥号,还要在他的帝陵上修筑“隋过碑”,将先帝的罪行尽书其上,以警示后人。
  杨侑:并且,今后祭祀,只祭文帝,不祭炀帝,以此来告诫我大隋后世之皇帝,当效文帝,勤政事,爱人民,行仁政,不可学炀帝,好享乐,虐百姓,行暴政。
  杨侑:既然说到这了,那就把另一件事也解决了吧。
  杨侑:既然祸乱天下的人是先帝,那为天下苍生奋起反抗的,又是谁?
  阴世师:陛下,陛下难不成要……
  杨侑:没错,朕要给反抗暴政的义士平反!
  旁白:阴世师长大了嘴巴,惊得说不出话来。
  杨侑:当然,朕不会给那些祸乱天下的反贼平反的。
  杨侑:太原李渊、河南李密、河北窦建德,危亡之时,举义兵,安民众,施仁德,为天下栋梁,朕封之为,
  杨侑:匡正王。
  杨侑:荆州萧铳、陇右薛举、凉州李轨、幽燕罗毅、江南沈法兴、豫章林世弘、江淮杜伏威、丹阳辅公祏,洛阳王世充,割据一方,虽无大功,亦无大过,朕封之为,
  杨侑:安平王。
  杨侑:南阳朱粲、定杨刘武周、朔方梁师都、武川宇文化及,为祸一方,或残害百姓,或依附外族,朕封之为,
  杨侑:恶逆王。
  杨侑:对于恶逆王,朕不轻饶,按谋逆恶贼处理。
  杨侑:对于安平王,朕要给他们平反,若已故,则厚葬之,并恢复名誉,家族子弟可考科举;若尚在,则解除囚禁,授予官职,继续为我大隋效力。
  杨侑:对于匡正王,朕不仅要平反,还要让天下人都学习之,令其故乡官府修建庙宇,宣扬他们的义举,并将匡正王的爵位世袭罔替。
  虞世基:陛下!那些反贼反的可是先帝,那就在反陛下啊,怎么,怎么可以如此厚待?
  杨侑:孟子云: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
  杨侑:这些义士,完全是因为先帝太过残暴,他们为了替天下推翻暴君,故而兴兵,怎能说是反朕呢?
  苏勗:陛下,这些人都是狼子野心之辈,哪怕确实反抗了暴政,但也不该如此宣扬啊。
  杨侑:君子论迹不论心,是,他们是野心勃勃,但只要是反抗了暴政,为天下苍生出了一份力,那他们就该如此。
  苏勗:可陛下,既然知道他们野心勃勃,就不应该授予官职,若是哪天,这些人野心又冒出来了,那可就……
  杨侑:苏侍郎,放心吧,朕不是苻坚,朕有分寸,更何况,朕还年轻,就算这些人谋逆,朕也有信心平之。
  阴世师:哼!
  阴世师:陛下,这天下是大隋的,这天下是陛下和先帝的,无论那些人再怎么有理,都不应举兵反叛朝廷,现在陛下宣扬他们,难道不怕给日后的反贼留下理由吗?
  杨侑:阴将军,朕不怕!
  杨侑:姜太公云:天下者非ー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
  杨侑:我大隋若能聚民心,和天下,那天下自然是我大隋的,若不能,天下人自可取之。
  杨侑:突厥,朕击败了,先帝,朕上了谥号,义士,朕给他们平了反,快哉也,既然如此,那朕就把最后一件困扰朕的事一并解决了吧。
  群臣:陛下……何事啊?
  杨侑:众爱卿,朕刚才说了,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既然如此,我大隋子民,自当共享这天下。
  杨侑:可朕发现,有些人,却只想着为自家牟利,不想着为国尽忠。
  杨侑:这些人,是谁呢?
  杨侑:是部分世家勋贵!
  杨侑:这些人仗着自己出身高贵,就胆大包天,肆意妄为,视我大隋的王法于不顾,朕想问问,他们有没有把朕放在眼里?
  杨侑:还有些人是闷着声,把自己的同族通过徇私的方式送入官场,再通过联姻地方式官官相护,朕想问问,他们难道是想效司马家之故事吗?
  杨侑:不过这还不是最可恨的,最可恨的,就是那些没有能力,仗着门第做官的人,他们占着朕给他们的位置,领着朕给他们的俸禄,却只想着怎么和别的勋贵搞好关系,怎么和别的世家联姻。
  杨侑:而这些人,最可恨的点,就是瞧不起那些有着真才实学,却出身卑微的人,他们个个酒囊饭袋,却将真正的治世之才排挤出去,朕想问问,把有才之人都排挤走了,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把朕也给排挤走?
  杨侑:所以,朕要惩治不法勋贵,同时打通有才寒门做官的障碍,使得朝廷再无污秽!使得天下政通人和!
  杨侑:阴将军,虞侍郎,朕知道两位要说什么,不过朕意已决,不用再劝了。
  旁白:底下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声。
  李世民:陛下英明,臣支持陛下!
  旁白:李世民第一个站了起来。
  李智云:臣亦支持!
  卫文升:陛下,老臣也支持。
  骨仪:臣亦支持。
  李药师:臣亦支持。
  苏定方:臣亦支持。
  虞世南:臣亦支持。
  长孙无忌:臣亦支持。
  尉迟敬德:臣亦支持。
  ………………
  苏勗:这……臣亦支持。
  虞世基:唉。
  旁白:虞世基无奈地坐了下来。
  阴世师:哼!
  旁白:阴世师气愤地离开了宴会。
  杨侑:好!有众爱卿的支持,天下何愁不安?
  杨侑:我大隋,必能安泰兴盛!
  【背景–朝堂】
  旁白:最近,你感到莫名的烦躁。
  旁白:那几个烦人的官员已经被你贬出了大兴,按理说,应该没什么令你感到烦躁的事才对。
  旁白:可你的内心仍旧很不安。
  旁白:不知为何,你鬼使神差地提出要东巡洛阳,朝臣也很配合地答应了。
  旁白:此时,你正站在洛阳紫微宫内,原本这里在你统一天下后就荒废了,听说你要来,洛阳官府紧急翻修了一下紫微宫,并找来了一些宫人。
  旁白:本来,你对这种奢侈且无意义的花销是十分抗拒的,但这次,你没有拒绝。
  旁白:你把紫微宫的宫人都打发了出去,一人漫步在紫微宫内。
  旁白:紫微宫破败的现实勾起了你对它盛大过去的记忆,亦勾起了……
  旁白:你对杨广的记忆。
  旁白:大业元年,你出生了。
  旁白;作为太子杨昭的嫡长子,杨广对你甚是喜爱。
  旁白:而你,也没有辜负他的喜爱。
  旁白:聪慧早熟、才华横溢、气度不凡,你简直是皇位继承人的最好人选。
  旁白:尤其是你父亲去世以后。
  旁白:杨广经常把你带在身边,你童年的大半时光就在这紫微宫内度过。
  旁白:望着紫微宫的一切,你不可避免地回想起你和杨广的点点滴滴。
  【背景–宫殿】
  旁白:你跨过则正门,走进乾阳殿,借着从屋顶漏进来的阳光,望向大殿深处,曾经的皇位已经不知所踪,空留一堆蜘蛛网。
  旁白:曾经,杨广就是在这里发号施令,操纵天下苍生,如今已什么也不剩了。
  旁白:你走进大业殿,杨广经常在处理完政务或不想处理政务后召你来此,教你写字,督促你读书。
  旁白:你发现,大殿中间放着一张崭新的桌子,桌子上摆着一些启蒙读物,你想,这应该是洛阳官府特意复原的。
  旁白:你用手指感受着纸的触感,让你想起当年杨广第一次唤你来时,你好奇地触摸桌上的公文时的感觉。
  旁白:想到这,你感到内心深处荡起了一阵酸楚。
  旁白:你逃也似的离开了大业殿。
  【背景–御花园】
  旁白:你魂不守舍地在紫微宫里走了一阵,走进了御花园。
  旁白:很明显,这里被特意修整过,虽仍不及过去那般华美,可花开得也是极好。
  旁白:你顺着九洲池漫步着,柳枝轻抚着你的面庞。
  旁白:忽的,你注意到,在前方,有一个巨大的物体挡住了你的视线,好奇心驱使你快步走了过去。
  旁白:离得近了,你才看清,那竟是一艘游船。
  旁白:并且这船与众不同的是,它和当年九洲池的御船一模一样。
  旁白:你望着这船,当年,杨广经常带你和你的祖母萧皇后、你的父亲杨昭、你的母亲韦妃及后宫嫔妃登上游船,在船上吟诗作赋、伤春悲秋。
  旁白:你忆起杨广在船上作诗时的意气风发,忆起你初次做出一首小诗时杨广高兴的表情……
  旁白:凡此种种,难以计数。
  旁白:你坐在江边,回忆着一切和他有关的事,终是忍受不住,声泪俱下。
  骨仪:陛下?
  旁白:听见有人叫你,你回过头去,骨仪、李智云、李世民、虞世南、苏勗等一众大臣就站在不远处。
  杨侑:你们……你们怎么来了,朕不是说没有旨意,任何人都别进来吗?
  骨仪:陛下,您都在这紫微宫里待了两个时辰了,臣等怕陛下出了什么闪失,故而进宫寻找陛下。
  杨侑:行,退下吧。
  旁白:众臣没有一人退去。
  杨侑:朕,朕叫你们退下!
  虞世南:陛下,有什么事,就跟臣等说说吧,愁怨若是不说出来,会对陛下的龙体有影响的。
  杨侑:……唉。
  杨侑:朕,朕……朕想先帝了。
  杨侑:虽然他好大喜功、残暴不仁、不恤民力,致使天下大乱。
  杨侑:但他……他……
  旁白:你越说越激动。
  杨侑:他毕竟是朕的爷爷!
  旁白:眼泪再次顺着你的脸颊流了下来。
  杨侑:实话实说,朕还是代王的时候,其实很恨他,恨他毁了大隋的未来,恨他毁了朕的未来……
  杨侑:那时,朕想起他,想到的总是他的刻薄寡恩、喜怒无常,朕恨他,特别特别恨他。
  杨侑:可朕那时不能恨他,也不敢恨他。
  杨侑:现在呢?朕可以恨他,朕有能力恨他了。
  杨侑:可是,可是,朕现在又不恨他了。
  杨侑:朕现在想起他来,想到的都是他对朕种种的好。
  杨侑:朕,朕恨不起来他。
  杨侑:朕现在,只是很想他。
  杨侑:朕现在,只是很想他……
  旁白:言至于此,你再次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
  骨仪:要不臣和礼部商量一下,让他们安排一场祭祀先帝的大典,也好缓解陛下思亲之情。
  旁白:你没有说话,只是摇头,不停地摇头。
  旁白:群臣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苏勗:嗯……对了陛下。
  杨侑:呜呜……嗯?
  苏勗:陛下,昔年郑伯克段于鄢,发誓不到黄泉,不见其母,然一年后,郑庄公就后悔了,于是就掘地道至泉水处,在那里和母亲相见,好似“黄泉相见”。
  苏勗:陛下不是想既不违背自己说过的话,又想缓解缓解思亲之情吗?
  苏勗:那不如在先帝帝陵附近挖一条地道,再在地道深处掘一座地室,陛下可从地道进入地室,在那里祭祀先帝,这样陛下既没有看见先帝的帝陵,不算背誓,又能在靠近先帝帝陵的地方祭祀先帝,如此可两全其美。
  杨侑:这……对啊,苏侍郎,卿可帮朕大忙了。
  苏勗:这是臣应尽之责。
  杨侑:好,那就这么干,传朕旨意,令工部修建地室,不要耗费太多人力物力,这只是朕的个人行为,莫要铺张。
  杨侑:还有,把劝朕恢复对先帝祭祀的那几个人也叫回来吧。
  群臣:是。
  旁白:你平复了一下心情,正色道。
  杨侑:诸卿,朕这么做,只是朕从个人的角度去祭祀自己的先祖,合人伦之理,绝没有任何其它意思……
  【背景–庭院】
  旁白:李世民欣赏着自家庭院的梅花。
  李建成:世民。
  李世民:大哥?你怎么有空来我家了?
  李建成:还我没空,是你没空吧,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处理公务,今天怎么有空赏起梅花来了?
  李世民:兄长批评的对,弟这就去处理公务。
  李建成:你……得了吧。
  旁白:李建成拍了一下李世民的后背。
  李建成:二郎,不得不说,你家的梅花每年都开得这么好。
  李世民:哪有哪有。
  李建成:二郎,承乾最近怎么样啊,读书认真吗?
  李世民:还行吧,你家那几个也没事吧?
  李建成:我们家那几个能有什么事呢。
  李建成:二郎,大哥这次来,其实也不只是唠家常,那个,四弟的官职能不能商量商量……
  旁白:李世民立刻正色道。
  李世民:大哥,这事可不得商量,四弟打了败仗,就该处罚,我也帮不了他。
  李世民:还有,也不要找五弟了,他也是一个意思。
  李建成:成成,不提了。
  李建成:对了,二郎,除夕那天可有时间?爹想让你、我、元吉、智云一块聚一聚。
  李世民:那肯定有了,到时候,咱们把自家的妇人小辈都带上,一块热闹热闹,爹不想着要抱孙子嘛,那就让他抱个够。
  李建成:你有时间就行。
  李世民:大哥,你也知道,我忙,没法经常去看爹,得你照顾着,真是辛苦你了。
  李建成:你这是什么话,是你辛苦了,若不是有你的战功,我李氏还不知道是什么处境呢。
  小吏:李尚书!
  李世民:嗯?
  小吏:李尚书,左仆射要不行了,陛下要您赶快过去。
  李建成:啊?
  李世民:唉,看来卫老确实是撑不过这个冬天了。
  李建成:那世民,一起去吧。
  【背景–病榻】
  卫文升:额咳咳,咳咳,陛下,臣在世上只有最后一个顾虑了。
  杨侑:左仆射,您尽管说。
  卫文升:咳咳,老臣想,老臣死后,这左仆射的位置该给谁。
  卫文升:不用陛下说,老臣也知道,陛下想给李世民,对吧?
  杨侑:这有什么不妥吗?
  卫文升:咳咳额,咳咳,陛下,老臣知道,科举的事不顺利,必须要找一个能人来帮助陛下推进这事,咳咳。
  卫文升:可陛下想想,那李世民已是兵部尚书、左翊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如果再升任左仆射,那可真是权势无二了。
  卫文升:更何况,他还有大量的战功,在军中威望颇深,他们李氏的第五子李智云还是御史大夫。
  卫文升:如果真要让李世民掌了权,那李氏的权势就太大了。
  卫文升:老臣知道,咳咳,陛下信任李世民,但哪怕再信任的大臣,也要提防啊,只有这样,皇权才能稳固,额咳咳。
  杨侑:那以左仆射的意思……
  卫文升:民部尚书骨仪,虽然能力差了一些,但对陛下极忠,在朝中势力也不大,咳咳额。
  杨侑:朕会认真考虑的。
  卫文升:那就好,那就好,老臣无虑了,也可以安安心心去见文帝了……
  旁白:当天晚上,卫文升最终没撑过去。
  旁白:数十年后……
  【背景–宫殿】
  旁白:你的生命终究也是要走到尽头了。
  旁白:一年前,你才德兼优的太子突然去世,给了你沉重的打击。
  旁白:朝堂上,群臣们也为了新太子的事情吵了一年。
  旁白:人数不多但权力巨大的勋贵老臣们想立你无功无过的二儿子,人数众多但权力稍逊的新贵大臣们想立你优缺分明的三儿子。
  旁白:可你有不同的想法。
  【背景–病榻】
  旁白:病榻上,你在病痛的折磨下,强撑着思考着继承人的问题。
  旁白:最终,你下定决心。
  杨侑:额……
  宦官:陛下,怎么了?
  杨侑:唤右仆射李世民及御史大夫李智云前来。
  旁白:半个时辰后。
  李智云:陛下!
  旁白:李智云和李世民此时也已是两鬓斑白、行动迟缓的老人,你心里默默庆幸,比你年长几岁的二人身体却还算硬朗,要不然你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世民:陛下!
  杨侑:二位爱卿来了。
  李世民:陛下,您……
  杨侑:莫要客套了,朕什么身体朕自己知道,恐怕,朕也就是这两天的事。
  李世民:陛下!您乃天子,上苍庇佑,肯定会没事的。
  杨侑:朕说了,莫要客套了,朕的时间不多了……
  李智云:陛下……也罢,陛下唤臣等前来,是何要事啊?
  杨侑:当然是朕死后,大隋天子的事。
  李世民:陛下决定了?
  杨侑:嗯,朕想立太子的嫡长子,赵王为朕的继承人。
  李智云:可是,可是赵王尚且年幼,一时恐怕难以……
  杨侑:赵王虽小,却智谋不凡,颇有朕当年的风范,朕相信,只要加以锻炼,赵王一定不比朕要差。
  李世民:可赵王毕竟年幼,哪怕日后能治理江山,现在也有些过去勉强了。
  杨侑:这就是朕叫卿来的原因。
  杨侑:给我拟一道诏书。
  宦官:是。
  杨侑:朕要立赵王为太子,升李世民为尚书左仆射,李智云为尚书右仆射,两人共同辅佐太子。
  杨侑:两位爱卿,赵王和朕的天下,就托付给二位了。
  李智云:这,陛下不可啊,至少要再找几个托孤大臣。
  杨侑:朕思虑过了,这满朝文武,只有二位既有文武韬略,又资历深厚,还功劳卓著,唉,之前陪着朕打天下的那些老臣们都走得差不多了,就剩下二位了,所以,莫要推辞了。
  李世民:可陛下,如果真要这样,那,那臣等的权势是不是太大了,这对赵王,还是对臣等,都没好处啊。
  杨侑:没关系,朕相信你们。
  李智云:可陛下,真的,真的不可啊。
  杨侑:有何不可?
  李智云:陛下难道真的不怕,真的不怕……
  李智云:臣等行篡逆之事呼?
  旁白:你笑了笑。
  杨侑:世民,智云,朕快死了,就和你们说说心里话吧。
  杨侑:实话实说,世民,朕感觉你比朕还适合当这天下的皇帝。
  旁白:李世民立刻跪了下来。
  李世民:陛下……臣!
  杨侑:你文武双全、从善如流、谦卑恭谨,简直就是天生应该当皇帝的人。
  杨侑:朕想,或许没有朕,你就是这天下的皇帝了吧。
  李世民:陛下!臣怎敢……
  杨侑:够了,世民,朕就快不行了,最后就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你能听我把话说完吗?
  旁白:李世民沉默了。
  杨侑:世民啊,你的才能,天下没有一个人能超过,朕想,如果让你来当皇帝,这天下就太平了吧。
  杨侑:朕自觉,朕这皇帝当的还不错,把这天下治理得繁荣强盛,朕就想,无论是为了朕,还是为了天下人,朕都应把这天下交给一个有德有能之人。
  杨侑:而世民你,就是这天下最有德最有能之人!
  杨侑:所以,朕想当一回刘备。
  旁白:你拉住李世民的手。
  杨侑:世民,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李世民:陛下……
  旁白:李世民和李智云都哭了出来。
  李世民:臣宁死为周公,绝不为文王!
  杨侑:希望如此吧。
  杨侑:智云,你要学召公,尽力辅佐太子和世民。
  李智云:臣不仅要效仿召公,若兄长真的要当文王,那臣便要誓死捍卫陛下的江山。
  杨侑:你们有这份心,朕就放心了。
  旁白:两天后。
  旁白:你最终是挺不住了。
  旁白:你床前,是一众王公大臣,绝望、悲痛、焦急、茫然、冷漠,甚至是庆幸,你的一切,他们的一切,都化作目光投向你。
  皇后:陛下,您这是……
  杨侑:朕……朕还有事放不下。
  皇后:是何事啊?
  杨侑:李,李……
  皇后:陛下是想叫二位仆射?
  旁白:你点了点头。
  旁白:李世民和李智云走到你的床边。
  李智云:陛下,臣在。
  李世民:臣在。
  杨侑:呼……二位。
  杨侑:朕,朕对不住二位。
  李智云:陛下对臣等可以说是大恩大德,何有对不住之说?
  杨侑:朕……当年……掘了李氏的祖坟……
  李世民:陛下,这事臣等早就放下了。更何况,当时是家父起兵对抗陛下,陛下做出这事也是再正常不过的,陛下能不怪罪臣等,那就是大恩了。
  李智云:对啊。
  杨侑:你们……恨不恨朕,朕都无所谓……主要是,莫要怪罪……阴将军和……骨仆射,也莫要……牵连他们的……后代。
  杨侑:答应朕这个请求,好吗?
  李智云:臣,臣答应。
  李世民:臣答应。
  旁白:你终于能安心地走了。
  【背景–山川朝日】
  旁白:你死后,李世民终是成了周公,而不是文王。
  旁白:他继承你的遗志,对内,进行改革,对外,开疆扩土,使得大隋日益强盛,世人称之为“大隋周公”。
  旁白:后世对你继位以来到新帝亲政这段时间,称之为,
  旁白:杨李之治。
  旁白:并且他尽力辅佐新帝,不专权,不跋扈,没有半点篡逆之意。
  旁白:而李智云也兑现了他的承诺,尽职尽责地辅佐新帝,并且多次检举李世民的门生,被世人称之为“大隋召公”。
  旁白:而你,也成为了不下光武的伟大帝王,后世人一提起大隋,总是第一个想到你。
  旁白:大隋在你,在李世民,在满朝文武,在全天下人的努力下,
  旁白:进入了一个强大富强的盛世时代。
再在这说点碎碎念。
如果大家看我前面的帖子,应该知道,我一两年前曾打算写无悔华夏的同人小说,那我到底写没写呢?
答案是有写,不过只写了三万多字。
怎么说呢,感觉还是挺对不住大家的,虽然想看我小说的人应该也没几个。
虽说那个小说黄了,但我仍旧在写东西,到现在为止我所有的小说大概有二十多万字,也算是有在努力。
我有时会觉得,或许有一天我仍旧在写小说,无悔华夏可能就不玩了。
随着玩这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热情在流逝,无悔华夏的游戏性也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了。
我已经有好久没上线了,再加上最近迷上了P社的游戏,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退游了。
当然了,说不定我仍旧在玩无悔华夏,却不写小说了,这也说不准。
反正,趁着我对这两个爱好仍旧保有热情,就尽可能多地写写小说,玩玩无悔,尽可能地写一点无悔同人文,也算挺不错的了。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