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没什么攻略信息,只讲个人体验。
一句话定性:硬核音游,但是在美术上并不具备典型的硬核音游特征。
-
🌃画面音乐:
美术风格偏向绘本,很有特色。
至于音乐,多样的曲风正是Lanota成功的关键。
-
-
🎮可玩性,音游人 特供版:
*考虑到这里是taptap——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正版手游平台(没有之一)。如果你连「音游人」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你应当直接跳到下一栏即「🎮可玩性,现充/萌新 特供版」。
-
一部质量过硬的经典作品(2016年公测,2025年已经是9周年了)。
很有挑战性,很适合练(音游)散打。
-
note下落距离极小(在部分配置下,相当于普通下落式的1/3不到,或 Phigros 的一半不到;兼玩范式的玩家适应起来可能会好一些,但也不会好上多少),通常很容易漏。
倒打基本不存在转板,都是正攻、硬打。就这样都还能经常有初见pp(PerfectPurify,即理论)的。
而且盘子甚至可能闪现(不过不至于整出双面下落这种世纪狠活,比phi好些)。
当然也会夹带正常的多k(456都有一些),但是实际体验几乎就是浮现式。
*说到浮现式体验,就要来谈谈流速设置了。官方推荐开6.5速~7速,这个流速大概只能展示两三排note,适合正常的浮现式玩家。但由于读谱习惯原因,个人一般开5.5速。
-
所以,创新(物理)程度和Phigros、ARCAEA相当(基本属于业界最高的那一档)。
*Phigros——灵活(各种意义上)的判定线
*ARCAEA——三维立体+arc条拉蛇(禁换手)+极其严苛的判定
-
note判定范围不光看着小,实际上(从浮现式音游的标准来看)也不大。这也是一大难点。比如我rating11+了还是经常断rail。。。
*要不是有类似于pgr垂判的径向判定,估计写纵连的都会被哭难吧。。。
但是p判是±60ms。具体来说,比ARCAEA的小p(±50ms)还松(虽然我基本只玩Phigros)。
-
-
🎮可玩性,现充/萌新 特供版:
一部移动端音游青史留名的创新音游作品。
但是,相应的,也许过难。
*略微类似于Phigros的瞎落式,但更抽象:考虑到盘子还会自己动,局面复杂程度堪比浮现式。
-
不过这个游戏的入门部分做的足够长,入坑压力也许会小一些。
*个人建议,先通主线前3章(序章、第1章、第2章)适应下玩法,再去看其他章节。
*下面的两点具体介绍,可以太长不看。
-
(1) 主线前2章(序章、第1章)都不难,适合玩法入门。
①序章的盘子基本上都不带动的(包括Master谱面!),停留位置也是适配普通斜落玩家的那种。第1章到魔王曲守门员(Hige DriVAN - Trauma)为止,除Master谱面外,动盘子也跟没动一样。
②前述曲目,都比其他章节同一类型的正常简单一档(Acoustic相当于正常的Whisper、Ultra相当于正常的Acoustic、Master相当于正常的Ultra)。哪怕是作为第1章例外的魔王曲(Powerless - Frey's Philosophy,下称钟楼),都只是后续篇章的正常难度。Master15水的跟他[数据削除]的14一样。
-
(2) 主线前3章(序章、第1章、第2章)的谱面配置过渡,做的非常好,几乎是我从没见过的高水平。
仅我注意到的就有:
①首先是前面提到的“第1章……动盘子也跟没动一样”。
第2首 Triodust - Ne m'oubliez pas 开始,到第4首,盘子有明显的位移。
第5首 Massive New Crew - DARSANA,是一个拍砖,定位要求依然不高。
接下来2首是有一定位移的协调,然后第8首就是魔王曲(钟楼)了。
②第1章魔王曲(钟楼)的Acoustic8和Ultra12均以2叠开头,且主体部分含大量 catch、rail 配置。其守门员(Hige DriVAN - Trauma)的Acoustic7和Ultra11均以 2叠 和包含了 单手catch/rail 的协调配置为主。
同样,第1章魔王曲(钟楼)Ultra12 的简单拍砖,伏笔早在前面 Massive New Crew - DARSANA 的 Ultra11 就已埋下。
③主线第2章魔王曲(jioyi - cyanine,下称花青),除Whisper6外,尾杀均有搓碟配置。其守门员(ARForest - Journey)除Whisper5外也都有少量的搓碟。
-
-
💬叙事:
剧情就是最单纯的「大冒险」——准确来说是「后末日」的「废土」冒险,虽然“静默化”这个情况很难说是单纯的「废土」(大家玩过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虽然是「后末日」设定,但美术和剧情上走的却是3年后《原神》的路线:有详细设定,但是主线轻设定;有美术资源,但是专心搞创新。乍看之下平平无奇的画风(和Deemo一样,Lanota选择了接近绘本的画风),背后是非主流画风较高的制作成本和细思则恐的复杂设定,但所讲述的故事也如同起初看起来的那样简单。
有人可能会说“大炮打蚊子”,但《原神》的热度可不完全是各种节奏带起来的。稀缺性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
一句话定性:硬核音游,但是在美术上并不具备典型的硬核音游特征。
-
🌃画面音乐:
美术风格偏向绘本,很有特色。
至于音乐,多样的曲风正是Lanota成功的关键。
-
-
🎮可玩性,音游人 特供版:
*考虑到这里是taptap——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正版手游平台(没有之一)。如果你连「音游人」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你应当直接跳到下一栏即「🎮可玩性,现充/萌新 特供版」。
-
一部质量过硬的经典作品(2016年公测,2025年已经是9周年了)。
很有挑战性,很适合练(音游)散打。
-
note下落距离极小(在部分配置下,相当于普通下落式的1/3不到,或 Phigros 的一半不到;兼玩范式的玩家适应起来可能会好一些,但也不会好上多少),通常很容易漏。
倒打基本不存在转板,都是正攻、硬打。就这样都还能经常有初见pp(PerfectPurify,即理论)的。
而且盘子甚至可能闪现(不过不至于整出双面下落这种世纪狠活,比phi好些)。
当然也会夹带正常的多k(456都有一些),但是实际体验几乎就是浮现式。
*说到浮现式体验,就要来谈谈流速设置了。官方推荐开6.5速~7速,这个流速大概只能展示两三排note,适合正常的浮现式玩家。但由于读谱习惯原因,个人一般开5.5速。
-
所以,创新(物理)程度和Phigros、ARCAEA相当(基本属于业界最高的那一档)。
*Phigros——灵活(各种意义上)的判定线
*ARCAEA——三维立体+arc条拉蛇(禁换手)+极其严苛的判定
-
note判定范围不光看着小,实际上(从浮现式音游的标准来看)也不大。这也是一大难点。比如我rating11+了还是经常断rail。。。
*要不是有类似于pgr垂判的径向判定,估计写纵连的都会被哭难吧。。。
但是p判是±60ms。具体来说,比ARCAEA的小p(±50ms)还松(虽然我基本只玩Phigros)。
-
-
🎮可玩性,现充/萌新 特供版:
一部移动端音游青史留名的创新音游作品。
但是,相应的,也许过难。
*略微类似于Phigros的瞎落式,但更抽象:考虑到盘子还会自己动,局面复杂程度堪比浮现式。
-
不过这个游戏的入门部分做的足够长,入坑压力也许会小一些。
*个人建议,先通主线前3章(序章、第1章、第2章)适应下玩法,再去看其他章节。
*下面的两点具体介绍,可以太长不看。
-
(1) 主线前2章(序章、第1章)都不难,适合玩法入门。
①序章的盘子基本上都不带动的(包括Master谱面!),停留位置也是适配普通斜落玩家的那种。第1章到魔王曲守门员(Hige DriVAN - Trauma)为止,除Master谱面外,动盘子也跟没动一样。
②前述曲目,都比其他章节同一类型的正常简单一档(Acoustic相当于正常的Whisper、Ultra相当于正常的Acoustic、Master相当于正常的Ultra)。哪怕是作为第1章例外的魔王曲(Powerless - Frey's Philosophy,下称钟楼),都只是后续篇章的正常难度。Master15水的跟他[数据削除]的14一样。
-
(2) 主线前3章(序章、第1章、第2章)的谱面配置过渡,做的非常好,几乎是我从没见过的高水平。
仅我注意到的就有:
①首先是前面提到的“第1章……动盘子也跟没动一样”。
第2首 Triodust - Ne m'oubliez pas 开始,到第4首,盘子有明显的位移。
第5首 Massive New Crew - DARSANA,是一个拍砖,定位要求依然不高。
接下来2首是有一定位移的协调,然后第8首就是魔王曲(钟楼)了。
②第1章魔王曲(钟楼)的Acoustic8和Ultra12均以2叠开头,且主体部分含大量 catch、rail 配置。其守门员(Hige DriVAN - Trauma)的Acoustic7和Ultra11均以 2叠 和包含了 单手catch/rail 的协调配置为主。
同样,第1章魔王曲(钟楼)Ultra12 的简单拍砖,伏笔早在前面 Massive New Crew - DARSANA 的 Ultra11 就已埋下。
③主线第2章魔王曲(jioyi - cyanine,下称花青),除Whisper6外,尾杀均有搓碟配置。其守门员(ARForest - Journey)除Whisper5外也都有少量的搓碟。
-
-
💬叙事:
剧情就是最单纯的「大冒险」——准确来说是「后末日」的「废土」冒险,虽然“静默化”这个情况很难说是单纯的「废土」(大家玩过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虽然是「后末日」设定,但美术和剧情上走的却是3年后《原神》的路线:有详细设定,但是主线轻设定;有美术资源,但是专心搞创新。乍看之下平平无奇的画风(和Deemo一样,Lanota选择了接近绘本的画风),背后是非主流画风较高的制作成本和细思则恐的复杂设定,但所讲述的故事也如同起初看起来的那样简单。
有人可能会说“大炮打蚊子”,但《原神》的热度可不完全是各种节奏带起来的。稀缺性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