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kuwaku
TapTap
买过即玩过
编辑部替补
原神首发限定
75
玩过游戏
5
购买游戏
871小时
游戏时长
0
游戏成就
玩过
游戏时长 30.1 小时
第一次接触这款游戏已经不记得是多少年前了,还是d版泛滥的年代,译名也不叫这个。
当时对“偷窥”男主、“美梦”玩法真的感到很害羞,但是“越危险越想试”。现在反而更关注男主的回信以及自言自语、逛小岛触发的随机事件(我好喜欢农场的老奶奶)、收集解锁各种物品。
小时候最喜欢晴人(那时候的癖好是绝对的猫系?),对葵无感。现在觉得两个男主都不错,孤寡久了,好像也体会到犬系的好了😭。
这么多年过去,依然觉得这是一部交互感独特且代入感强烈的优秀作品。监视、隔着玻璃会面、触碰玻璃,视角很特别。那种循序渐进的情感变化能真实感觉到和角色靠近,即使隔着玻璃。最重要的是与大多数设定了女主性格的乙女向游戏不同,“我”的爱好、对事情的看法、价值观,是在一次次事件和聊天话题里慢慢塑造的,所以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而男主能记住你与他说过的偏好。
———————————
(以下含剧透!)
那它完美吗?当然不。这次趁活动补票了两个正篇,通关了一遍葵篇。能理解到一些姐妹对葵篇剧情那种不适感,我也认为葵的剧情处理有些地方不是那么得当,在经历剧情转折后,对往事的态度太优柔,对“我”的专一表现的太后期。关心他,显得“我”有点舔狗。
【我的一些想法】
如果可以调整成,葵在一次次接触中对“我”产生好感,而在“假扮恋人”的事情败露后,一开始觉得放不下往事陷入自我感情的怀疑,到慢慢坚定自己的喜欢,并试探“我”是否只是逢场作戏,希望能得到“我”的真实回应和喜欢。这样会更让玩家舒适。虽然个人没有那么洁癖,但听到他对前任好像有所留恋还是挺难过的。我的选择基本不强求,你如果还不坚定,那就好好去确认自己的感情。剧情里,前任的事说的太深,反而让我想逃了。如果在这部分剧情之后,可以在多加一些过渡剧情,专注回“我”和葵的故事上,在“我”质疑他对前任念念不忘时,给到“我”一个更加明确坚定的回复,最后的告白会更加自然吧。
总的来说,瑕不掩瑜。迟点把晴人剧情也打了。
(PS.那些美梦送的内裤真的有些恶趣味哈哈哈)。
——————————
8.20更
やっぱり晴人のことが大好きだ!!
——————————
8.21更
大半夜打出晴人线结局一,泪流不止的人是谁?😭哦,是我。今早起来赶紧再打了个结局三抚平难过的心情。
晴人真的是天使,辛蒂提供了好多送命题,但晴人好会答,又不会觉得是刻意讨好。
最迷人的还是这种代入感。不断了解彼此(基本都能找到想要的选项),偶尔开玩笑,互送礼物,有快乐有伤感的日常。虽然是纸片人,但是塑造得那么真实。
我没怎么玩过日乙,但就这部2016年的作品来说,文本、玩法创意、代入感都胜过了许多国乙游戏(仅仅个人意见,别的乙游也不是没有自己的优点)。
这12块钱的晴人线非常值,葵线就看各人了。
【关于监视玩法、美梦】
看到有人对监视和美梦app玩法的“质疑”。首先监视其实是丰富游戏角度的方法,它或许不是最佳选项,但和游戏的隔着玻璃(屏幕)的核心卖点非常统一的玩法。而且游戏内容来看,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奇怪的引导,更不会看到啥R级内容,更多是留意着男主的情绪、小日常、收到礼物的小反应,触发一些话题。
美梦本身完全不影响主线,不喜欢可以不碰。这种轻度yy怎么了嘛。女孩子就不能有自己的欲望吗?何况别的国乙都已经doi了。
不喜欢玩法可以理解,但别急于贴标签。
当然,就题材而言,如果年纪太小or没有成熟价值观的,确实不建议玩。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玩过
游戏时长 26 分钟
简单说一下优点和吸引我的地方。演奏玩法比较新颖,还没有碰到过这种一边控制音符对准,一边演奏的类型。剧情设定我比较期待,美术表现也不差(看到咸鱼主角想赶紧下课回去睡觉有点想笑)。
【演奏玩法】
玩法创新是亮点,也是缺点。上手难度太大,在新手引导阶段,没办法快速体验成功,获得理想的分数,极其容易有挫败感的。
就个人情况,薇奥莱塔第四第五首歌我都有反复练习,希望可以拿到天籁评价。后面打鼓的音乐对我来讲甚至有点地狱了,在前面挫败之后已经有点失去耐心。如果是高阶技巧钻研阶段,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我玩的是新手普通难度……
在双手配合不太聪明的我看来,对齐判定,同时控制节奏真的不容易。如果整体做成更细分的难度等级,降低新手谱面难度,或者在对齐方面降低难度(比如只要滑动经过就锁定对齐,或者允许提前做好对齐),应该会更友好。
另外就是,有时候上下滑动距离比较大,比较难一次到位。如果灵敏度调高,又会导致对齐细节不好操作。
操作感来看,个人觉得PC比手机会舒服一些。
【剧情期待】
看到游戏设定里还是有比较多的功能区域的。如果能把剧情故事打磨得比较好,或许还能捕获一些非音游爱好者,但对剧情有兴趣的玩家,当做AVG/养成游戏来游玩,应该也会很棒。
制作者加油!未来可期!
玩过
游戏时长 5.1 小时
每天玩几章,通关了一遍,达成了“再度启程”结局,其他结局也大致了解了一下。
总体评价是值得推荐。“儿童拐卖”这个主题立意很有社会价值,游戏性尚可,结合了恐怖元素,剧本叙事还是挺吸引人的。
【玩法方面】
文字剧情+解谜+qte。
1. 解谜玩法里还是有挺多小亮点的,不少益智小游戏和线索拼凑的乐趣在。比如珠算、滑动拼图游戏。
2. 有时候在多个密码需要破解且场景存在多个提示,容易对应错误,导致卡关。比如珠算和菜单价格那里,我搞错了抽屉导致卡了好一会儿。
3. 实景算是制作者解决大量美术素材需要的一个方法吧?还是比较新奇的,精神污染也不少。手机端的关系,画面太小有些解谜要素并不是看得很清晰,拾取物品很多时候是瞎点的(比如两个磁带)。
4. qte这部分,槽点比较多。虽然能理解希望通过快速反应去增加紧张感,但是交互体验并不好。
① 那个心跳长按的判定并没有给到很好的玩法引导,看了下论坛,确实也有不少玩家没有完全get到。
② 躲柜子?的时候并没有给到我很明确的画面逻辑感,感觉就像是在鬼面前突然进柜,躲完鬼之后,点按钮出去会让我觉得有一些抽离。
③类似的,那个晃动手电光束躲光头鬼玩法里,没鬼的时候向上滑逃跑,因为没有明确的画面动感,所以并没有觉得自己在跑,反而以为自己上滑没有用。(这也是起初我并没有理解到逃跑玩法的原因,甚至觉得我明明在跑路,却有一种我在向那只鬼莽过去的感觉。)
【剧情方面】
主要是由“现实世界+精神混沌回忆”共同补全故事线。由于没有配音、音效也有限,纯文字的内容会比较需要专注去理解。部分台词可能需要念到后面才会理解到是谁的阐述(比如萧蓉最后的内心自白)。不过,在与角色反复接触之后也能理解到人物间的关系。
故事里没有所谓的完美英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缺点。整体氛围还是挺压抑的,尤其是在孩子们逃跑的几段故事,希望和绝望交替,悲剧色彩更加浓重了。
社会新闻里的寻亲,有多少被拐卖的孩子能够长大,有机会再逢双亲呢?此时的他们,是什么身份,又是谁的孩子?
“再度启程”算是HE结局吧。最后,了解真相,事件也得到一定的解决,主角与过往和解,迈向新生活。
只是,世上还有多少个“雾山镇”和“吴东海”?
比恶鬼更可怕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