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呆
TapTap
独家记忆
独家记忆
新游先锋
203
玩过游戏
9
购买游戏
473小时
游戏时长
0
游戏成就
玩过
刚刚玩完,来给评价。
总体上来说,《纸嫁衣2》在叙事手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在人生哲理上有了更深的思考,并且在世界观上有了更丰富的拓展,让人期待后续作品。
从游戏体验上来说,《纸嫁衣2》的解谜元素更加丰富,总体难度也有所增加,需要玩家做笔记的地方比前两部作品都要更多,这也就几乎注定了半夜窝在被子里偷偷玩的人怕的不只是人偶,还有要做笔记的解密……谜题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也相当不错,我期待后续作品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再说说恐怖元素。如果真的如洛夫克拉夫特所说,最古老又最强烈的恐惧来源于未知,那么从《十三号病院》到《纸嫁衣2》,新场景的出现都能带给人们未知的恐惧。一扇还没被自己打开过的门的后面有什么?这种恐惧总是很强烈。再加上中式恐怖元素以及优秀的恐怖气氛渲染,让这部游戏也能妥妥地把人吓到不敢熬夜……但,在我看来,《纸嫁衣2》的恐怖程度要低于前两部作品。《十三号病院》的恐怖点更加出人意料,而《纸嫁衣》的第一人称叙事更具有既视感。
最后简单讲讲这部作品所蕴含的道理。女主一直在说这个村子的愚昧和腐朽,其实就是在批判封建陋习,反对封建陋习的主题即使在今天也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而这个游戏对于人生的思考,也借着在最后与六葬菩萨对决的女主之口讲了出来。我们不是谁的转世,也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们不服从所谓命运的安排,我们自己的人生,就应该自己走好。这,就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进步青年所应有的积极思想。(女主好勇……)
总结:游戏性很强,解谜的复杂程度和丰富程度都稍稍大于前两部作品;恐怖程度个人认为小于前两部作品;补充了世界观,为后面开发更多故事起到过渡作用。是一部好作品,很值得去玩。(而且游戏里有些地方女主的吐槽好有意思……)
那首民国时期的歌很好听,虽然在唱片机里播的时候我其实挺害怕的,因为那个地方看起来就不太正常……但后面结束的时候,当我看完了整个故事,再去听那首歌,只感觉可惜和感动。
我不信来世的说法,但却希望少平和小红能有来世,再续前缘。真是奇怪啊……
更多有意思的地方,以及更多深刻的道理,要大家自己去体验了,不说了,我二刷去了。
还有,期待下一部作品!(இдஇ; )gkdgkd!(慢慢来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质量(´-ω-`))
玩过
前天玩完这款游戏,今天才想起来好像之前忘了来评价……@_@
首先说说恐怖元素。对我来说,纸人比人偶更能吓到我,所以一开始我是没有太害怕的。但是我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让我吓到裂开的不仅是闪现贴脸的人偶(长得超级丑诶),还有那份无所依靠的孤独感。《纸嫁衣》里,主角得到了不少鬼魂的帮助;而这部作品里,主角独自在偌大的医院里提心吊胆地走着,始终靠着自己的能力来逃出生天,这对于我这种玩游戏喜欢代入角色的人来说是很不友好的……所以我觉得,恐怖程度《十三号病院》>《纸嫁衣》。
再说说解谜元素。有些小物品藏得实在是太深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比如说刺穿布偶身体的黄色小剑,非常难找,用我朋友的话来说就是来恶心人的,所以可能不看广告会卡关。但这我也没什么意见,毕竟解谜是要有些难度的。关键是,1~15的数字排列那一关,本来就是要多次点击的,为什么我解谜快成功了,突然降低我一点勇气值?那种游戏本来就是要多次点击的啊!这种奇奇怪怪的情况在游戏里不止这一次,所以我可能会把分打得低一点,抱歉。
总体来说,我认为《纸嫁衣》比这部《十三号病院》有更深的思想内核、更良好的解谜体验以及更好看的女主(其实奚医生也很好看)……
不过,《十三号病院》依然是一部好作品,至少算得上是较为优秀,期待《纸嫁衣》和《十三号病院》的更多联动!
玩过
刚刚玩完这款游戏,有超级多的感触,于是来做评价。
以下内容均是个人意见,且可能涉及剧透,请酌情查看。
——————————————————————————————
首先说游戏本身。
音乐渲染做得很不错,配音也是相当合格的,画面的恐怖度也不低,突然出现的鬼魂和阴暗的色调都让我害怕到不敢睡觉(我半夜玩的),而且要把手机举得远远地(吓到直接锁屏)……所以,画面我会给四星半的分数。
至于解密元素,谜题难度不一,有一些我是真的没想到。但我解不出题不代表题出得不好,很多谜题在前面都有所暗示,只能说我不够聪明。(´-ω-`)所以,解谜我也会给四星半的分数。
最后说的,自然是剧情。
剧情是一个救老婆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封建陋习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们的抉择的故事。这几点是我在玩完游戏一觉醒来之后想到的,也许我说得不对,但现在不吐不快。
莫琪和莫黎(莫弃莫离……)是一对姐妹,妹妹是莫琪,也是“我”的妻子。而姐姐莫黎,则在小时候就因为一些原因被父母遗弃了。莫黎后来找了回来,在“我”和莫琪的结婚之日将莫琪抓走,于是“我”踏上了救回莫琪的路。故事剧情大概是这样。
单论上述剧情,我可能只会给三星半。因为这个剧情并不新颖,只能说合格。
但是,单论剧情是片面的,书本教会我们要全面地看待问题。游戏中的角色们,他们的故事和救老婆的主线剧情相融,从而使这个游戏更加立体,更值得去思考。
我玩的时候,一直都在对帮助我的鬼魂们说“谢谢”,一是因为我实在太紧张太害怕了,靠这个分散注意力,二是因为他们帮助“我”找回莫琪。
玩完游戏之后,我突然在想:为何他们选择帮助我?为何那位四楼的老爷爷和他的那位漂亮女人(还有那匹骏马)、那位村子里的小孩子、那位老奶奶,他们愿意帮助我?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做出选择后所收获的结果。
莫琪曾经选择对那个小男孩好,于是小男孩的鬼魂在一路上都在给我帮助;“我”和莫琪选择对四楼的老爷爷好,“我”也给他送了终,了结了他的遗愿,于是他和他的女纸人给了我不少帮助……我们选择待人以善,于是他们也以善待我。
而那个老道士和莫黎选择了伤害别人,于是最终只能自食其果。(也许结局是有点太理想化了?)
难道莫黎没有选择的权利吗?她恨,恨小时候遗弃她的父母,恨取代了自己的妹妹。我们知道她恨,但她可以选择不去伤害别人,而是选择让自己过得更好,这才是对命运、对封建陋习的嘲讽。
而莫黎的父母,他们难道是迫不得已放弃莫黎的吗?其实他们也有选择的权利,选择留下莫黎。莫黎和莫琪最终都长大了,就足以说明当年也许真的不必弃掉姐姐。但二老选择了将莫黎扔掉,于是结果就是莫黎带着恨意回来报复他们。
尼采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可以选择自己要做的事。关键是,这种自由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做出怎样的选择,就要承担怎样的责任,付出怎样的代价。莫黎选择复仇,最终疯掉;二老选择扔掉莫黎,最终被莫黎恨一辈子;“我”和莫琪选择善待他人,于是最终大家都来助我一臂之力。这也许就是中国古代所说的“因果报应”,也是自由意志的最好体现。
也许我上面说的话,让您感觉有些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的感觉,或者让您感觉到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实在抱歉,真的,我不是有意让您感觉不舒服。( ˘•ω•˘ )
最后,做出选择永远是第一步。虽然我被吓到要死(இдஇ; ),但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会玩这款游戏,体验它给我带来的乐趣和思考。
剧情,我给四星半,为它给我带来的思考,加到五星。
最后的最后,感谢广告,在我最害怕的时候是你救了我,感谢。(´-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