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介绍(三) 管仲的改革

2021/09/0785 浏览综合
管仲的经济思想横跨千年,依旧有活力(个人看法)。纵观现今的制度,也多多少少可以看到管仲改革的影子,尽管他的主张,并没有与现在一模一样,但也能看出他的伟大。
管子认为,生产发达了,物资丰富了,才能使政治走上正轨。在《牧民篇》中记载:“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齐国执政期间,管仲一直致力于农业发展,通过多方改革,藏财于民,使民富,国则富。在《治国篇》记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治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生态学有一个东西,叫做r—选择和K—选择。r—选择是具有使种群增长率最大化的特征。在不稳定环境进化中,为了种群生长的需要,而进行高度繁殖。这是一种机会主义的进化模式,如老鼠等动物,也如动荡年代和知识水平低,导致家庭子女过多一样。K—选择则是一种保守主义的进化模式,时间上相对稳定,繁殖能力不高,但竞争力强。就如现今时代,人们的子女数量和国家每年的出生率明显大幅降低,但是给子女好的教育,提高其竞争力,一代又一代开发脑袋,加快智力进化进程。管仲的策略有趋向于后者,提高国民素质,加快政策实施,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使得齐国的后继有人。(尽管不一定是主观意愿,但从国家层面,通过富民提高国民素质的策略,还是第一次的)
先来看看管仲,在齐国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
1: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改革赋税制度,国家直接管理经济。
2:设铁官,开采铁矿,制造农业和手工业工具,国家提倡和组织开矿,发展生产炼铁。
3:使用铁器,国家提倡“深耕、均种、疾耰”,利用雨水,不违农时,使民获利。
4:相地而衰征,由土地的好坏肥瘠的等级来决定赋税的轻重。
5:与民分货,将土地的收获拿一部分给生产者。
6:设盐官,海水煮盐,鼓励入海捕鱼。
7:将盐、铁、丝织品等供给给中原国家。
8:设轻重九府。按照年岁的丰凶和人民需求来经营货物。
9:开始铸币,****掌管。
在内政上。
1:齐国设立士、农、工、商二十一乡。工商的乡为六个,士农的乡为十五个。
工商乡居住者为手工业和商人,以工和商为职业,不服兵役,从事手工业生产与经商。
士经营小块土地,政府组织教授武艺,为国作战。
农为耕者,士的田由农耕种,农人也可成为士人。
士农工商分开居住,乡。
再来看看管仲,在齐国进行哪些方世代承袭本职,不可随意迁移,安定国家。
桓公领工商六乡及士农五乡。国、高两氏各领士农五面的改革。
1:官制上进行改革。国政分为三项,立三官制度。(官吏立三宰;工人立三族;市井立三乡)
2:建三虞(管川泽);三衡(管山林)
3:全国设五属,设五个大夫,又立五正,派其各管一属之政事。受大夫统属。每年正月,五属大夫将治理属内政事报给齐桓公,由桓公检查督责。每属设十县,每县一县师;三乡为一县,乡有乡师;十卒为一乡,卒有卒师;十邑为一族,邑有司官,郊外三十家为一邑。
军事上:国都中,五家为一轨,十轨为里,里有里司;四里为连,连有连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五乡为一军,一军万人,齐有三军,由齐桓公、国子、高子统领。
军中五人一伍,祸福与共。
这也是管仲最著名的“作内政而寄军令”、“寓兵于农”的政策。
个人看法,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