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向职业解析——刺客
修改于2020/06/21652 浏览讨论
看过《冰与火之歌》的小伙伴一定会注意到文中有大篇幅描写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暗杀组织——无面者,二丫也在贾坤的引导下成长为一代最强刺客得以终结夜王。

同时,玩过《刺客信条》的同学也定不会忘掉阿泰尔在烈焰如血落日余晖下的信仰之跃。

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甚至在东方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我们也能看到“山中老人”在波斯一路打劫商人,为明教徒书写圣火令。
那么暗杀组织何以同时在东西方文学作品中出现多次,艺术家们也为之创作而乐此不疲呢?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历史上确有存在一个影响深远的暗杀组织——阿萨辛,各种文学作品中刺客与暗杀组织或多或少都有为之影射。更有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山中老人”,其原型正是开创了令伊斯兰世界,甚至整个欧洲闻风丧胆一百七十多年的阿萨辛派的创始人:哈桑•本•萨巴赫。

阿萨辛——以严密的恐怖活动对付政敌,被阿萨辛派暗杀的伊斯兰世界君主、大臣,甚至东征的欧洲十字军将领不计其数。法国的东方学者昂里·马塞认为这个教派“与其说是一种宗教学说,不如说是一种秘密的政治组织”。阿萨辛“只问目的,不择手段,滥用匕首,把暗杀变成一种艺术”,今天英文里的暗杀(assassin)一词,其源头便是一这个组织的名字阿萨辛(Hashashin)。足见得阿萨辛派中世纪以及以后的西方世界影响之深远。

阿萨辛之所以能纵横伊斯兰世界一百多年,与其独特的教徒培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一如《冰与火之歌》中二丫所经历的生与死,信仰与理想的考验。阿萨辛会定期招募一批十二三岁的幼童,教授他们暗杀的技巧、并灌输以狂热的宗教观念。待训练他们到十七八岁,这帮孩子会被灌上***,再送入建好的山谷花园内。这些孩子醒来后,无不为眼前的美景所震惊,恍惚间似乎进入了教义做讲的天堂。哈桑会允许这些孩子在花园内肆意妄为一段时间,然后他会派人将这些沉浸在天堂幻境中的孩子再度迷倒,送回原来的地方。年轻弟子们醒来后发现自己已不在天堂,倍感失望,这个时候阿萨辛会召见他们,这些孩子从小就被灌输哈桑是伊斯兰教先知的观念,现在自己又亲眼见到了天堂,就更加信仰崇拜哈桑了。此时哈桑就会表示,只要弟子完成教派的暗杀任务,死后就能再次回到‘天堂’。”所以,阿萨辛派刺客往往可以不顾性命的去执行刺杀任务,但求早死。这些人被称为菲达伊”(Fidayi),意为“奉献生命的人”。

从《马可波罗游记》里,我们也能看出阿萨辛派的可怕与强大之处——利用信仰的力量,无惧死亡。甚至有传说,一次哈桑为了向苏丹使臣证明自己无可置疑的权威,他向一名年轻信徒点了一下头,此人便抽出刀一下割断了自己的喉咙毙命,再点了一下头,另一名年轻信徒立刻从城墙上跳了下去毙命,并补充说自己还有六万名这样的敢死之士,随时都可以坚决执行自己的命令。
在其历史之后,便是蒙古的铁蹄踏遍欧亚大陆,阿萨辛也因蒙古的崛起而逐渐衰落,最后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最后,阿萨辛本质上是为了政治利益肆意杀戮的恐怖组织,不过其在暗杀上的高超造诣创造了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刺客时代,在中世纪历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随着时光的推移,如同瓷器之于中国一般,阿萨辛也逐渐同刺客划上了等号,因此可以说阿萨辛正是欧洲刺客文化的源头。
(沈丰:凹凹凹,了解了,我原是去波斯留过学啊。)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