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测评 | 中国式家长:如果可以重新活一次,你会如何培养自己?

2019/7/17862 浏览综合
与其说是养娃,倒不如说是在虚拟世界重置人生。
这是一篇富有人文气息的游戏测评。
P.S. 本篇中所有图片皆为游戏实况,笔者自行于游戏过程中截图所得。
剧透预警,建议先体验游戏再看本文
TapTap
孩子最初爱父母,等大一些他们评判父母;然后有些时候,他们原谅父母。——王尔德
“王尔德对英国社会的市侩哲学和虚伪道德深恶痛绝,他要用艺术的“美”来同鄙俗现实中的“丑”相对抗。”——《百度百科》
引用王尔德这样一个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的名言作为开头颇有深意。独立游戏开发者似乎也在对坑着现实中什么东西。
现在很多的古风游戏,比如我自己玩过的《楚留香》,《神都夜行录》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引用一些诗词,以提升游戏的文化底蕴,以及给玩家身临其境之感。而《中国式家长》这样一个写实的游戏在游戏的开头引用唯美主义的观点,颇有一种冲突之美。
TapTap
在医院睁开眼睛的那一刻,无论是什么样的哭声,但你第一次看到了这个世界。
TapTap
游戏开篇——用户留存率的第一次重大考验
《中国式家长》看这个名字很像一个育儿游戏,但是游戏开篇的镜头视角却是刚刚睁开眼睛的婴儿。所以,说这个游戏是在养娃,我更愿意认为是养“另一个自己”。
睁开眼睛最先看到妈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母亲是我们第一个也是最为依赖的人。其次看到爷爷奶奶,最后给了爸爸一个泛着泪光的特写。
“从社会学习理论来看,父亲对孩子性别认同、性格形成和社会角色定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父亲不仅是保护者和教育者,更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得到APP《刘嘉·心理学基础30讲》
TapTap
游戏美术——这个世界,谁不看脸呢?
之前的两个镜头很好的体现了这个游戏的第一个美术风格——写实,色彩相对丰富的写实。
而当妇产科医生举着你出现的时候,玩家们不由得会心一笑,这个游戏的第二个美术风格暴露无遗——表情包。
表情包的大量使用,奠定了游戏的基调:休闲搞笑风。游戏过程中时不时出现的表情包可以很好的调节玩家的情绪。
这样的美术风格可以很好的扩大目标用户的群体,毕竟社交软件大行其道的现在,表情包才是表达情绪的最好方式
其次,精致的立绘也是《中国式家长》的主要吸引点,儿子帅,女儿美,班上的女同学好看(咳咳)。
TapTap
众多表情包中,笔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独立游戏开发者的自嘲了。在商业利益的面前,独立游戏比商业游戏真的不只是矮了一截,而是矮了好几截。在此致敬一下广大逆水行舟的独立游戏开发者们。——笔者画外音
TapTap
游戏配乐——音乐伴随玩家的游戏之旅
整体配乐轻松愉悦,女儿版偏温馨。不同篇章的配乐风格略有差异。
幼年→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活泼欢快→青春阳光→奋斗史诗
尤其喜欢高中的配乐,仿佛又回到了高三二班的教室,刷题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即使过了许多年,我都不会忘记那一天吧。在六月的盛夏,迎来人生第一个重大挑战!”——《中国式家长》
中国教育有个比较畸形的观念: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你的人生就会无限开阔。然而现实并非如此。高考是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但却并不是最难的挑战。同时,高考也是人生中少有的相对公平的竞争,走出象牙塔,你会发现社会万象。——笔者画外音
TapTap
游戏剧情——限定视角下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中国式家长》的剧情侧重点在从出生到高中这一时间段,高考之后直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就业→相亲→结婚生子。
很显然,家长在孩子的人生中扮演主要角色时间段,也只能是高考之前了。
作为一个养成类游戏(emmmmmmm我觉得是),剧情需要很大程度的交互,给玩家一种我的人生我掌控的游戏体验。
剧情的走向,NPC的台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游戏角色的数值,比如NPC好感度、兴趣技能、学习成绩等。其中,日程安排中出现的可安排事件和随机事件,充分体现了人生的可控与不可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随机事件的发生还可能会对你的三观产生影响。同时,事件中时不时出现的有无该经历的选择题,也可以增加玩家的认同感。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数值策划——游戏最容易被喷的模块之一
《中国式家长》的数值设计总体而言比较科学,尤其喜欢以下3个设定:
心理阴影面积和压力的设定,压力到达一定的数值会产生负面清楚,心理阴影面积到达一定的数值则game over。
父母的职业不同对子女的期望不同(下文详细论述)。
时间有限,距离高考只有47个回合。体力有限,虽然体力值作为一种维持游戏平衡,控制玩家游戏时间的手段,几乎已经在游戏里用烂了,但是用在这里却别有深意。人生苦短,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我们只能专注于我们想要专注的事情。
当然,也有设计得不是很好的地方。比如衡量一个人只有智商、情商、体魄、想象力、记忆力,这5个数值。增加智商则会减少一定的情商等(我就不能全面发展么)。
TapTap
游戏玩法——决定游戏受众以及游戏黏性
《中国式家长》主要有6个玩法,基本可以看做各类小游戏的集成体。
1.开脑洞:这个玩法的名字非常接地气。其实就是扫雷+消消乐这两个玩法的集成,兼具扫雷的刺激和消消乐的快感。
2.日程安排:上文多少有提到一些,法如其名,每个回合给游戏角色安排一些日程以提升各类属性。
3.商店:你的零花钱都去哪里了呀。买东西可以释放压力的设定真的过于真实。
4.社交:初中以后才会出现,其实我觉得幼儿园就有了。如果是儿子,就攻略女同学。如果的女儿,就攻略男同学。欲拒还迎,欲擒故纵。
5.面子和红包:非常中国的元素,同时也是玩家最愿意分享的游戏画面之一吧。孩子的技能是家长的谈资,过年收红包也是一场人际行为的博弈。
6.班长竞选:差额选举,三选一。典型的拉票,可以套路老师,套路同学,套路对手,各种潜规则的集成。
人文内涵——开发者最想要表达的东西
生涯规划的缩影。这是一个很生涯的游戏,笔者玩了5代,感觉自己又成长了一次。你在学生阶段学习的偏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未来的职业选择。
尤其是对于各类职业的描绘。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时不时的对孩子学习的方向提出鼓励或者质疑。比如:女孩子学什么编程,整天对着电脑多不好;学画画没有前途balabala.
你究竟是活成了你想成为的自己还是他人眼中期望的人?
父母的期望一定要达成吗?这个整个游戏过程中令人反复思考的问题,随着游戏角色的成长,父母会不断产生对于孩子的一些期望,从小时候的健康成长到K12阶段的考上重点学校,以及从小到大期望你以后从事某个职业等。
TapTap
玩家视角究竟是希望活成另一个自己还是养儿呢,会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曾经无法完成的梦想还是希望孩子自由成长呢?
家长也曾为孩子,游戏中无不体现出“养儿方知父母心”的逆向思维,在亲子交互的过程中孩子和家长其实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
关于早恋,这个游戏丝毫没有避讳。班主任和家长的反对似乎并无法阻止青春的悸动(反正笔者是没有早恋的好孩子hh)。
《中国式家长》的NPC攻略玩法,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社交玩法非常好的描绘出了青春少年在社交时的羞涩和笨拙。而且人不可貌相也很好的体现在游戏的交互中,随着好感度逐渐提高你会慢慢发现,对方其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女儿版还会出现有男同学主动追求的奇遇任务(emmmmm楚留香玩多了),很有意思的是,有时候你拒绝得非常果断,反而会增加好感度。真是,奋力想要推开,却被当做了欲拒还迎。
分享两个玩游戏过程中的小体验:
1、羁绊是甜蜜的负担:笔者在玩儿子版的时候完全没有去攻略女同学,然而玩女儿版的时候却突然来了兴致去攻略一个学霸。本来笔者的女儿应该会成为一个音乐人,但玩到最后,就因为学霸的一句“你要跟我一起考上北大”,笔者竟然让女儿放弃学习音乐,转而专心准备高考,哪怕突破压力的局限值。真是细思极恐,恋爱中的人真的很容易丢了自己。
2、高考分数:游戏中的高考分数总是会比笔者现实中的高考分数低个几百分,抛去数值设计的问题不说,笔者在游戏过程中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里自己曾经想学但却为了专心学习而放弃的东西。
游戏中的很多台词设定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开发者自身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中国教育的无奈、社会上对于一些职业的偏见等等。当然游戏中也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梗,在此就不一一列出了。
游戏发行——市场的洪流有多少产品可以经受得住
或许是商科生天然的敏感,总会去好奇,一款成功的游戏的开发公司。
开发商:墨鱼玩
发行商:极光计划(纪念碑谷2的发行商)
《中国式家长》其实算不上什么史诗级的独立游戏,但贵在让用户乐于分享的游戏界面(比如录取通知书等),以及B站众多UP主的实况直播使得宣传效果很好。
当然目前游戏还在不断完善,一个月前出的女儿版非常迎合男性玩家的偏好。最近更新的面子玩法也值得期待。
TapTap
仅以目前对于游戏行业的粗浅认识,做出一些不太专业的测评,笔者是文科生出身,所以视角会比较人文一些。
文案|林艺婧
排版|林艺婧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