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壹帝-刘彻

2022/02/2531 浏览综合
华夏五千年上下,历代帝王,谁堪千古?我想一定少不了汉武帝,刘彻!以一己之力让汉朝被称为强汉!在位期间,将匈奴赶至漠北深处!开辟丝绸之路!
TapTap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 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开辟丝路、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等举措亦影响深远。
汉武帝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为此留下负面评价。征和四年,汉武帝下罪己诏。后元二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登基之初,汉朝建立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们都希望天子举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禅大典,改换确定各种制度。 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学说,就通过贤良方正的科目招纳贤士。赵绾、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学而做官,达到公卿的高位。他们想要建议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为朝会诸侯的地方。 他们所草拟的天子出巡、封禅和改换历法服色制度的计划尚未完成,正赶上窦太后还在推崇信奉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不喜欢儒术,于是派人私下里察访赵绾等人所干的非法谋利之类的事情,传讯审查赵绾、王臧,赵绾、王臧 , 他们所建议兴办的那些事情也就废止了。
直至建元六年五月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权。 他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yǎn)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王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为儒学教育在中国古代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在长安创立专门的儒学教育——太学,是当时的最高学府。汉武帝时期,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在军事上,汉武帝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匈奴王庭远迁漠北,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
要是没有巫蛊之祸的话,汉武帝一生可以说是毫无黑点,但是和始皇一样,功是功,过是过,功大于过。巫蛊之祸后,汉武帝下罪己诏。死后托孤霍光(这里就不得不吐槽,汉武帝太幸运了,娶一送三)。
[嗒啦啦2_期待]大汉双壁[嗒啦啦2_期待]
大汉双壁-龙城飞将卫青
TapTap
战国时期,在华夏北方的大草原上逐渐升起了一个游牧民族——匈奴。秦末汉初,匈奴势力达到极盛,统治着东到大兴安岭,西到祁连山、天山,北到贝加尔湖,南到河套的广大地区,对秦朝以及汉朝造成了莫大的影响。而当时的匈奴贵族为了掠夺财物和奴隶,经常南下骚扰中原王朝的北部边疆,常常采取小规模的抢掠,让人防不胜防。
秦朝时期,胡人不敢南下,但秦朝总体还是处于防御的状态。而汉朝前期更是一度采取和亲,送金银财宝的模式,真正的改变,是汉武帝继位之后,是在卫青出现以后!自此,大局彻底改变!卫青,汉朝名将,他让羽林低头,天子降阶!
卫青,他打出了我们汉人的威武!铸就了我们汉民族的脊梁!卫大将军,是汉人尊严的守护者!
自从汉武帝娶了卫子夫,卫青彻底腾飞。作为外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是,卫青是真的争气,汉武帝亲政之后和匈奴彻底的撕破脸皮,开始了强硬手段,这是汉武帝的魄力,也是卫青展现自身才华的开始!和匈奴彻底撕破脸之后,匈奴越发的肆无忌惮,三天两头就派兵前来大汉边境烧杀抢虐。面对匈奴,大汉不少朝臣坚持不战!认为匈奴是天神下凡,不可战胜!
而的确,高祖刘邦,亲自率军征战匈奴,但却惨遭大败,甚至差点将命留下白登,马邑之围,精心谋划,兴师动众,也一样无功而返,可以说,匈奴甚至是汉人心中的一道坎,且还是迈不过去的一道坎!(这也是我看不上刘邦的一点)。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这一次,汉武帝直接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并且,汉武帝采取分散的战略,四路大军分别出击,这也是卫青第一次出征,不过这一次,三路大军,两路无功而返,一路战败!四路大军仅仅只剩下卫青一路大军,也只有卫青赢了,卫青,他奇袭龙城,直捣匈奴腹地,带领手下军队纵横八百里精确打击,俘虏匈奴七百余人,史称龙城大捷!这是大汉对战匈奴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卫青对匈奴的第一次胜利!这一役之后,汉武帝封卫青为关内侯,从此,卫青开始了他作为战神和最高统帅的光辉征途!而匈奴也逐渐的发现了一件事,他们匈奴在这一刻,多了一位爹!将他们暴揍的爹!
接下来的卫青,十年时间,七战七胜,打的匈奴抱头鼠窜,打的匈奴看到远远飘起的大汉战旗就胆寒!最后大汉双雄二人更是一度将强大的匈奴打到了大漠以北,打出了冠军临瀚海,长平冀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的传说!
大汉双壁-冠军侯霍去病
TapTap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这首诗是王维的,写的就是大汉冠军侯霍去病。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名传千古,他,乃是千百年无数华夏儿郎敬佩的理想型,无数少年将其视为偶像,传奇!他17岁随军出征,随后一战封侯,21岁,便达成了华夏历史上武将的最高军事成就。
如果说卫青卫大将军带领大汉军队走上了对抗匈奴的位置,打出了大汉的尊严,那他霍去病便是打出了何谓强汉,何谓大汉之威的统帅!他洗刷了汉人百年之耻辱!!!卫青让匈奴正视,但他却让匈奴畏惧,将其视为天神!他一骑绝尘,带领大汉军队,击穿了草原大漠,蒙古高原!他便是霍去病,一位在历史上独一无二,千古无一的统帅!
霍去病一生是极为璀璨,极为闪烁的一生,他,成功证明了,人活一生,不是看到底活了多久,而是精彩,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比如说我),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了十年,百年,千年!
霍去病,征战时间不多,不过四年而已,但他的功绩却超过了太多将领的一生,自他之后,武将最高的军事成就便是封狼居胥!
他乃是华夏历史上最为璀璨的一名统帅,他的出现,仿佛就是为了匈奴特地出现的!18岁,一战封侯,勇冠三军,被封为冠军侯,武帝元狩二年,霍去病任骠骑将军,这一次,两次征伐匈奴,直接打通了河西地区,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元狩四年,二十一岁的霍去病率兵五万,出代郡,长驱直入两千余里,穿越大漠,歼灭匈奴左贤王部,七万多人,这一战歼灭了匈奴主力!
封狼居胥,直接一战达成华夏历史上最高成就!打的漠南无王庭,打的匈奴哀嚎!
汉朝,自刘邦开朝以来,大汉前几代皇帝,在匈奴身上吃足了苦头,而匈奴,从秦朝以来,一直都对我汉人肆意的杀戮,抢掠,大秦建长城,也只是抵御匈奴,事实上自大秦,到汉武帝这里,我汉人被他们足足抢掠了百年,也整整憋屈了百年!
汉高祖刘邦,杀了韩信以后,他对匈奴展开了大战,韩信若是在,白登之战的结局不知道会是怎样,但韩信死后,刘邦领军,这一战,刘邦大败,白登之围,他被围了七天七夜,差点死在那!后续更是赔钱,和亲,极其憋屈!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历史真的很有意思,霍去病出现了,出现的刚刚好,他出现的早一点,出现的晚一点,都不会那么夸张,但恰好,他出现在汉武帝所在的时代!汉朝前几代皇帝都在积累国力,这为汉武帝积累了大战的资本,而汉武帝是难得雄才伟略的皇帝,其次,汉武帝时期的兵种和汉初时代的兵种不同了,他进化了,因为马镫的出现,他的广泛使用,汉军建立了大规模的骑兵兵团,这才给了霍去病的发挥空间,这才让霍去病能够第一战就绕后奔袭八百里,一战封侯!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但偏偏,这些全都具备了,而从这一年开始,霍去病就开启了属于他辉煌璀璨的一生!这可能就是时代之子吧。
然而这位汉朝最耀眼将领却是天妒英才,这位灿烂如流星的大汉名将,死在了他24岁这一年!他就像特地来大汉一趟,为大汉镇压匈奴,为汉朝出一口憋在胸口憋了百年的恶气就离开了,他就像是一颗流星,出现的绚烂,消散的快![嗒啦啦2_AWSL][嗒啦啦2_AWSL][嗒啦啦2_AWSL]
李广,飞将军李广,将门出身,善骑射,历任7个郡的太守。其平吴楚之乱,名声显扬;抗击匈奴,使匈奴数年不敢侵犯。前119年,漠北之战中,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这里说下霍去病为啥能把匈奴打的嗷嗷叫,还能准确找到路,因为霍去病手下很多兵都是匈奴人)。唐朝皇帝李渊、李世民追其为先祖,宋徽宗追尊李广为怀柔伯。
李陵,飞将军李广长孙。 擅长骑射,爱护士卒。初以祖勋,授予侍中、建章宫监,迁骑都尉。天汉二年,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得知汉武帝夷灭三族,将太史令司马迁处以腐刑的消息,心灰意冷,投降匈奴鞮侯单于,迎娶公主为妻,封为右校王,管理坚昆地区。汉昭帝即位后,拒绝大司马霍光迎接回国计划。 元平元年,老死于匈奴
主父偃,主父偃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主父偃抵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并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推恩令)。后因胁迫齐王自杀,被族杀。
东方朔,东方朔在汉武帝征召贤士时上书自荐,先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他曾言政治得失,上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汉武帝却视为俳优之言不予采用。主要著作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
董仲舒于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公元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将儒家思想结合社会需要,并融合各家思想,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公元前104年病故,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桑弘羊,西汉时期政治家、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他在汉武帝大力支持下,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其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牵连被杀。
金日磾(jin mì dī),字翁叔,是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后兵败被霍去病俘获。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西汉时期匈奴族政治家。后元二年,汉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封秺(dú)侯。昭帝即位后,他担起了辅佐少主的重任,鞠躬尽瘁,死后被封为敬侯,陪葬茂陵。金日磾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孙后代因忠孝显名,七世不衰,历130多年,为巩固西汉政权,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骞,字子文,西汉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前114年,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张骞出使西域,你就别以为是文官,这货可是也打匈奴的。和卫青,李广混了不少军功,只不过主要成就还是丝绸之路。
司马迁,字子长,司马谈之子,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他家学渊博,三十八岁时,正式做太史令。后因为李陵辩护遭受腐刑。他忍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巨大折磨,为完成他父亲的遗愿撰写《史记》,并于公元前91年完成全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世人称史圣。
张汤, 张汤是个酷吏,他因处置陈皇后、淮南、衡山等谋反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此后,张汤主持刑法,主张用法严峻,协助汉武帝推行盐铁专卖、告缗算缗,打击富贾,剪除豪强,是汉武帝手中的一把极其锋利的利剑,对大汉朝的安稳是功不可没的。
卫子夫,娶一送三的卫子夫
TapTap
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思后或卫思皇后。其原为平阳公主家歌女;建元二年入宫,怀孕后被封为夫人;元朔元年生下刘彻长子刘据(好可惜一个太子,和扶苏,朱标并称最惨三太子),被立为皇后,38年后,遭遇巫蛊之祸,母子被人陷害,不能自明,遂自杀。18年后汉宣帝刘询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思”。
陈阿娇,金屋藏娇的陈阿娇
TapTap
汉武帝刘彻第一任皇后,父亲是第三代堂邑侯陈午,母亲馆陶长公主刘嫖。陈皇后的名字在史书中没有记载,因志怪小说《汉武故事》及唐代类书《艺文类聚》称其名为阿娇,故后人称其为陈阿娇或陈娇。陈皇后母亲对刘彻称帝有功,因此陈皇后在宫中比较骄纵。刘彻专宠卫子夫后,引起陈皇后妒忌。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后被废。她死后,葬于汉长安城霸陵县。
霍光,字子孟,,西汉中叶权臣,政治家,名将霍去病的异母弟(娶一送三,太划算了)。他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辅佐汉昭帝,后主持废立刘贺,拥护汉宣帝即位。前68年4月21日,病重逝世,谥号宣成。
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被后人称为“赋圣”和“辞宗”。司马相如掌握了辞赋创作的审美规律,其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代表作有《子虚赋》《长门赋》《凤求凰》等。同时他与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公孙弘,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为西汉名臣。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职。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孙弘于相位逝世,谥献侯。公孙弘是西汉建立以来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为西汉后来"以丞相褒侯"开创先例。其在职期间,广招贤士,关注民生,并为儒学的推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曾著有《公孙弘》十篇,现已失佚。
石建,字逹階,万石君石奋之长子,汉武帝时期大臣。窦婴、田蚡免去太尉后,汉武帝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庄青翟为御史大夫,用石建为郎中令,石庆为内史。石建忠孝谨慎,自任郎中令后,管理宫内事务。元朔六年,居父丧伤心过度,不久病逝。
石庆,万石君石奋之子,西汉武帝时期丞相,封为牧丘侯。初为齐相,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元狩元年,自沛守为太子太傅,七岁迁为御史大夫。元鼎五年秋,晋为丞相,封为牧丘侯。太初二年去世,谥为恬侯。
汲黯,西汉名臣。字长孺,汉景帝时因为父亲的原因任太子洗马。汉武帝时期,初为谒者,后来出京做官为东海太守,有政绩。被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主张与匈奴和亲。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召拜淮阳太守,卒于任上。
卜式,西汉时期官员。因出资赞助朝廷拜其为中郎,赐爵左庶长,先后升任齐相,赐爵关内侯,御史大夫。元封元年被贬为太子太傅。
郑当时,西汉时期大臣,郑桓公二十二世孙,任侠善交,在梁、楚扬名。汉景帝时,任太子舍人。汉武帝时,历任鲁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相、右内史,后来因在窦婴、田蚡争论中首鼠两端贬官为詹事,后来任大司农、丞相长史、汝南郡太守。
严助,本名庄助,西汉人,严忌之子,也有人说他是严忌的族子。严助是著名辞赋家。他在汉武帝时任中大夫,其后任会稽太守,在太守任上,并未有出色政绩。建元三年,闽越兵围东瓯,东瓯向汉朝告急,太尉田蚡力主不救,严助和他辩论并取得上风,汉武帝最终出兵援救。严助与朱买臣、淮南王刘安交好,而刘安谋反,严助受御史张汤指控,牵连而诛。
朱买臣,字翁子,西汉大臣。汉武帝时,为中大夫,累官至会稽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朱买臣家贫好学,靠卖柴生活。经同乡严助推荐,拜为中大夫。东越多次反叛,朱买臣向汉武帝献平定东越的计策,获得信任,出任会稽太守。约一年后,因平定东越叛乱的军功升官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数年后,朱买臣犯法被免官。不久复任丞相长史。后因诬陷御史大夫张汤事发被汉武帝在长安处斩。
唐都,西汉方士,天文学家。汉武帝元封七年,唐都与司马迁、邓平、落下闳等人共同协作,编制太初历。说个小知识,在天文历法上一直是汉承秦制,汉初一直推行秦历——颛顼历,以10月为岁首。直至汉武帝太初改历,施行新历法。而春节正是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
苏武,字子卿,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刘据,汉武帝刘彻嫡长子,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兄,母为卫皇后。刘据为太子后,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在巫蛊之祸时汉武帝误信谎情,以为刘据谋反,遂发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冤案平反后,汉武帝建思子宫以寄哀思,可惜了吗。
汉武帝在位半个世纪,手下人太多了,盘点不过来啊。[嗒啦啦2_优秀][嗒啦啦2_优秀][嗒啦啦2_优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