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371 浏览政史人文地
三:鲁肃的大智慧,不纠结细枝末节而是坚定决心。
我一直认为鲁肃是有大智慧的人,这大智慧从他坚持孙刘联盟就能看得出来,也贯穿了鲁肃的一生,由此才有鲁肃和孙权那深邃的话语出炉。
孙权: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其实孙权这问话,暗含深意,表面上看忧国忧民,担忧汉朝社稷,实质上却打的是“尊王攘夷”的心思,概念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
所谓的思有桓文之功,就是这心思的体现。
齐桓公九合诸侯,晋文公志在四方,这两个春秋霸主才是孙权的心中目标。
聪明人鲁肃一看就明白了孙权的心思,表面装汉室忠臣,心思都是争霸天下,于是立马直白地说了一长串内容。
这就是著名的《榻上策》
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鲁肃传》
为何这么直白,原因无他,说出了孙权的心思,还指明了他的方向,以及后续该做什么。这段话,可以有三层意思诠释。
第一层:说透心机,实用主义至上。
鲁肃说,皇帝陛下现在在曹操的手中,现在曹操干的就是尊王攘夷事情,他已经拿到了先手,你在弄尊王攘夷弄得了吗?简言之,你手上有啥牌?是汉室宗亲还是有玉玺在手?你啥都没有,这尊王攘夷的事情就别想了。
更何况,现在曹操帝王在手,随随便便弄个圣旨就能让你难受,你是听话还是不听话?
所以啊,你小子就别假模假样的说啥要做汉室忠臣要当社稷之臣这样的话了,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汉朝完了,复兴不了了,曹操这牛人也是剪除不了的。
这话说完,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孙吴政权和刘备政权的最大区别,理想!
刘备和诸葛亮一直是有理想的人,这个理想就是复兴汉室,基于理想才有无数单纯的践行者和跟随者出现,他们后续的前仆后继,还有困守益州时候的依旧不忘复兴汉室,让蜀汉成了内部意识形态最统一的政权,反观东吴的做派,则更多了实用主义色彩。
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第二层:确定目标,以时间换空间。
这点上鲁肃也说透了孙权的心思,和自己的野心!
在鲁肃看来,孙权要想成事,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打下一片江山,摆脱曹操的束缚。
他还高度评价了曹操,说曹操势必会战胜袁绍,只不过时间早晚的问题,要借力曹操平定北方的时间空档期,发展壮大自己,进而拥有跟曹操争锋的力量。
秉持实用主义的鲁肃,给了孙权明确的目标,你啊,别想有的没的,只有实力才是根本。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
第三层:简述步奏,拿下整个长江流域。
鲁肃在诠释了自己的唯实力论观点后,也给孙权明确了目标,那就是在北方争锋不断,胜负焦灼时,力求先灭黄祖,再吞刘表,进而跟曹操南北对峙,这样就能成就千古帝王伟业了,至于能否统一天下,鲁肃没说,孙权也不敢问。
因为那个时候的孙权,还是个迷惘的年轻人,有个人告诉他,你听我的,我保证你成就霸业,这冲击已经让孙权有点受不了了。
这也是鲁肃说完,孙权谦虚地说: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是他没野心吗?当然不是,这点上,看后续孙权的所作所为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