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
发现
动态
云游戏
PC 游戏
论坛
创作者中心
开发者中心
发布
下载 App
详情
评价
4
论坛
三伏
电脑/主机
Hi,Tapper
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写评价
暂无评分
4个评价
全部评价
全部平台
嘴替发言
1
带图
2
长评
4
好评
Mescaline茗零~
玩过
推荐:
画面音乐
/
可玩性
/
运营服务
《三伏》:万象皆为幻,最恶是人心
前言
自“月光蟑螂”的第一部作品《黑森町绮谭》发售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时间。在此期间,制作人又为我们带来了《烟火》这样一部充满了惊喜的独立游戏。
毫无疑问的是,在《烟火》这部作品中,无论是对人性的残酷探讨,还是将有限的开发工具运用到极致的画面设计,都向我们展示了“中式恐怖”这一题材下,可以衍生而出的更多可能性。
在不知不觉中,距离《烟火》的发行也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月光蟑螂老师、或者说拾英工作室,也再一次用《三伏》这部作品,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喜。
起于墙中佛,止于水中莲
尽管距离前作的发售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但要是按照时间线来划分的话,《三伏》的故事,要发生于《烟火》的四年之前。
2000年,山城市发生了一起神秘的信号劫持事件:当地电视台的新闻频道莫名地出现了一则五年前的旧广告。不仅如此,这则广告还引出了当年轰动一时的“三眼神童坠亡事件”。
也正是因此,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很快就惊动了调查局的介入。身为调查局前辈的徐清源也受到了紧急征调。至此,一场牵动了多条人命的惊天大案也将拉开帷幕......
与前作两三步离不开“鬼”的设定不同的是,本作的故事是以那个大量民众沉迷研究“气功”与“特异功能”的荒诞年代作为背景的。
因此相较于充斥着丧葬和纸扎人等“中式恐怖”元素的《烟火》来说,《三伏》这部作品则更加侧重于偏向现实元素的悬疑成份。
虽然相较于前作来说,《三伏》的流程从原本的八个章节被缩减到了五个章节。但在这短短四个小时的流程中,玩家则能体验到一个叙事节奏更加紧凑、剧情演出也更加充满张力的故事。
毕竟这是一部时隔两年的新作,如果将两部作品对比下来,你就会发现《烟火》的叙事节奏与部分演出设计依旧会给人带来一些“稚嫩感”。
而反观《三伏》的叙事风格与场景设计,本作不但充满了十分到位的复古元素,游戏流程中的“墙中佛”与“人手莲藕”等动画演出也为玩家带来了能够直击心灵的震撼。
同时就如前作一样,本作在有限的篇幅内,也采用大量不影响叙事节奏的碎片化叙事,将游戏内几位登场角色的性格与彼此之间的恩怨或羁绊描绘的淋漓尽致,这也为后续的剧情走向做出了不少必然的铺垫。
而作为一款解密游戏,本作的谜题设计可谓是让人眼前一亮。
在了解“三眼神童”这桩案件背景的途中,玩家并不需要频繁地取锁开锁,也不需要完成什么烦人的汉诺塔或华容道,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紧密配合剧情演出的巧妙互动与极具想象力的解密关卡。
比如在游戏的第二章中,身为女主角的邱芜会被困在由幻觉塑造而成的里世界,玩家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在现实中改变三张胶卷的排列组合,来影响幻觉中出现在饭局上的人。
这样在不同的组合之下,玩家也就能以邱芜的视角,在有限的场景中,了解到大量截然不同的对话了。
至于在难度方面,《三伏》的设计相较于以往的作品来说,也更加的轻量与合理化,既让玩家在需要解开谜题的前提下依然能够沉浸式的欣赏剧情,也让本作的互动部分不至于因为太过简单而失去它应有的游戏性。
然而十分不幸的是,为了在现实案件中延续前作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作者故意在剧情里引入了“蝉花引起幻觉”的设定,却没有对这个设定进行深入解释与合理收尾,因此也导致整个游戏在第三章结束以后出现了明显的漏洞与一丝赶工的痕迹。
这也让这部原本应该继承《烟火》口碑的续作,意外地蒙受了一些本不该出现的差评。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果说在《三伏》前三章的故事中,玩家对这部作品的良好印象均来自于其紧凑的叙事以及每一章节结束后令人惊艳的演出。
那么他们的好评很快就有可能随着三眼神童的坠楼而一并消散。
可以说,在第三章结束之前,比起一部满怀粉丝期待的独立游戏,《三伏》像是一出精彩绝伦的悬疑剧。尽管此时的游戏开始以大段的叙事来取代玩家的可操作内容,但作者还是十分善于利用一点一点放出的线索和不断抛出的新疑点,巧妙地引导着玩家即便在被动的欣赏剧情时,也会去主动地推理剧情的走向。
游戏后期有关“三眼神童坠楼”的这段剧情更是将本作的各种疑点与铺垫都推向了高潮。
然而,当我们以两位主角的视角跨越时空看到了当年的案发经过,并且这种时间线的收束也让玩家觉得自己即将要窥到真相的冰山一角时,原本布局了整整八成游戏流程的严密布局,在这一刻突然就被打乱了。就好像侦探电影在即将揭晓真相的前一刻就突然打了起来一样,虽然很有戏剧效果,但多少还是有些扫兴。
但不得不说的是,与前面铺垫的诡异与悬疑的气氛不同的是,游戏终章的剧情确实充满了压迫感。
玩家到这时才会想起来,虽然主角一直在通过“幻觉”所制造出的回忆来观察过去的时空,但在剧情中,这个“过去”事实上只过去了五年,当年杀人不眨眼的真凶依然逍遥法外。
也正是因此,玩家会带着上一章结束时对配角牺牲和人心竟如此险恶的震惊,被强行丢进对终章中两位主角是否会就此团灭的担忧中去。
此时在极具感染力的叙事下,玩家心中一切关于对结局的期待和对剧情漏洞的质疑都会短暂地被这种心理屏蔽掉。
这也不禁让人开始怀疑,作者是否想故意用角色的死亡来麻痹玩家的感官,好让我们暂时忽略逻辑上的漏洞,从而无法发现作者其实没想好结局怎么收尾的事实。
毕竟本作中难度相对来说大一些、且操作反馈最差的小游戏,就是出自这一部分之手。再加上游戏中并未对“蝉花”如何能做到如此精准的致幻,这些明显存在疑点的设定进行收尾,只用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天意”潦草带过,仿佛它只是为了增加叙事效果而强行存在的设定一样。
虽然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是在粉丝的催稿下,临近发售日不得不匆忙设计的结果,这也就解释了那些对《三伏》这部作品质疑的声音为什么会出现了。
后记
尽管《三伏》在剧情的最后部分处理的不是很好,但在通关了整部游戏后,我还是不得不承认月光蟑螂老师的确是一个充满了创意,也会讲故事的好作者。毕竟很难想象,有着如此精彩视觉效果的作品,竟然是用最容易被游戏开发初学者拿去生产“样板游戏”的RPG Maker搓出来的。
同时,游戏中的各种镜头语言也充满了电影化的设计与致敬,即便作为一款电子游戏来说,它的流程并不算长,但作者在本作中对人际关系的塑造还是描绘的感人至深。
当然,除了未能解释清楚的设定疑点外,《三伏》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疑点,比如在正式版发售的版本中,作者似乎则对很久以前发布的Demo版本中部分谜题进行了删减,比如在录像厅的黑板上用粉笔书写放映单的谜题。
而且当初在Demo中最令人感到惊讶的彩蛋角色,也就是《烟火》中的叶敬山,似乎在本作中真的只是作为短暂出场的彩蛋角色出镜,没有喧宾夺主地对《烟火》的剧情进行补充,戏份也少得可怜。
但不论如何,在等待了《烟火》续作两年之后,能在越发浮躁的国产独游开发市场中,看到《三伏》这样能给人带来惊喜的作品,还是很令人欣慰的。
阿暖。
期待
游戏刚出来就买了,但是一直没玩,上个月抽出来一天时间玩,花了6.2小时通关,来说下感受~
【画风】
不知道怎么形容,emmm大概就是那种复古点,整体色调偏绿,但是又给人很压抑的感觉,整个画风配着音效带入感是非常强的
【音效】
配音很不错,每个点卡的很好,不突兀且能渲染剧情,比如解密适当的恐怖卡点,叙述故事的温柔慢节奏配乐,跟画风结合,氛围感塑造的很OK
【玩法】
用手柄或者电脑都操作简单,点点点或者动画脑子解密移动,这游戏本身就是剧情叙述配上一些互动谜题,对我来说谜题也不难,没有卡住不知道怎么解的点
其实这点做的很好,本来就是一个以剧情为主的游戏,谜题没有特别难,不会喧宾夺主,而且虽然说是恐怖解密游戏,但是整体恐怖氛围没有那么严重,整体给人更多的感觉还是压抑,跟剧情故事背景很映衬
【剧情】
主要讲的是男女主配合一起破之前的一个案件,具体的剧情故事就不说了,毕竟是单机游戏,剧透完了,新玩家玩的话就没得玩了,但是剧情故事挺贴现实的,除了本身背景下一些元素,比如里面的海报、影片、录像厅等元素之外,这个故事本体三眼神童的悲剧在现实中真的是有存在的,我记得我小时候就有那种什么特异功能的宣传,还有什么所谓的“神童”饮品,这些封建迷信造成了无数个家庭破裂,游戏中我们一步步推进剧情,一步步解开谜题,坏人落网,可是现实种可能还有很多冤案还没有结果
真的是:游戏剧情可能来源于生活,但是现实生活远比游戏中的剧情来的更残忍
不过结局遗憾的是邱芜死了,那样明媚勇敢的女孩,死在了她最该灿烂的时候,以及那些本该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孩子,也因他人的金钱欲望而被扼杀
【结语】
整体来说游戏真的很不错,叙述方式也比较独特,不同以往传统的叙述方式,而是由幻境和现实两线并行的方式进行探索叙述,补完这个下个游戏补下《烟花》
最近steam也要到夏促了吧,价格会打折,真的是物超所值,喜欢的解密的小伙伴可以考虑入手
【发疯瞎写】
徐清源:在这个漫长又短暂的三伏天,案子结束了,我会带着小芸一路向阳而走,替你照顾好她
小芸:师父,你在等着谁
徐清源:我谁也没等,谁也不回来
徐清源:走吧,三伏天要过去了,我们也要离开山城了
阿暖。
:
对了,很想说前阵子被封的那首歌《嗵嗵》跟《三伏》可太搭了!
星飞逸月
玩过
推荐:
画面音乐
/
可玩性
/
运营服务
还是熟悉的刀法,蟑螂老师的温柔背刺
本作应该是月光蟑螂老师的第三部作品了,无论是日式和风奇幻故事《黑森町绮谭》,还是中式民俗恐怖风格的《烟火》,优秀的剧情一直都是玩家们津津乐道的点,《烟火》的爆火也让大家对《三伏》充满了期待,而这次蟑螂老师依然没有让人失望,在四个小时的流程里演绎了一出充满背叛与讽刺的群像剧。
虚实难辨的多视角蒙太奇
《三伏》的一个特点是剧情中会频繁切换视角,每次切换不仅场景有变化,甚至时空也可能变化,通过一些特定的道具连结不同的时空,让玩家逐步了解到故事的真相。但这些视角看到的未必都是真实的,其中也掺杂了很多幻象,虚实结合也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色彩,也会出现一些用科学无法解释的情况。
独特的三窗口叙事方式
和《烟火》的叙事方式不同,《三伏》这次运用了很多镜头特效,比如多次用三个隔断的窗口来描述场景,每个窗口对应不同的角色,有时还需要通过改变窗口角色的方式来推动剧情发展,而三个窗口的设计也正好对应了游戏中的三眼神童,用神童的上帝视角深切体会到人间的冷暖,也把几个角色的心理博弈刻画得细致入微。
弱化游戏性,强化故事性
本作既不恐怖,也不悬疑,解谜要素也基本没有,游戏性并不强,蟑螂老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讲故事上,用优秀的美术和音乐烘托氛围,再加上颇具冲击性的镜头特效,谁能想到这是用rpgmaker做的游戏呢?事实上本作屈指可数的交互都是为了故事而服务的,舍去祖传的解谜小游戏和追逐战后,也许《三伏》更像视觉小说。虽然故事本身还算不错,但因为叙事过程中视角转换过于频繁,导致整个故事看起来比较破碎,最后的结局也略显仓促,留下了一些交待不清的地方,实在是有点可惜。
从技术上来说,《三伏》较之前有了质的飞跃,甚至可以说是把rpgmaker引擎发挥到了极致,美术和音乐依然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剧本方面个人觉得虽然还算不错,但还是略逊于《烟火》,毕竟这次刀得太突然了,应该会有不少玩家不满意吧。最后还是希望蟑螂老师以后能再接再励,下一次拜托不要再刀我们了。
因高专业度入选
厉害的青青
玩过
推荐:
可玩性
/
运营服务
/
画面音乐
《三伏》是中式恐怖神作《烟火》的后作,在《烟火》一度好评如潮,名噪一时,被捧到了如此的高度之后,《三伏》不但没有走下坡路,反而给了我更大的震撼,更强的悸动,更深的感触,让我久久不能平复,发自内心认为它称得上是“又一神作”了。
一、世人怕鬼,鬼未害人,只是鸣冤
《烟火》以红色为基调,整个画面黑暗压抑,《三伏》则是以绿色为基调,处处清晰而又诡异,没有低级的强行跳脸惊吓环节,却把恐怖渲染进了每一字一句,每一言一行,每一声一响,每一景一物,每一个细节中,玩着玩着寒意就渗到了心里。
中式恐怖游戏满满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元素,是无限贴近于生活的民俗民风,神鬼信仰,乡野怪谈带来的恐怖感,对这些元素的恐惧从小就烙在我们心里,所以中式恐怖那种熟悉的害怕真的能直击灵魂。
我是个胆子很小的人,《烟火》和《三伏》是我唯二玩通关的恐怖游戏,《三伏》将灵异现象与悚人氛围做得特别到位,通篇却并没有什么鬼怪出现吓人,它的恐怖是细水长流的恐怖,让人一直绷着一根弦,但不会突然伸手把弦扯断。
玩到后面恐惧则慢慢化为了悲哀,前期汗毛直立,中期气愤填膺,后期泪流满面。鬼未害人,只是鸣冤,真正茹毛饮血的,是人本身。
二、三伏天,回阳天,人心做恶,鬼神未现
《三伏》在解密与叙事的方面再次上升了一个高度,不像《烟火》一样平铺直叙地推着人看剧情,《三伏》的两位主角因为某种原因处于了不同时间线,错位的时空相辅相成。
玩家需要操控两个角色在过去与现在共同调查,互相辅佐。玩家会不停地在发现过去的残忍和见证当下的破败之间饱受冲击,以两种时间和角度同时叙事让剧情饱满且整个立体了起来,直直地击入了人心。
解密和调查采用了蒙太奇的手法,挖掘一个又一个碎片式的片段,见证一段又一段关键式的对话,互相之间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片段挖掘得越多,离真相就越近;事实越呼之欲出,心里就越发冰凉。
在无数碎片的辅垫下,每一章的结尾会将这些铺垫揉在一起,然后极度爆发开来,将压抑的情感与氛围一波引发到最高点。墙中尸佛,池中千手,蝉花血眼,这些画面出现的瞬间,善与恶,佛与魔,生与死,扭曲地交织在了一起,表现力惊人到无法言说,有恐惧,有震撼,还有美,诡异的美,残忍的美,悲哀的美。
那一刻我整个大脑都是空白的,只剩鸡皮疙瘩层层地冒了起来。这种神级表现力,足以让人久久无法平复。
三、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别的恐怖游戏想的是如何惊吓玩家,月光蟑螂想的是如何把故事讲好,《烟火》在讲一个家庭的故事,《三伏》则在讲一个社会的故事。
双时间线加无数片段一同叙事,人物仿佛生动到已经站在了我们面前,2000年左右的年代感小细节也做得十分贴切,大火大热的周星驰喜剧片,国民男神黎民,流行租借DVD光盘的影碟厅,那时爆火的“气功”、“异能”说和随之而起的无数“气功大师”,这些真真切切的画面与经历,让我们明白《三伏》是真正想把一个年代的黑暗与悲哀用故事讲给大家听。
游戏里的每一个小人物都有血有肉,我们能看到她们在外果敢利落,也能看到她们在家像个孩子一样追星,能看到她们吵吵闹闹又温暖的亲情、友情。这些小人物在社会的洪流下微不足道,却是千千万万人们的缩影,如此真挚美好。
而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这个游戏的结局不是合家欢,但那个年代下的黑暗与封建迂腐造就了无数个家庭的悲剧,他们都是合家欢吗?这才是《三伏》要给人看的,一个个悲剧把嘲讽意味完全地表达了出来,将玩家的愤慨推向了顶端。
遗憾不一定会让游戏升华,但一定会让它深刻、刻骨,或许多年后我不再记得那些平淡有趣的游戏,我却一定会记得《三伏》曾让我哭到了凌晨三点钟。
而游戏中多次出现了佛像、佛身、佛手印和无法解释的蝉花效应,或是希望人们在破除封建迷信的同时对鬼神常存敬畏之心。
善恶终有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已经到底了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