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碴子”味的悬疑喜剧,一串感概万千的东北旧事
2023/03/06352 浏览综合


“我曾经年少轻狂打打杀杀,看清辽北地区著名狠人”
“如果你悬崖勒马,我保证你回头是岸,如果你执迷不悟,我必将让你苦海无边。”

彪哥简短的一段犀利话语,展露出来自“成功人士”的威压。在《马大帅》中,他文若徐志摩,经典语录层出不穷;武若陈子正,一招“鹰儿挠”更是练得炉火纯青。

他自称“辽北著名狠人”“本市几场知名恶战的始作俑者”,却总能被人锤得鼻青脸肿,作揖求饶;他即使兜比脸干净,也要把东北倒骑驴坐出加长利肯的感觉。

他冬瓜长相,葫芦身材,说话磕磕巴巴且满天胡话,做事装腔作势、纸上谈兵,时不时就要捅出什么幺蛾子。这样的一个人物,似乎怎么看都令人厌恶,但“彪哥”形象却实打实地刻在观众心中,以致19年过去了,这个角色依旧是网友二创的宠儿,那个咋咋呼呼又虎头虎脑的形象太令人深刻了。

“反正你就慢慢跟我处,处不好你自己找找原因”
因此当我得知另一个平行时空中国的“老年彪哥”身陷囹圄,尤其是在“连环杀人案”“闹鬼”“外星人”等劲爆关键词时,不由为他捏了一把汗,而一切都要从最近范伟主演的一部网络悬疑喜剧——《立功·东北旧事》(以下简称《立功》)讲起。

一“彪哥”的晚年生活
时间退回至1990年,“安全感”拉满的老年彪哥在小城双鱼市的暖水瓶厂内保卫科工作。岁月也掩盖他往日的锋芒,如今他也已经是个小老头了,但深入他骨髓的那股“诈唬”劲却从未消散,他依旧是那个好面子的热心肠。

那根儿烟与那个经典招式
想帮小孩追回被抢的钱,却惨遭三个中学生“又抢了一遍”,为了挽尊,又自己掏钱“封口”了孩子。

这TM8岁?
答应女知己为其弟弟在厂里谋个差事,满口应承却又毫无门路,因此他便想以“立功”为契机,让警察外甥将自己介绍到公安局做临时工,让外人看到自己“高升”之余,还能将自己在厂内的岗位留给女知己弟弟,由此便也有了这条贯穿剧集始终,彪哥力求“立功”的故事主线。

围绕这条主线,城内外三股黑恶势力为抢夺“闹鬼”山上传说黄金所产生的斡斗,竟都与彪哥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个曾经搅弄风云的“辽北狠人”再度出山,一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立功大戏拉开序幕——“老年彪哥探案实录”正式上演……

作为一部悬疑喜剧,《立功》在“喜剧”与“悬疑”两个层面都下足了功夫。
从“喜剧”层面讲。近些年,式微的东北喜剧已鲜少走入公众的视野,广泛活跃于网大舞台的时下作品,充斥着刻意营造的笑料与强塞的网络包袱,弄巧成拙的同时,令人生厌。曾经那个属于“黑土”与“彪哥”的东北喜剧早已远去,后继者们的时代似乎遗忘了东北喜剧的灵魂:
“天然的笑料来自东北人根植于生活的豪爽与幽默”

剧中除了少数设计的幽默场景外,大多的搞笑桥段都出自范伟与大潘这对舅甥间日常对话。这种贴近东北人现实生活的吐槽与互损,营造了一种恰如其分的喜剧氛围。导演曾提到过,剧中多数演员都土生土长自东三省,从根儿上就眷恋着这片土地的文化与习俗,他们对角色也都有着自己的小设计,表演时临场的发挥,为剧集增添了厚实的喜剧质感。

既有东北喜剧老将范伟,也有接棒的青年喜剧演员“大潘”,同时还有活跃于短视频平台的新生代东北籍网红百乔、李会长等
在“悬疑”层面。导演查慕春也是做足了功课,他坦言,《立功》的剧作阶段参考了诸多美剧,也借鉴了科恩兄弟和盖里奇的导演作品。力求突破传统电视剧叙事模式,用一种多线共行叙事,交叉汇集的剧本结构去讲述这个诡谲的故事。

故事开篇便铺开了一张巨大的剧情脉络网,明暗多线盘亘交织,在发展中交汇,于交汇中前行。从外部看,它宏大完整、线路清晰,是一个属于“双鱼河市”的怪诞故事;在内部瞧,它线索连携、丝丝入扣,用一种“黑色喜剧”的形式演绎出了藏于角色基底的宿命感。

尤其是在前半部分,各色牵涉其中的人物悉数登场,剧集精准把控了并行多条线间的流畅视角切换,比如:
“彪哥”来到百货商城为女儿选购生日礼物,恰巧遇到了另一条故事线上捡钱的笨贼在“报复性消费”,二者毫无交集,也并不会产生关联,却能在观众感叹缘分偶然的同时,完成叙事主角的悄然交接。

这种极度丝滑的观感,将剧情铺设的悬疑感层层递进的同时,也引着观众的注意力向剧情的更深处前行,当观众恍然觉察时,已是剧情落下了令人惊叹的一笔。
正是如此精妙的结构与跌宕起伏的剧情,令不少网友将其看作中国版的《冰雪暴》。

《冰雪暴》由《绝命毒师》导演亚当·伯恩斯坦指导,同样讲述了一个普通小镇因一名杀手的来到,引发了一洗了惨绝而又冷酷的连环案件。故事因精彩的剧情,对人性的探讨与刻画,收获了无数好评,第一季在豆瓣评出了9.0的高分。
事实上,比肩《冰雪暴》尚且有些夸张,但优秀的剧本结构确实拉高了观众们的期待,如若能安全着地,即便成不了经典,也绝对算得上一部佳作。然而,《立功》用“烂尾”又一次向我们证明了:
“牛仔裤跳芭蕾的后果,不是扯到淡就是扯裤裆。”
受多方面的影响,国内的网剧往往在内容体量有所受限,时常要因整体的完整性而对部分情节或设计进行取舍。而调子拉高的《立功》却给人一种“贪多嚼不烂”的既视感,一股脑地塞进人物塑造、多线并行,镜头语言等各种想要的元素,却在更加细节的处理上做不到收放有度。

拿彪哥的女儿举例,剧集有意让父女间的误解成为推进彪哥执意“立功”的一大动力,但逼仄的剧情空间实在难以挤出一席之地去描绘父女情感,加之整体脉络又需要两人去推进各自的故事线,使得父女俩在剧情3/4才草草见了一面,且二人见面的核心目的依旧是:交换信息,推进剧情。

有着同样弊病的还有剧中的一众反派,出场便霸气外露的“延边五虎”气势十足,不修边幅的脸上挂着蛮横与狠毒,阴鸷的眼神似乎在向观众宣示:双鱼河,你们的皇帝来了。

然而,装B的后果就是沦为了“虎逼”,老五被摔昏迷、老四被摔成痴呆、老三……兄弟五人最终无人生还。对于这些反派,剧集并未对他们的来历背景做过多交代,他们的兄弟情也仅局限于浅显表面,这些角色完全是为了坏而坏。
流于表面的情感刻画;细枝末节地无用塑造,都让观众难以用零星的人设碎片拼凑出完整人物,过于扁平化的形象,不仅让角色赢不得观众喜爱,也令刚烘托起的情感氛围荡然无存,一些人物几乎成了推进剧情的“纯工具人”。

而“贪得不厌”的另一个下场,便是剧情难以从容收束后的丢盔弃甲,草草收场。
贯穿剧集始终的“老妖山黄金传说”,一直是萦绕在剧中人物与观众心间的巨大谜团,剧中方才揭露冰山一角,便已经是诡闻迭起,玄而又玄。彪哥的“外星人采金野闻”又为它镀上了一层魔幻的外壳,种种假说都让人以为剧集结尾会突破类型剧框架,像《三体》一样,与外星文明来一场跨越光年的神交,然而……
一切牛鬼蛇神终将逃不开唯物主义的铁拳。
“发癫”故事的背后,一切都是日本侵略者曾留下的神秘病毒使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病毒?没讲清;日本人的实验室长嘛样儿?没看见;那传言中的黄金呢?我不到啊。总之,就是观众别问,再问可就不礼貌了。

基本处于“被动无能”状态的警察,在结尾处成了清扫战场的有力工具。实在忍不住吐槽的是:警察开着警车去荒无人烟的深山执行秘密抓捕,为了展现事态紧急,他竟然开了警笛……结果果不其然被嫌疑人听到了。
尾声,协助警察办案的彪哥终于如愿立了功,在全厂的表彰大会上出尽了风头,而这一切的怪诞故事则被彪哥撰写为了科幻小说《妖山志异》,终为这出荒诞的东北悬疑喜剧画上了一个句号。

中国科幻元年大捷!老年作家“彪哥”走上科幻写作之路
二烟囱下的旧时代
事实上,大部分观众都同我一样,最初是奔着“彪哥”而来,但在追剧过程中被剧情所吸引,虽然结局有所“烂尾”,但对于一部相对小成本的网剧而言,其确实迈出了勇于尝试的脚步,因此没必要过分苛求。至少那些用心的布景与细节,又带我们回顾了那个属于工厂时代的东北。


工厂内常召开的表彰大会,奖品往往都是厂子自己生产的产品
剧中所还原的1990年的东北,正处于国企改革,下岗热潮的前夕,相对完备的重工业基础,令这里工厂林立,工人众多,甚至一些大的厂区会有独立的医院、幼儿园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就像剧中展现的镜头,故事的主角身穿深蓝工服挤在人群中,并没有什么特别,正如导演所说,范伟老师印象中的90年代东北,大部分人都喜欢端起铁饭碗做工人,进体制是件特别光荣的事,那是一个属于工人的时代。

由南方沿海长途奔袭而来的新奇事物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人们的视野,各式各样的故事书、小人书,漂亮花哨的衣服,婉转动人的磁带歌曲,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符号,那是一个充实而又充满生活趣味的年代。依厂而居的家属院内集体荣誉感强,认同感高,家长里短间都透露出浓浓的生活烟火气儿。

然而,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人肩膀便是一座山。据相关数据:1997-1998年国企改革过程中,黑龙江省有近148万国有企业工人下岗,下岗热潮令无数站在时代转角的普通家庭手足无措,他们都曾将工厂视为一生的归宿,然而,一切都变了。

没了抱团取暖的公共保障,每个家庭都像是暴雪中岌岌可危的独行者,随时可能溺毙于风雪中,面对家庭毫无收入的窘境,有人争抢着微薄薪水的苦力,也有人迫不得已出卖身体,对许多家庭来说,时代流下的一滴悲戚的泪,却成了他们的至暗时刻。
由此我们能在许多影视作品中看到那个时代东北的影子,像前两年爆火的电视剧《人世间》《你好李焕英》《钢的琴》《白日焰火》《平原上的莫西》等。
一方面,冷峻的重工业与适者生存的奥秘自然奇妙共生,加之无数待业的好勇斗狠之辈,让这片黑土地上滋长了一股“蛮劲儿”,令其成为了悬疑片钟爱的宠儿;另一方面,时代的转折阵痛,与东北人的豁达坚韧,本身就具有戏剧性,而那段令人触及即痛的遥远回忆,也同样承载着人们对一个时代生活的感慨怀念。

远远望去,那些巨大的烟囱破旧而荒芜,但在某个朝气蓬勃的年代,它亦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

设置星标
观看精彩文章不迷路!
点击关注,我们想和你聊聊电子游戏和这个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