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梦幻西游》成了长青的“全民游乐场”
《梦幻西游》无疑算是国内游戏史上最特殊的产品之一,也许你没玩过梦幻,但是你或多或少都听过有关梦幻的事。作为一个基本谁都能念叨两句的IP,《梦幻西游》的知名度接近家喻户晓。就在7月6日,游戏的同时最高在线人数突破275万,创下了历史新高。怎么做到的?不少玩家可能和我一样,对《梦幻西游》的印象停留在“回合制”与“没操作性”这样的标签上,实际上如今《梦幻西游》更像一个充满包容性的“玩法合集”。具
40万人游戏展的角落,有这样一小群追梦人
7月13日,全国——乃至整个亚洲(or全球)最大的综合性ACG展会Bilibili World,在喧闹和躁动尚未彻底平息的傍晚,正式结束了。BW举办的这几天,你能在几乎每一篇相关报道里找到那些关于这场“二次元盛会”究竟有多么壮阔的描写:2025年的BW启用了整个国家会展中心,总展览面积达24万平方米,较去年增至140%。167家展商错落有致地分布在8个主题区域之中,3天人流量预计超过40万,酷
曾经上海的顶流漫展,坠落在二次元经济热潮中
CCG EXPO全称“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名义上来说,上周末在上海举办的已经是第二十届CCG了,也是上海目前最长寿的漫展活动。之所以加个“名义上”,是因为在如今的互联网上,其实很难找到CCG在2010年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直接证据。包括在它的官网上,你也只能看到最早到2013年的介绍。倒是在B站上,我们还能追溯到最早来自于2011年CCG的一些活动影像。BV1HF411f7ks这事儿其实不
“炼金工房”系列制作人访谈:新作如何重返王道炼金体验
9月26日,光荣特库摩旗下Gust工作室开发的《红色的炼金术士和白色的守护者~蕾斯莱莉娅娜的炼金工房~》(下称《红色的炼金术士和白色的守护者》)将登陆Steam、PlayStation 5和Nintendo Switch平台。本作为手游《蕾斯莱莉娅娜的炼金工房~被遗忘的炼金术与极夜的解放者~》(下称《蕾斯莱莉娅娜的炼金工房》)的单机衍生作品,与《蕾斯莱莉娅娜的炼金工房》共享同一世界观,故事发生在
任天堂:《咚奇刚》新作原本差点做成NS1游戏
明天,NS2上的《咚奇刚 蕉力全开》即将发售,任天堂也放出了制作人访谈,让玩家们在等待之余调剂一下,看看幕后的开发趣闻。《咚奇刚》新作最主要的卖点就是高自由度的场景破坏,根据制作人元仓健太的回忆,一切的起点是一只不起眼的酷栗宝。在《超级马力欧奥德赛》发售后不久,制作团队搭起了一个测试场景,他们给酷栗宝安上了Boss的拳头,一拳就给石墙干出个大窟窿。酷栗宝的拳头是从“阿炽尼亚神殿”的Boss身
鹰角给你在三次元编织了一场梦
在这场沉浸展里,他们主动拥抱了最大的不可控变量:人。上海的七月,盛夏烈日炎炎。西岸美术馆的白色前廊同样阳光刺眼,在拐弯踏入A馆展厅的那一刻,我几乎是本能地停下了脚步——只因眼前光线骤然昏暗,需要片刻来适应。偌大的空间里,几簇暖黄的灯光落在灰色的地板上,或是照亮了中央丛生的绿植和蘑菇,或是笼罩着远处营帐里两位神秘的占卜师。明暗的分野,先于一切视觉要素模糊了虚实的疆界,好像在向每一位观展者无声宣
《师父》开发商的新作,恐怕是今年最好玩的足球游戏
经典动作游戏《师父》的开发组Sloclap,其创意总监Pierre Tarno如此形容他们的最新作《开球》(Rematch)——“如果说《FIFA》是足球模拟游戏,那么《开球》就是一款足球运动员模拟游戏”。这一句话就把《开球》在“体育竞技游戏”这一大品类里,最核心、最与众不同的游玩体验给概括清楚了。游戏也可以自定义球员外观在这款足球游戏里,你就和现实世界里的运动员一样,能操作的只有球队里其中
对谈小高和刚:亲自宣传什么的,根本不在原计划里!
距离《百日战纪-最终防卫学园-》(以下简称《百日战纪》)发售已经过去了70多天,但其制作人小高和刚依旧活跃在中文社交网站上,卖力地给自己的作品带货。他身上由此而来的热度,也同样尚未退却。已经在小红书上有了10万粉丝的他,光是宣传游戏打折的消息就能有上万赞。还不知为何被小红书自动打上了“真是被自己穷笑了”的Tag,由此又收获了新的段子;在几天前的生日,小高也仍旧不忘初心,借此宣传《百日战纪》。
当一款过于硬核的军事游戏,在Steam上拿到天胡开局……
“机枪阵地左移五米”,一定有其科学道理。6月20日发售的《断箭》,是一款由俄罗斯工作室Steel Balalaika(STB)开发的即时战略游戏(RTS),恐怕也是今年最“爆”的RTS游戏——这个“爆”有两层含义。《断箭》的热度很“爆”。发售后,这款游戏在Steam端的在线玩家峰值高达3.8万人,尽管看着不算太高,在这个赛道内却已经是绝对的头部。今年早些时候发售的《风暴崛起》,作为《命令与征
拖了23年,华纳终于放弃了《阿基拉》真人电影计划
好莱坞历史上最著名的“筹拍地狱”案例之一。6月28日,据《好莱坞记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报道,华纳兄弟影业已确认放弃《阿基拉》真人电影的改编计划,正式将版权归还给原作方讲谈社——这一改编企划自2002年启动以来,历经23年反复重启、更换导演、剧本重写,耗资数千万美元,最终正式宣告了失败。《阿基拉》原作是大友克洋自1982年起在讲谈社旗下青年漫画杂志《周刊Young
空空如也
也许宝藏只是换了个藏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