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
发现
动态
云游戏
PC 游戏
论坛
创作者中心
开发者中心
发布
下载 App
详情
评价
2
论坛
接线疑云
电脑/主机
Hi,Tapper
为游戏体验打分吧~
写评价
暂无评分
2个评价
全部评价
全部平台
嘴替发言
1
长评
2
好评
UI设计
1
星飞逸月
玩过
推荐:
可玩性
/
运营服务
/
画面音乐
最开始接触到这款游戏是在5月底的核聚变展会上,虽然只有一个10多分钟的demo,但是环环相扣的推理解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玩法和《全网公敌》系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式发售后我也在第一时间体验了本作,尽管游戏的流程稍微短了点,但整体的质量很高,商店高达92%的好评率足以说明这一点。
类似于《全网公敌》里的AI系统,本作的接线员承担着搜查解谜的重任。由于我们无法直接在犯罪现场进行调查,所以只能根据探员提供的资料挖掘更多线索,种类包括文档、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一开始只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指认和查找工作,到中后期难度会加大,很多信息不会直接给出,我们需要根据多个线索进行对照分析,从而推导出所需要的线索。个人感觉除了第3天的拆弹难度较大以外,其他的部分都算不上很难,不过游戏内置了提示系统,会进行分段式的提示,如果卡关了也不用担心。
游戏的流程虽然只有4天时间,大概3——5个小时就能通关,但信息量却十分庞大,几个案子之间关系密切,有时候光看一份文档就得花上几分钟,线索可能就隐藏在字里行间,不过游戏支持同时打开数个文档窗口,并且可以随意拖拽,信息对比很方便,内置的记事本也可以记录关键信息提醒自己。
本作最大的难点应该是在第3天,剧情推进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在限定时间内拆除炸弹,而拆弹的方法需要对着说明书自行研究,说实话这一段我脑子有点懵,像极了考试时的阅读理解,非常考验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最主要的是拆弹过程无法获得其他提示,只能对探员进行现场教学,有一个地方错了就会爆炸,想重新体验拆弹只能开新档,虽然即使炸了也能继续游戏,但多少会留下一些遗憾。
尽管游戏的整体质量很高,但还是有一些值得优化的地方。第一个是缺少文字复制粘贴功能,所有信息都需要手动输入,普通的姓名和车牌号等信息倒还好,但是控制台输入一长串代码多少就有点不方便了。第二个是缺少手动存档和章节选择功能,游戏的部分成就只能在对应的时间获得,由于无法手动存档,错过了只能开新档重新玩一遍,对成就党不是特别友好。最后是对话的字体偏小,看起来会有些费劲,希望以后更新一个字体调节功能。
在之前核聚变的时候,我和发行商Indienova的工作人员了解了一下制作方,很惊讶这是一家法国独立游戏工作室的首款作品,游戏不俗的质量也超出了我的预期,很期待制作组以后能推出更多类似的佳作。
因高专业度入选
白菜Lame
玩过
🔎『心脏怦怦跳《接线疑云》简评:概念新颖的探案佳作、不断撩拨猎奇欲望』
——————————————————————
🧠有这样一款推理游戏,它采取以电脑桌面的形式作为整个游戏的画面舞台,让你利用桌面上的各种软件来进行案件的刑侦搜查。
例如分析监控录像,调查现场物证、利用内部居民数据库调查嫌疑人/当事人的相关信息,修复损坏数据以及事后梳理证据链,来得出一个案件的完整结论后,把信息传递给总部来进行最后的案件处理并走结案流程。
通常采取这种方式来模拟案件侦查的演绎方式,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挑拨玩家的探索欲望。
同时,通过揭示罪犯的罪孽来满足玩家的猎奇欲望。随后,通过一系列的反转和案件突破点来激发玩家追求真相的欲望。
这些利用玩家的原始本能来激发探索欲望的手法,能够大幅增强游戏的沉浸感。整篇剧情的叙事也因此显得张弛有度,使玩家能够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的探案旅程中。
🖥️看完上面那段,你可能以为自己是打开了《全网公敌》系列测评,因为里面的种种元素都与它的前辈《全网公敌》有很多相似之处。
🎞️但与《全网公敌》繁琐的交互玩法不同的是——《接线疑云》更像是一部悬疑推理电影。
比方说全程的专业级配音、逼真的老式监控图像、在揭开案件突破点后都会在其加入一些电影版的音效与特效演出,无时无刻地撩拨玩家的探索欲望与情绪。
🎥由于游戏采取单线形式来展开叙事,无论选何种选项都会走向一种结局,让游戏的故事流程一气呵成地走到底。
制作组采用常见的电影式叙事手法,让整个游戏的叙事无比精彩。纵观全貌来看,本作无疑是一款更注重于“沉浸感”的电影式文字类推理游戏。
🎛️虽然《接线疑云》整体看起来像一部悬疑推理电影,它的优势在于沉浸感强,但它的问题也和电影一样——故事篇幅很短。太短了,不过瘾。
相比《全网公敌》的便捷性设计,《接线疑云》在信息搜索和代码输入的交互性设计上显得不那么方便。
例如,你需要在一个人的名单上手动搜索相关名字,然后再去FDI的居民数据库搜索该人的个人资料。
⌨️由于游戏内不支持复制粘贴,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手动输入英文字母,或者手动输入一连串的字符命令串和数据代码。
甚至在后期,当主角前往物证库时,只能使用键盘上的↑↓←→键来进入下一个页面。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些设计反而很贴合90年代老式电脑的使用体验。
在其他交互玩法方面,你可以利用FDI的分析系统,在查看监控录像时点击录像上的人物和物品,让系统自动解析出相关信息,然后与照片和文件进行对比等等。这些玩法看似没有前者那样高自由度。
但《接线疑云》的交互性玩法要比前者丰富得多,绝对能给你带来与“网络黑客”的新鲜体验。
既然《接线疑云》的主角是一位FDI接线员,负责协助刑警调查案件,那么作为一款“模拟探案推理游戏”,仅仅依靠游戏前期的基础机制,如翻阅录像带,在内部数据库以及整理线索,对于电影式游戏的叙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制作组为了增强玩家的沉浸式体验,在游戏中等HAL正式入侵你的FDI电脑系统后,根据剧情发展,你将接触到一些看似技术含量十足的硬核操作玩法。
比如,在HAL帮助你提升了在FDI内部人员中的操作权限之后,你需要在某个案件中,在被火烧过后的现场背景下,利用刑侦人员提取的燃烧化学物质进行独立分析。
在这一步,你会收到一份来自CHEMSCAN LCA化学分析仪的使用手册。
你需要严格按照这些使用手册的指导,仔细阅读其中的内容,以找出对你有用的帮助教程,以正确使用CSLCA这一化学分析软件。
*而到后期,就像《保持通话不会爆炸》这款逼真模拟拆弹游戏一样,你需要根据拆弹手册来远程协助身处炸弹现场的FDI刑侦人员,一边翻看“操作手册”,一边让现场的刑侦人员告知炸弹的相关特征。
因为要想正确拆除炸弹,首先必须了解炸弹的特征,才能采用相应的特殊拆弹方式完成拆解。所以在这个步骤中,你需要仔细阅读手册中的文字,以协助远方的刑侦人员拆除炸弹。
又或者,在最后阶段,你需要协助一名FDI员工潜入更高机密的FDI资料室。
这时,你需要在电脑中打开平面建筑图和实时监控器设备,来指引员工走出正确的路径。
⏰这些穿插在各个剧情过程中的“硬核”式交互性玩法,无疑为这款游戏增添了乐趣和代入感,也大幅增强了探案过程中的沉浸体验。
在《接线疑云》这样的刑侦框架下,任何一个交互玩法都成了推动故事的关键要素。与你通话的角色凭借超高专业性的配音和鲜明的人设塑造,为整个游戏体验增添了真实感和紧迫感,使他们在这个故事中仿佛成了真实的人物。
换句话说,游戏的任何一个机制和玩法都是为了叙事服务,而与你通话的NPC角色则是这部电影中的真实角色。
🏟️你与他们负责演绎故事,而这些机制——则是你们的演出舞台。
由于游戏本身篇幅较短,所以为了避免剧透,我无法再聊关于《接线疑云》更多有趣的细节与设计。
🎧但我敢肯定,如果你是一位推理作品爱好者,那么我强烈推荐你去带上耳机亲自体验这款游戏。它就像一部无与伦比的悬疑推理电影,而你只需花费一张电影票的价格。
整个故事全程无尿点,叙事节奏非常紧凑,始终在撩拨你的情绪并激发你的探案欲望。
但问题就像是我上述所说的,流程太短,篇幅不够,导致刚到结尾高超点便戛然而止。
不过通关玩家也都知道,很显然制作组在结尾挖了一个大坑等着续作接着填补空缺。
🔥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制作组打算何时接着出《接线疑云》的续作,但凭现阶段来看,我已经开始期待他们在下一部作品中会给我们带来比前作更加精彩的故事了。
已经到底了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