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恭入敬有讲究

2022/06/105140 浏览综合
在这个六月,知府大人们将接触明代市井生活的最微末之处——出恭入敬
想必今日知府大人们已在城中再度见到游荡的巧儿姐的身影。巧儿姐此番进城,也是有一件要事需要知府大人襄助。在《江南百景图》中,知府大人只需找到几次游荡的巧儿姐,并赠予她少许建筑材料,便可以获得限时材料“出恭入敬”牌并开启后续任务。当获取“出恭入敬牌”后,知府大人们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通过完成后续任务获得更多“出恭入敬牌”,并兑换家具“木恭桶”,“瓷恭桶”和“金恭桶”。
TapTap
那么,这小小的“出恭”“入敬”牌又是如何与明代市井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呢?​​
出恭入敬
明代学子们每每参加科举考试,就要在贡院里呆上三天两晚,条件艰苦,以至于有学子感慨:“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学子在如此漫长的考试期间,想要方便也是需要获得许可的。为了便于管理,学子们在方便前要先申请获得“出恭入敬牌”,速去速回,不可喧闹打扰他人。此事传到市井街坊之中,久而久之古人便以“出恭入敬”代指如厕。以“恭桶”称呼马桶了​​
市井生活
恭桶即马桶,马桶第一次出现在文字记载中为宋《梦粱录》:“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瀽去。”此时城市经济繁盛,人口密集,故而衍生出了专门处理此类生活垃圾的行当。我国大城市很早就有专人专处清理此类排泄物,同期欧洲大城市则没有,这就导致疾病极易通过粪便传播。城中寻常百姓所用之恭桶多为木制,欧阳修曾在《归田录二》中称其为:木马子。​​
颇有讲究
自明代起,恭桶走出了寻常百姓家,也在官员富商家中流行开来。而世家大族和皇室的恭桶则则颇为讲究,除了木制恭桶外,也有用陶瓷和玉器制作的。这些人家不仅看中恭桶材质,如厕也颇有讲究,会在恭桶内放置草木灰和香料除臭,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就曾写下这么一段话:“俺看小姐一肚子火,你可抹净一个大马桶,待我用栀子仁、当归,泻下他火来”。
TapTap
*西汉·青釉陶虎子 仪征市博物馆
活动详情
TapTap
小小恭桶虽然微不足道,各位知府也莫要笑巧姐无货可卖了。毕竟恭桶的变迁,也是对古人市井生活变化的惊鸿一瞥。出恭入敬,也有讲究
38
2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