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入东汉】云台二十八将耿弇的传奇一生

名将耿弇:他一生不败,平定四十六郡,攻破三百余城,功勋卓著且得以善终 东汉永
平年间,自天华夏大地重归一统已有二三十年,此时河清海晏,一派盛世之景。触景生情的汉明帝刘庄为了追感当年跟随光武帝刘秀一同平定天下的功臣们,命人将三十二人的画像悬挂在南宫云台,其中的二十八人对应着二十八星宿,这便是云台二十八将的由来。

然而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却有一位特殊的存在,他虽然仅仅名列第四,但却是唯一一个在后汉书中单独成传的人,他就是两汉之交的传奇名将耿弇。
他以弱冠之年跟随刘秀征战四方,在十几年的军事生涯中,耿弇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成为千古流芳的著名军事家。清末民初著名学者郑观应称其为“才将”,耿弇文韬武略俱全,这一评价当之无愧。
年少立志
耿弇的父亲耿况是一位经学名家,他自小便跟随父亲学习。一次耿弇看到郡尉在选拔骑士,只见校场上扬旗鸣鼓,骑士们纵马骑射,往来驰骋,他不禁心生向往,从此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时值新莽末年,天下早已烽烟四起。没多久更始灭新,更始朝廷便开始大肆更替官员,由于耿况是王莽政府所委任的官员,他愈发不安。
为了家族的前途,年仅二十一岁的耿弇辞别父亲,打算前去拜见更始帝刘玄以求自保。没想道半路上却出了变故,一个叫“王郎”的算命先生,谎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在赵王后裔刘林拥戴下,于邯郸起兵

会王郎诈称成帝子子舆,起兵邯郸——《后汉书》
此时不少河北百姓不明就里,纷纷归附,于是耿弇的随从孙仓、卫包便也鼓动他去归顺王郎。
耿弇闻言呵斥道“:王郎欺世盗名之徒,必将败亡。我到长安为国家献策,陈述渔阳、上谷兵马的用处,返回后兵出太原、代郡,也就是几十天的功夫,届时以骑兵突袭乌合之众,必如摧枯拉朽。我看你们如此不识时务,族诛之祸就在眼前了!”
然而耿弇最终却也没去成长安,当他听说更始政权的大司马刘秀正在河北卢奴时,便先前往拜见。没想到一番谈话后,耿弇当即就被刘秀的才学风度所折服,此刻他当即意识到:眼前之人才是天命之主!
于是耿弇没有投靠其他的强大势力,偏偏选择了此刻名气虽大但势单力孤的刘秀,此等洞察幽微的眼光,真令人惊叹不已。
而这次君臣相会,也让刘秀也对这个年少大志的青年另眼相看,称赞耿弇——“是我北道主人也!”随后耿弇在刘秀麾下,也不负期待,在平定河北的一系列战役大放异彩
平定河北
当时王郎盘踞邯郸,实力强盛。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耿弇为刘秀集团的发展做出了关键规划。他提出渔阳彭宠是刘秀的同乡,上谷太守耿况则是他的父亲,有了这两大助力,便可以组织一支精锐骑兵,届时王郎不足为虑。
这便是当年耿弇在斥责两名手下时的规划,如今时机已经成熟,他终于可以将其付诸实施了。刘秀也早就看出,这个年轻小子本事非同一般,所以,尽管手下众将都不太同意耿弇的意见,但刘秀却力排众议,让耿弇独领一军,直接负责了幽州的军事。
随后,耿弇的计划果然成功了,他在渔阳、上谷二郡各自征调了突骑两千,步兵千人,人数虽少,却是长期镇守北方的边军精锐。

于是耿弇便统率这只人马,如猛虎下山一般席卷河北,斩首王郎手下将校四百余人,歼灭军队三万以上!一口气平定了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的二十二个县,随后又在广阿县与刘秀主力会师,一举攻克邯郸!
此后,见刘秀在河北已经成了气候,更始帝刘玄对他愈发猜忌,于是企图让他放弃兵权回长安做官。耿弇闻讯立刻来到刘秀床前进谏,表示自己愿回幽州继续征调军队以成大事,而刘玄的诡计则万万不能听信。
这番话正合刘秀之意,于是令他和吴汉北上幽州征兵。不久耿弇率军再次南下,转战河北各地,击破各路起义军,帮助刘秀彻底平定了河北。

家族危机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彻底和更始政权决裂。随后他拜耿弇拜建威大将军,好畤侯,食邑两县。然而平静的背后,新的危机却悄然浮现了。
由于大臣朱浮的构陷,加之封赏没达到预期,渔阳太守彭宠起兵叛乱,而这就牵扯到了耿弇之父——上谷太守耿况。
彭宠和耿况情况类似,都是在刘秀危难之际伸出援手的人,但由于他们并非刘秀的嫡系,因此所得的恩宠有限,于是彭宠便以此为由劝说耿况和他一同作乱。
这件事令耿弇的处境非常尴尬,虽然他主动请缨前往渔阳平叛并得到了许可,但耿弇转念一想,自己的父亲还没有洗清嫌疑,自己的兄弟也不在国都,在没有人质的情况下,皇帝能放心吗?于是便请求回洛阳去。
耿况听说此事后深知儿子的难处,于是当机立断派耿弇的弟弟耿国入京做人质,成功解除了这次信任危机。
免除了后顾之忧后,耿弇得以将全部精力投入战场。当时彭宠军力强大,拥兵数万,又有两千多匈奴骑兵助战,但汉军在耿弇的指挥下连战连捷。

由于前线不断失利,彭宠变得愈发疑神疑鬼,终于祸起萧墙,为家奴所害,而彭宠之乱被平定后,河北自此便成了刘秀稳固的大后方。
横扫齐鲁
平定河北后,汉军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割据齐地的张步政权,于是耿弇又受命出征,效韩信故事。
耿弇先渡济水,不到半日便攻下祝阿,初战告捷。随后,耿弇敲山震虎,故意放齐地的败军逃往钟城,钟城的守军见祝阿失守如此之快,惶恐无比,守军当即溃散,于是耿弇毫不费力,又进驻钟城

弇度河先击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后汉书耿弇传》
随后,耿弇又运用调虎离山,围城打援之计,扬言三日后全力攻击要地巨里,引得敌军仓促来援,随即设伏,得以斩杀张步麾下的大将费邑,加之声东击西,又接连攻克齐地坚城历下(今山东济南)、重镇临淄。
一系列操作,堪称行云流水,深得用兵之法,其果决善断,展现出了不符合其年龄的老辣。
然而齐地的大军阀张步不信邪,他为人自傲,得知此刻耿弇只有五六万人,自衬麾下尚有十余万齐地精兵,大怒之下,当即率领大军前来,攻夺临淄,意图一战定乾坤。

耿弇当即意识到此战的重要性,他意志坚决,当即率军出战,此前他登上高台观望,发现张步侧翼薄弱,于是作战时,果断率精兵与骑兵猛攻张步侧翼,哪怕腿上中箭,也毫无沮丧之意,顿时让汹汹前来的张步,当即受挫不已
而到了第二日清晨,有消息说刘秀率援军前来支援,属下提议等到援军到来再出战,但耿弇慨然说道:天子都亲自来了,我们做臣子自当好酒好菜招待百官,怎么能留下贼人给天子徒增烦恼!
于是耿弇带伤再次出战,令士卒大受激励,汉军随即与张步军从清晨一直杀到黄昏,杀敌无数,再一次大破张步军!

“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酾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贼虏遗君父邪?”
汉军作战意志如此坚定,让张步惶恐不已,加之己方大军尸满沟壑,两次交战都大败而退,随即犹豫之下,只得趁夜色撤军,但没想到耿弇早设下埋伏,再次激战后,张步军伏尸进百里,狼狈地逃回剧县,胆气尽失,最终彻底败亡。
这次临淄会战是双方的一次主力会战,更是两军将帅战斗意志的检验。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耿弇临危不惧,作战极其坚定果决,最终以少胜多,杀伤大量敌军,缴获钱粮物资无数,光是运送辎重的马车就超过两千辆,充分体现了他过人的军事天赋。
于是,当刘秀赶到战场后,战局胜负已分。对于耿弇出色的战绩,坚定的作战意志和指挥,刘秀也大为钦佩,甚至称赞他平定齐地的功绩,足以和当年的韩信相比,但难度上甚至可以说超过了韩信

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
得以善终
在刘秀麾下,耿弇又随亲征大军讨伐陇右隗嚣,立下赫赫功勋,为东汉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朝廷内部本就有河北、南阳两大集团,刘秀出身南阳,自然而然成了南阳集团的代言人,为了权衡,不得不对河北集团进行抑制。在这样的背景下,耿弇率军出征的机会开始逐渐变少了。
这种倾向从平定赤眉军之战期间开始初现端倪,在开始的几次战役中都未曾见到耿氏家族成员的身影,即便后来因为主持战事的邓禹久战无功被迫重新启用耿弇,但仍令其受到邓禹的节制。
后来彭宠之乱期间,耿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表现就充分体现出这种微妙的局面。 平定陇右隗嚣后,耿弇结束了自己的军事生涯,此后河北势力逐渐退出了光武政权的军事舞台。
在弟弟被遣归封地后,耿弇于得到上大将军印绶,耿氏家族的军事话语权基本被剥夺。
然而耿弇却不只是个武夫,他深谙权谋政治,也懂得自保之道。当年彭宠之乱时家族的危机让他经受了洗礼,于是这次便游刃有余。他从未表示不满。这样的态度让光武帝非常满意,对其继续信任有加,故耿弇虽功高震主却得以善终。
建威之功
后汉书说耿弇“”屠城三百”,这是耿弇的一大争议,在一些人看来这是耿弇的一大污点。
事实上,屠这个字并不只有杀一个意思,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提到:“屠,刳也”,也就是破开、剖开之意。在某些语境下,“屠”和“破”的意思是相同的,并不是屠杀的意思。
史书中便有这样一个案例,都是刘邦攻陷咸阳一件事,但《史记》说“沛公已破咸阳”,而《汉书》说“沛公屠咸阳”,这里的“屠”明显就是破的意思。
说到这里,答案就很明显了,此屠并非彼屠,而耿弇很可能也没有如此残暴的行为,更多的可能,是史家对这一名将的夸耀之说
而耿弇征战一生,功勋卓著且从无败绩,不愧是为千古传诵的名将。他知进退、识时务的人生智慧也值得后人去学习。论其用兵之道和一生概括,也许可用临淄之战后,光武帝对他的称赞加以表述:
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官方邀稿作者:握中悬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