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
TapTap
成就党
成就党
编辑部替补
113
玩过游戏
0
购买游戏
6000+ 小时
游戏时长
29
游戏成就
玩过
游戏时长 38.1 小时
作为一个30天的作品,这个游戏也太过优秀了吧。费劲做了攻略并通关之后,来说说我对这部游戏的感受——
首先来欲扬先抑一下,讲讲缺点:
①虚拟摇杆手感非常糟糕,之所以会用糟糕来形容呢,是因为这是一个不断轮回的游戏,每轮的时间都非常紧迫,而听着紧张的音乐却发现,每次行走互动时都会有一定概率戳不动对不准,更不用说几个关键隐藏房按不准,这可太致命了,小游戏生生玩成了黑魂。
②人物动作僵硬,互动比较死板。
③提示稍有欠缺,个人觉得新手引导还是没啥问题的,但一些关键剧情点容易卡关。比如小马赛跑,比如核心打开后如何操作等等,都是卡关大坑。
④结局略显仓促,尤其没有能够见到莉娅真的非常遗憾,哪怕最后有一张剪影CG也好啊……
😋😋然后就是重头戏的夸夸夸!!(以下非常主观语无伦次:
(以下剧透注意)
画风一上来就强烈吸引我。
游戏开头,一醒来镜子碎裂,正当我感到画面莫名的窄不适应时,突然发现整个屏幕画框就是个超大的镜子,镜框仔细看居然是个怪兽张开的血盆大口。
与其他部分的美术设计一样,这个镜框带着强烈的优雅与不详混杂的气氛,与床头碎裂的镜子相比照,魔女的死亡循环就好像这双层镜子嵌套的德罗斯特效应一样无限递归。
当你的日记逐渐收集完善,你会发现这面碎裂的镜子其实是“莉娅”送的,莉娅的魔法,莉娅的爱,莉娅赋予的“永生”,附着在镜子上赠送给魔女作为礼物,魔女的生命于是变成了镜中的镜像,一个由我们操纵的故事,无限生存,也无限地碎裂下去,循环往复。
当我作为玩家沉浸其中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如果那块镜子没有碎裂,那我和魔女到底哪个才在镜中呢,是我用水晶球操控被困在镜中的魔女,还是魔女在那头被水晶球与镜中魔影操控着生命呢。
——这就是那个水晶球摇杆的魅力了,虽然我前面吐槽过它的手感,但这个设计的意向让互动感与故事相结合,除了增强代入,更给故事情节增添了一点细思极恐的诡异感。
如果说美术烘托了氛围,那么音乐就是增添沉浸感与紧张感,我到现在还记得通关那趟反复地重练了三次,为了不浪费时间,小心地避免每一次失误,命悬一线的状态下,心跳随音乐从舒缓逐渐到紧绷,好像能听到时间滴答的声音,随后音乐由高潮坠向结尾,心跳停止一般的声音敲打着神经,把魔女那无数次死亡的绝望刻进脑子里,我也如她重来一遍,恼恨的同时也代入了这份无休止的命运里。
最后是整个游戏逻辑的设计,不能算是很严密,但是所有交互都与剧情切合得很好,在有限的设计里做到了相当高的完整性。作为一个小体量的游戏,其细节密度非常喜人,每个互动点,在疏密节奏令人舒适的同时,又一个不浪费地在完善着这个魔女的生平故事。没有那种烂白的平铺直叙,各种诡谲黑色幽默的文本,配合着画面中漂亮颓废,拖沓着长裙,一看就命不久矣的魔女,即刻就可令人相信她这个爱与谎言并行的故事——
魔女最擅长的事是“说谎”
不要相信她说的“借用”
不要相信她说的“帮助”
不要相信她说的“遵守约定”
不要相信她说的“接受”
不要相信她说的“爱”
最后玩到结局,不禁让人想:魔女到底是真诚的呢?还是虚伪的呢?她欺骗了莉娅,更摧毁了许多生命,背弃了许多诺言,魔法书一路讽刺她,这种讽刺仿佛是他们的平淡日常,魔女的卑劣更是好比路人共识。
但同时我们又看到她在日记里的情真意切,紧迫的心情仿佛对莉娅的爱与她的生命同等重量,那种狂热诡异的程度,甚至让人无法判断这种爱,到底有多少是由对延续生命的狂热演化而来的。
直到最后,她在日记里绝望地祈求解脱,打开核心,又何尝不是选择了与莉娅永远在一起的永生呢?这样的爱,竟然狂热到分不清真与假,甚至反倒越显得越发纯粹起来。
魔女是否如魔法书所述那般虚伪丑恶,还是如日记所述那般爱得真切,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最后有一棵香柏繁荣生长,她们接受了彼此,并永远融合在了一起,再没有谎言,也没有死亡,虚伪的爱最终变成一种生命形式,篆刻成蓬勃且热烈的永恒。
这个游戏的短小粗糙使得它无法媲美大作,但是我非常敬佩作者团队的才华,一个作品无论体量大小,其完整性和趣味性都远比炫技重要。希望作者团队能保持这种对设计的高要求,期待今后会有更好的作品。
已经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