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大国风潮的小国创新设计——Tatra AT

各位指挥官周末好呀,新一年的放卫星活动又开始了!让我们看看2023年度第一颗上天的是哪个钢舞姬呢?
提到,二战前的捷克,军迷们心中多半是:“国土面积在一众欧洲列强面前稍显狭小,但是机械制造业却异常强大”的印象。其二战期间最著名的38(t)轻型坦克,底盘设计十分出色,连德军都爱不释手,基于该底盘的魔改方案层出不穷!此外,捷克的工厂在二战期间也负责了很多德国主力坦克的改装生产工作,其技术能力可见一斑!不过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并不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坦克,而是一个非常冷门,但是设计理念却领先了大国十多年概念坦克——Tatra AT!(感谢格里伦贝格同学提供的相关资料)

该方案是由参与突破坦克项目竞标的泰脱拉公司于1936年8月提出的。全名是“Projekt tanku s otáčivou věží a pevným nástavkem(带有旋转炮塔和固定延伸的坦克项目)”,后世一般称其为Atypický tank Tatra(泰脱拉非常规坦克)。
由于在传统坦克的布置方案中,驾驶员自身的视野受限,常需要车长介入帮助观察,进而影响车长在战斗时的专注度。此外,传统设计中,动力舱紧邻战斗室,发动机废气和火灾的发生也会对车组人员进行干扰。
而泰脱拉的设计师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驾驶员的坐席放在了位于全车最高处的固定瞭望塔中,通过一个空心柱与车体链接。主炮塔在固定瞭望塔下方独立旋转,内部安放有其他乘员的坐席,如此以来车组乘员就全都处于炮塔的保护内,即便车体其他部分发生击穿,爆燃等状况,炮塔也会对乘员们提供安全的防护!!

怎么样,这个设计大家是否似曾相识呢?目前在游戏中已经出现过的,毛子的416工程与阿美的克莱斯勒K,都是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案的!而毛子和阿美的这两款坦克均是在二战之后才出现的!不得不说,这一波绝对是捷克站在了潮流前线。
虽然Tatra AT方案在当时被划分为重坦,但其实其保护全体车组人员的炮塔,全向厚度也仅有50mm,顶部供驾驶员容身的瞭望塔侧面还要更低一些,只有45mm,不过由于有倾斜角存在,因此防护性能和下面的主炮塔也差不多。车身厚度也在50~45mm左右,虽然以现在标准看来也就刚达到中坦的标准,不过按照30年代的反坦克炮能力来衡量,不折不扣是个“铁憨憨”了!

Tatra AT方案在1938年时获得了专利权,但是由于捷克正在被大嘤与法鸡强拉硬拽着,打算献祭给三德子,国内早就一片乌烟瘴气了,实在没精力将这个项目完成。加上416工程在隔壁大型线上军事社交兼低血压治疗游戏中率先亮相的缘故,Tatra AT这个使用全方位炮塔方案的前辈反倒是变得默默无闻了,搞不好还被某些WOT玩家倒打一耙,说蹭人家416的热度,颇有些了画圈内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