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分享】萨巴桑炸角不是韭菜盒子! 3.3版本新增美食原型科普
宝藏2022/12/161766 浏览综合


本期介绍的是须弥食谱的相关原型考据,因为3.2与3.3新增食谱不多,因此放一起说,文章篇幅较短。

萨巴桑炸角(Samosa)
获取地点:奥摩斯港贾汉吉尔购买
samosa是一种油炸的糕点,内馅可口,包括五香土豆、洋葱和豌豆等配料。它可能有不同的形状,包括三角形、圆锥形或半月形,具体取决于地区。咖喱角通常配以酸辣酱,起源于中世纪或更早。咖喱角是一道受欢迎的主菜、开胃菜或小吃,广泛流传于南亚、中东、中亚、东非及其南亚侨民。

单词samosa源自印地语单词“samosa”,最早可追溯到中古波斯语的“sanbosag”,也就是三角糕点。类似的糕点在阿拉伯语中则被称为“sambusak”,另外在中世纪的食谱书有时将其拼写为“sambusaj”。
波斯手稿Nimatnama-i-Nasiruddin-Shahi解释如何烹制咖喱角。

南亚的咖喱角被认为源自中亚的中世纪前身。最早提到咖喱角前身的是阿拔斯王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曾用诗歌赞扬了“sambusaj”。而食谱同样可在10至13世纪的烹饪书籍中找到。在伊朗,这道菜一直流行到16世纪。

13或14世纪,来自中东和中亚的厨师将中亚的samosa引入了印度,他们在皇家厨房为德里苏丹国的统治者烹制这道菜肴。一位学者和德里苏丹国的皇家诗人Amir Khusro曾在公元1300年左右写道,王子和贵族们享用“用肉、酥油、洋葱等制成的咖喱角”。之后14世纪的旅行家和探险家伊本·白图泰也描述了在印度的宫廷用餐, 在第三道菜pulao之前,上了一个小馅饼,里面塞满了碎肉、杏仁、开心果、核桃和香料。
《Nimatnama-i-Nasiruddin-Shahi》是为印度中部苏丹国的统治者创作的中世纪印度食谱,其中同样提到了制作萨摩萨的方法。16世纪的莫卧儿文献《Ain -i-Akbari》也提到了咖喱角的配方,描述为“印度人称之为sanbúsah ”。

蔷薇奶糊(Rose Custard)
获取地点:须弥城咖啡馆恩忒卡处购买
根据英文名可以翻译为玫瑰奶油冻,恰好是印度风格的甜品,也是diwali(排灯节)这个节日的特质甜品。

Diwali又称印度排灯节,是一种达摩教庆典和印度教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印度教中,它通常持续五天(或在印度的某些地区为六天),它象征着精神上的“光明战胜黑暗,善良战胜邪恶,知识战胜无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