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写博望坡,就要写他的来时路
前天 08:31225 浏览综合
先是,与夏侯惇战于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如何在以正史为背景的创作中增加一丝侠义?要写道行相传的师门传承,写为世道不平而鸣的铿锵枪声,写多年后战场一擒一放忆起的少年抱负。
三望在《师门枪荡寇》篇章扩写了赵云的来时路,沿用了上世纪作品《唐耿良·苏州评话三国》的设定:枪王童渊在培养了张任、张绣后,晚年又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赵云。同时,三望将夏侯兰巧妙融入剧情,使多年后“少小相知”的二人重逢更具宿命。
山贼进村,少年人不满总是一味地躲藏寻求活路,于是二人找到童渊求教,一招“百鸟朝凤枪”使赵云惊叹不已,也质疑起自己是否有救世的能力。童渊告诉赵云,打过村中贼匪学习三年足矣,灭常山贼匪十年便可,欲使天下太平则需穷尽一生,于是赵云立下一生习武的志向。夏侯兰则认为只学枪法不够,借童渊藏书,学习治军之法、安国之策。
十年后,二人按照约定打败师兄张绣,证明了自己出师的能力,重返赵家村,却发现时间从不等待自己——赵家村的山贼已被黑山军消灭,村庄百姓更是惨遭屠戮俘虏。于是二人联手击败黑山军,这一战,便是赵云入世的首战。
求学时,为学安身立命之能,二人不涉立场,不论利害,结下了深厚情谊。再次见面时,二人已是分立两个阵营。
博望坡之战,昔日好友一个在马上擒拿,一个在马下被俘。赵云以夏侯兰擅长法律,向刘备恳请留其性命,并举荐其为军正,不仅救下了同窗好友,也避嫌了将故交放在自己麾下的任人唯亲,甚至为好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即便多年殊途,再见面时也会念及当年共同的抱负彼此成全。
赵云留下记载的几件事几乎都是拯救他人的形象,在辅佐公孙瓒或刘备时期都几次救主以尽其忠,拒娶赵范之嫂以挽其节,谏刘备归还田宅以恩其民。他以能敌万人的勇猛闻名,所行亦有公道仁义之名,散发着理想主义的侠义辉光。
在后续更新中,三望还将呈现《界桥初显威》及《单骑救幼主》等篇章,届时赵云又会以怎样的姿态完成阵营的转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