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冬至:大吉之日

2020/12/21119 浏览综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
TapTap
"冬至" 又称为"至节",因为它是"阴极之至"、是"阳气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节日。又由于冬至过后,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又有 "冬节大如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的礼俗和年节相差无几。
“中古以来,虽然冬至(至日)不是年节,但人们习惯把冬至看成‘节气年’的分界点,因为冬至日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此后便是夜渐短,昼渐长,阴消阳长,新的一个节气年又开始了。
TapTap
冬至,中国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国人的重要传统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自古就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冬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一天从天、地、人三个层面,都到了天道循环的重要转折点,其中蕴含着天地人生的三大真谛。
当惜此天时,当悟其天道。
TapTap
天道主“圆”
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分量,首先来自它在天时上的关键。
在冬至这一天,白昼的时间达到最短,黑夜的时间达到最长;天地间的阴气达到最盛,阳气达到最弱。而盛极则衰、物极必反,这天之后白昼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黑夜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阳气会越来越盛,阴气会越来越弱。
“冬至”的名字也正源于此。古人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所以冬至又名“一阳生”,阴气盛极,一阳始生。古人认为这是天道运行一个新循环的开始,而阴气向死、阳气向生,前路因此充满可能性和希望,所以大吉。
盛衰往复,便是天道。最能体现此天道的节气,首推夏至和冬至。而只有冬至是向着希望。它给我们的启示,除了告诉我们要避开盛衰之局——事情不可做绝,凡事留有余地;更告诉我们要通达圆融之理——凡事总有转机,永远怀抱希望。
合天之圆道,才能得人生之圆满。
TapTap
地道主“强”
有个成语叫“数九寒天”,从什么时候开始数九?正是冬至。冬至之后,开始“入九”,进入冬季最寒冷的阶段。
大地上的万物,也开始经受最严峻的考验。能否经受住考验,则决定着生还是死,角逐出强还是弱。冰河凛凛标示着分界,界线之上是四个字:坚韧,耐力。
自然界有风调雨顺也有严寒酷暑,人世间何尝不是既有春风得意也有坎坷曲折。而决定能否生存,能够走多远的,都是坚韧与耐力。
所以地道主“强”,自然和人世一样,尊崇的都是强者。而这强,首先是一种精神和意志,所实现的则不仅是生存,更是超乎生存之上的尊严和价值。一切的严酷皆是磨砺,一切的磨砺则都会指向一点——心性的强大坚实。
冬至始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严冬就算到头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春天就到来了,处处莺歌燕语、欣欣向荣。
人生,也是这样。需要韧性和忍耐,需要熬。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TapTap
人道主“静”
汉代的时候,称冬至为“冬节”,有“贺冬”的仪式,“拜冬”的礼俗。
《后汉书》中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思是冬至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安身静体”四个字,道尽了冬至的人道真谛——静。静之真谛,则包含两层。
静是合乎天时。冬至日,阴气至于极,阴主静,阳主动。虽然一阳始生,但毕竟只是刚刚萌芽,人循天道,还是要以阴为主。所以要静。越阴,越要静;阴到极致,就要静到极致。
静是修养蓄积。冬至古代又叫“小年”,因为离春节已经不远,离春天越来越近。阴气极盛的背后,是天地万物正在慢慢蓄积生发之力,只待时机到来时的喷薄繁荣。冬至日起,人道主静,实质也正是休养蓄积之理。
所以冬至一阳生之天道内涵,除了盛衰往复,还有阴足够深厚才能生阳,大静之心才能驾驭大动。休息不好,没有精力做事;内力不够,练不成上乘武功。
这便是自古以来成大事者皆通达的蛰伏之道。对自己,这是养精蓄锐;对外界,这是等待时机。《周易》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所谓成败。一切的成,不过是成在这两点;一切的败,不过是败在这两点。
TapTap
天道主圆,地道主强,人道主静,指向的是人生的境界、策略和底气,关系的是人生的命运、路径和质地。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人能悟此,心自能安顿,事自能成就,人生自能平顺。
如此,才是大吉。如此,才不负吉日。
注:尊重原创,本帖中部分物料来源于网络,感谢电影《封神三部曲》和京博国学的分享。
13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