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机制诉讼庭审5小时,玩家希望公开细节
08/142928 浏览综合
2025年8月12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一起案件,或许会成为中国游戏行业里值得记取的一笔。一边是坐拥亿级日活的国民手游《王者荣耀》及其背后的腾讯,另一边是山东青岛的律师孙千和,王者资深玩家。这场官司不寻常,孙千和的诉求很明确,她希望腾讯公开那款决定亿万玩家体验的“对局匹配机制”。
在她看来,这些年互联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渐渐被摆到公众和监管眼前,可游戏里的匹配机制,这只同样深深影响用户体验的“无形之手”,却始终藏在幕后。她想借这起“游戏算法第一案”,把游戏领域的算法支配问题拉进公共讨论的圈子里。原定下午3点半的庭审提前了1小时开始,整整5个小时的激辩后,到晚上7点半才结束。庭审结果还没出来,孙千和事后提到,因为对方开庭前补充了证据,没能当庭完成质证,后续会提交书面意见,估计不会再开庭了。她也说,双方讨论的重点不是完全公开具体机制,而是在保护技术秘密和保障玩家知情权之间找个平衡。
不过有个细节值得留意,庭审时法官问孙千和,要求公开匹配机制是依据法律规定还是权利请求,她觉得两者都有。可当法官追问具体依据哪条法律时,她没能拿出“对得上号”的条文,只能含糊地说算法要“向善”。这让围观的专业人士觉得有些遗憾,毕竟案件的法律依据看起来并不清晰。
孙千和庭审后还是强调玩家的知情权:“希望能找到个合适的度,按最低限度知情的原则,既保护他们说的技术秘密,也保护我们玩家该有的知情权,这样最好。”
设计这套机制的初衷,是维护长期动态的公平,像只无形的手做平衡,让多数玩家在适合自己水平的“鱼塘”里竞技,获得有挑战的体验。可问题在于,这机制对玩家来说是个“黑箱”,只能感受到结果。有时连胜,有时连败。
在法庭出结果前,或许可以从市场表现看《王者荣耀》的匹配机制是否“公平”。自2015年公测,这游戏快十年了,不仅稳坐中国手游头把交椅,全球营收也长期领先,日活曾达数亿,早已成了日常社交符号。这种手游领域前所未有的商业成功和长青,本身就是种证明了。
回到诉讼本身,罗辑我从作为玩家和法律研究生双重身份的角度看,以现有行业规则和法律实践,腾讯胜诉概率较高。但无论结果如何,孙千和的“较真”已经超越了输赢。它把“匹配机制”和玩家“知情权”推到台前,引发了公众、媒体和监管的广泛讨论,这种讨论本身就是种进步。
活动|8月资讯活动开启,参与赢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