濷:关于6in与8in之争

修改于2020/05/04461 浏览史海钩沉
关于巡洋舰主炮到底是该选用6in还是8in,这一点的争论早有存在。实际上,这个问题和很多其它的东西一样,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非此即彼,一定要看当时的限定条件。
资料来源:http://www.warships.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01&extra=&highlight=%E6%B2%B3%E5%8F%A3&page=1 作者:战列舰吧 吞拿鱼/战列舰论坛 seven-nana
——Part 1:火炮威力
......可以看到,在海战结束后,斯佩伯爵号实际上并未受到什么非常严重的损伤,只不过是损失了一些不太关键的设备(如副炮)而已。考虑到这些副炮在海战中没有打出任何命中弹,可以说谈不上有多大损失。
尽管我们不能说英舰是抱着洗甲板的打算去打的,但从斯佩伯爵的损伤情况来看,大部分炮弹都落在了无防护区,符合洗甲板的特征,然而并未造成多大的实质伤害,可以说是洗甲板失败了......
......如果,我是说如果,能有更多的炮弹打进斯佩伯爵号的核心区域,那么显然会对其造成更大的伤害。但是若想打进核心区域,是需要击穿装甲的,那么英国的8英寸和6英寸火炮,是否具备足够的穿甲能力呢?
英国8英寸及6英寸火炮,穿透某种厚度的垂直装甲的最大距离(90度航向角):
TapTap
英国8英寸及6英寸火炮,穿透某种厚度的垂直水平装甲的最小距离:
TapTap
备注:1、数值旁标有星号的情况,指的是尽管在该距离上炮弹预计能够穿透装甲,但无法有效起爆,只能造成轻微破坏。2、表格中左上角部分的横杠,指的是炮弹能够在任意距离上穿透此等厚度的装甲。3、表格中右下角部分的横杠,指的是炮弹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穿透此等厚度的装甲。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火炮在水平穿甲能力上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在垂直穿甲能力上的差异则非常之大,基本达到了相差一倍的程度。
对于斯佩伯爵号这样的舷侧防护等效厚度在130-140mm左右的、防护水准与重防护型巡洋舰相当的军舰来说,英国的两款火炮中,只有8英寸火炮才有机会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击穿其舷侧防护,而6英寸火炮则根本没有机会。
这样的结论,可不仅限于英国海军内,对于美国、德国、日本海军的8英寸与6英寸级别的火炮,也是同样通用的。
各国海军都有不少重防护型的巡洋舰(例如日本重巡、新奥尔良以后的美国万吨巡洋舰、希佩尔、阿尔及尔、扎拉等),其舷侧防护的等效厚度大多在100-150mm之间,这意味着8英寸炮弹是有很大机会击穿装甲进入核心舱的,而6英寸炮弹则只有较小的机会(美日两国的6英寸炮)、或者基本没有这样的机会(英德两国的6英寸炮)。
而面对轻防护型的巡洋舰(例如英美两国的早期重巡、意大利的特伦托和博尔扎诺、法国除了阿尔及尔之外的其他重巡),尽管6英寸炮弹和8英寸炮弹都能击穿,然而后者的装药量明显更大,能造成更大的破坏,显然也是占据优势的......
——Part 2:射速
以下数据,射击周期(Firing Cycle)全部取自John Campbell的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Two,射速则是基于射击周期计算而来的。
TapTap
TapTap
可以看到,除了美国海军的几种机关炮属于特殊情况之外,其余国家的6英寸火炮射速,基本都在8英寸火炮的1.5倍左右,日本的15.5cm火炮射速甚至不比20.3cm火炮快多少。6英寸火炮的射速优势是存在的,但却没有威力上的差距那么大,且由于实战中通常都发挥不出最大射速,因而6英寸火炮在射速的优势并不像8英寸火炮在威力上的优势那样容易发挥出来。
——Part 3:炮术表现(神教的资料,我就偷个懒直接上结论吧)
......考虑到8英寸火炮的弹道普遍更为平直,因而危险界更大,更容易击中目标;且由于其水柱更大,在落点观测及后续的修正上也是占据优势的;总体来看,实战中8英寸火炮应是能打出更高的命中率的。至于6英寸火炮是否能凭借火炮数量和射速上的优势,在每分钟命中数上扳回一城,那就要看具体情况是否容许其发挥射速上的优势、以及炮术官及其火控系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支持其在提高射速的同时保持命中率不变了。
——Part 4:神教的结论
由于6英寸火炮的垂直穿甲能力较差,需要拉近距离才有希望击穿对方装甲,且由于其火炮数量和射速上存在一定优势,在近距离上能获得更高的每分钟命中数,因此近距离狗斗会是比较适合6英寸舰的选择。然而能不能形成近距离狗斗,不仅取决于已方的意愿,还要看对双方的意愿:为了避免遭到雷击而刻意保持距离的做法并不罕见;在距离不够近的情况下,6英寸炮打不穿对方的装甲,洗甲板又未必能有什么效果(参考斯佩伯爵号的情形),实在是很尴尬的。
在对抗重防护型巡洋舰时,由于6英寸火炮在威力上的巨大劣势,无论如何都是难以与8英寸火炮相媲美的;即便是在对抗轻防护型巡洋舰时,考虑到单发炮弹毁伤能力上的差异,6英寸火炮也不会胜过8英寸火炮。
在对抗驱逐舰时,6英寸确实能充分发挥相同吨位下火炮数量更大(一般来说相比8英寸能增加50%),且射速也相对较高一些的优势;然而5英寸火炮也足以对抗驱逐舰,同等吨位下火炮数量更大(一般来说相比6英寸能增加50%),射速优势明显(5英寸与6英寸的射速通常能相差一倍),在投射量即是正义的反驱逐舰作战中优势更大。(这里还会牵扯到单发威力的问题,然而神教并没有对5in与6in做比较。。。)
——Part 5:驱逐舰的生存性问题
关于驱逐舰的生存性,老佛爷是这么说的(U.S. Destroyers, Friedman, P.186):除非被直接击中动力设备中的大部件,否则驱逐舰基本上是不怕单独一发大口径炮弹的。驱逐舰是被一发发扯开水线、导致进水的累积性伤害击沉的。
D·K·Brown在Anti-Destroyer Gun那段里也提到了驱逐舰只有动力设备是脆弱的,其他部位吃几发8寸都不一定死(他举了萤火虫被希佩尔多次击中仍然能发起撞击、以及巴伦支海海战中昂斯洛被希佩尔击中3发8寸仍然还有自航能力的例子)。
换句话说对抗驱逐舰时投射量确实非常重要,但我(神教)认为口径也得有个下限,5.25"/5.1"/5"/4.7"/4.5"这些的反驱逐舰表现似乎都不错,4"或许勉强还可以,但3"毫无疑问口径太小了,毕竟还是需要一定的爆炸威力在船壳上撕开缺口,才能导致进水的。
——Part 6:44的观点
8寸炮唯一不如6寸炮的地方,就是在中近程打驱逐舰上,几本书都承认的。6寸炮的射速稍微高一点,炮管数量多一些。所以英国人认为利安德装备6寸炮比装备8寸炮,在舰队前卫战里面战术用途更广一点。但是和4.5~5寸高平炮比战术用途宽泛性,只能打打驱逐舰的6寸炮又是个渣了。所以6寸辣鸡口径。(然而下文...)
........(反雷击)相距10公里已经是很远的距离。
一战副炮反雷击有两种炮术,一种是前无畏式自由射击,一种是无畏舰式的齐射炮术
自由射击:3寸4寸炮蛋重太轻,弹道平直性危险界都不如5寸~6寸炮
齐射炮术:3寸4寸炮炮位太多,不容易编组齐射观测落点,蛋重太轻水柱太小太多
3寸4寸炮相对5寸炮,射速没有特别优势
6寸炮,炮弹太重,射速太慢
所以,随着驱逐舰鱼雷射程的增长:3寸炮,一战前就被扫进历史垃圾堆;4寸炮,只能对付一战驱逐舰的近身攻击,射速相对5寸炮没有特别优势。
战列舰靠自身副炮反雷击,永远都是下策。正如DK布朗所述的,虽然存在争议。
Specific anti-destroyer guns were not needed in a battleship as enemy destroyers should be kept out of range by their own destroyers.It is arguable that the same applies to heavy AA guns and that battleships should have had nothing between main armament and Bofors.
英国人一直想把4寸和6寸换成中间口径:
Nomenclature note: The 5.5"/42 (14 cm) BL Mark II was intended for DAMS of World War I, but this did not progress beyond the design stage, even though 1,100 guns were planned. Construction would have been A tube, taper wire and full length jacket. Weight without BM would have been 5.625 tons (5.72 mt). Later 5.5" (14 cm) BL guns were Army howitzers of the World War II period.
6寸炮比5寸炮炮重大一倍,战列舰装备5寸炮和6寸炮,打驱逐舰的效能差不多,但是打早期条约巡洋舰以及远距离迎头攻击的驱逐舰群,6寸炮效能更好
——Part 7:个人的一点私货
dalao们的资料已经很详细地将6in与8in,甚至还有5in的差异显现出来了。但是,这些就能说明8in与5in一定优于6in吗?
我想我们还得回到一个问题上去:巡洋舰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轻巡——舰队屏卫与反雷击力量的核心
重巡——对抗敌方巡洋舰,航速够者也可执行破交任务
大巡——废物,没必要废话
对于轻巡这种舰队屏卫与反雷击的核心,其对射速的要求会更高,因此,单纯作为舰队屏卫的轻巡,我想是没必要追求8in火力的,换用6in或者5in会更合适。
而对于重巡这种以对抗敌方巡洋舰为核心的东西,用8in的效果会远远好于6in与5in。
但是,如果是对抗敌方巡洋舰,为什么不直接用战巡/高速战列呢?这一方面有着造价差别,另一方面也涉及到数量差距。这两点给予了重巡一个相对狭窄的生存空间,然而起到同样职能的大巡,却并没有重巡在造价与数量等各方面的优势,废品。
考虑5in与6in的问题时,还得注意一些东西:当时的5in高平,最主要的就是美新锐舰那堆副炮,与英国134mm。当时美军的5in高平,虽然满足了射速的需要,但是实战中的射程、威力、水柱观测均有不足;而英国的134,虽然以对海特化的方式使得其对海能力强得接近6in,但是其射速俯仰回旋全部不及格。当然,当时的6in炮防空也基本别想。
轻巡的核心任务是反雷击,在能满足这一点的基础上才能讨论主炮防空的问题。从实战表现上看,5in对于6in虽然有射速与身管数优势,但是其射程与威力却吃了不小的亏。在6in射速足够的情况下,或许仍采用6in主炮而不是5in级别的主炮相对会更加保险。
TapTap
11
3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