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芭比》:肯没必要道歉

2023/8/32078 浏览综合
TapTap
大家可能知道手谈姬去看《芭比》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两名up主的影响,因此,手谈姬是带着“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的预期去观看芭比的。而由于以下评论,文章更倾向于讲肯。
TapTap
1、用流量密码,写命题作文
女性主义是具有时代性的议题,以此为旗号,依附在“女性主义”之上的商业运作,近几年越发明显起来,我们看到迪士尼要翻拍《小美人鱼》等公主动画,国内也有导演趁机拍出了《消失的她》这种打着女性旗号的电影。
TapTap
一种给《芭比》打满分好评的论调是,因为《芭比》所讨论议题,所以有必要扩大其影响力。手谈姬理解这种做法,但考虑到其既然是时代议题,那么或许不需要这种站队意图的打分,未来有关题材的、更加深刻的作品依然会诞生,过去也有。
TapTap
《芭比》首先是一部不错的商业片,它是由华纳、美泰等公司注资拍摄的真人电影,美泰就是制作“芭比娃娃”的玩具公司,这部电影在几经辗转后,由格蕾塔·葛韦格与其丈夫进行导演和编剧。可以理解为“高达”和《水星的魔女》间的关系,《芭比》同样是一部广告片。
TapTap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能理解导演格蕾塔是存在创作限制的。即使她说剧本冒犯处过多,让资方无暇顾及,但手谈姬感受到,电影中有些地方的用力像是打在了棉花上。
最让姬意难平的是电影结尾部分,芭比和肯和解得略显轻率,似乎消解了历史上女权运动的艰难。当芭比和肯们意识到芭比世界的制度问题的时候,却无法意识到创造芭比世界的美泰公司才是真正的元凶,电影没有展现深层的结构性问题,反而是美泰老板说“我也想和下属挠痒痒呀”。
隔靴搔痒,大概如此。
TapTap
2、肯应该向谁道歉?
在电影中,“芭比世界”的设定是,芭比们位居主宰地位,而肯则处于下层阶级,这既是父权制的一种倒转,又是现实中“肯玩具”是芭比玩具的依附品的一种呼应。
TapTap
“罗比芭比”和“高司令肯”来到了现实的美国,在两人分头行动的时候,肯通过观察误以为父权制给自己带来了接纳包容和尊重,他将这种“父权制”带回了芭比世界,并将芭比世界改造成了他所想象的样子。
之后回到芭比世界的罗比芭比等人则解除了芭比们的洗脑,但也意识到了旧制度对于肯的压迫。
TapTap
那么肯为什么要道歉呢?
是为肯处于下层阶级而道歉吗?
是因为肯身上散发出的有毒男性气质道歉吗?
是因为肯承担了剧情上某种“反派”的角色而道歉?
TapTap
姬认为,肯没必要道歉,肯的油腻表现更像是一种笑料,而肯作为被压迫者自然是没必要道歉的。既然是一种身份的倒转,那么肯的处境和现实中的女性又有共通性。
TapTap
一些美国人评论肯的行为与“美国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1960-1980)”有相通之处,该运动主张女性在社会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但被批评忽视了女性个体之间的差异。肯的问题,更多是自身的局限性所带来的。
在这个层面,肯甚至不能完全代表男性群体。
TapTap
真正的弱势群体或许不该用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对立来区分,在父权制下,男性也是男性压迫的对象(看看隔壁《封神》纣王怎么对他儿子的)。因此,应当改变的,是不平等的社会结构。
而不是成为被引导下的网民互喷。
TapTap
迷影至下表示,“生而为肯,我很抱歉”是他因《I'm Just Ken 》这首歌而衍生出来的玩梗行为,这首歌在含以上表达的是某种身份认同,而电影中出现这首歌很大程度是高司令的强烈要求。
TapTap
3、场外批判
《芭比》是一部在营销上很成功的电影,即使电影中存在着消费主义批判,它却能给美泰公司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即使电影中存在“父权制没有瓦解,只是更隐蔽了”这样的讽刺,电影依旧选择了“更为温和”的处理手段。
TapTap
它不够深刻,但梗足够犀利,当它在电影中一遍遍提到“父权制”时,《芭比》确实成为了一颗电影院中粉红色的核弹。
TapTap
对于电影《芭比》的视角是多样的,手谈姬在这一周的时间内看到了多样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解读,这部电影采用了歌舞片的处理手段,让剧情的逻辑在夸张的歌舞和表演中消解。影片中关于女性主义的高喊,不出意外,“资本”可以看到其中更多的发挥空间。
一些营销行为属实有毒。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在这部电影中加入了大量的“迷影梗”,明明挺有意思的,“迷影至下”却压根不管,真可惜。
TapTap
至于闹出节奏来后清一色的2级福建小号,似乎又让观众们产生了对于B站处理能力的怀疑,水军请的来,那播放时长呢,也能操作?哦几周过去还没出啊,那没事了。
TapTap
晚安。
TapTap
boom
TapTap
51
4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