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65 浏览综合
090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玄宗夫子何为者, 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 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 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 当与梦时同。
关注《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作者: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 。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在任知县期间,深入民间访问疾苦,视百姓如家人父子;断案时,还没有笞责,他已先落泪,令人感悟。为了预防灾变,他还捐私银兴修水利,以保农业丰收。每当卸任之时,百姓攀辕哭泣,为他送行。直至告老还乡,仍两袖清风,囊橐萧然。在任期间,鉴于当时通行的《千家诗》“工拙莫辨”,他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终告完成。该书选入75位唐代诗人及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0首。刻印时又补入了杜甫的《咏怀古迹》3首。由于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风格各异,富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刊行后广为流传,“几至家置一编”。乾隆四十三年孙洙卒于无锡,终年67岁,葬城南陈湾里。孙洙能诗善文,尚有《蘅塘漫稿》、《排闷录》、《异闻录》等著作传世。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内容提要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作品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精彩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延伸阅读 《千家诗》由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编辑的蓝本增删而成,从宋代至今,在民间流传很广,是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所选诗为唐宋两代的作品,大多文采晓畅,易于吟诵。 《全唐诗》在康熙四十五(1707)年,由彭定求、沈三曾等编校而成,收诗4.8万多首,作者2000余人,是自唐到清内容最丰富的唐诗总集。此后,由于敦煌文书的出土以及新的唐诗的发现,《全唐诗》得以更加完善,又增加了数千首唐诗。 《唐诗别裁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8)问世,由江苏苏州人沈德潜编辑而成,这部书重点突出了沈德潜的文学思想,在清代的文士间影响较大。 全本共有三百又二十首诗,原由蘅塘退士选辑,分为六卷。
五言古诗001 感遇其一张九龄孤鸿海上来, 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 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 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 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 弋者何所慕?002. 感遇其二张九龄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003. 感遇其三张九龄幽人归独卧, 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 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 人谁感至精?飞沈理自隔, 何所慰吾诚?004. 感遇其四张九龄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 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005.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 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006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007 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008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 决眥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009 赠卫八处士杜甫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 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010 佳人杜甫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 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 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 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 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 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 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 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 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011 梦李白之一杜甫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012 梦李白之二杜甫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013 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闻, 白云无尽时。014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圣代无隐者, 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 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 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 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 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 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 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 勿谓知音稀?015 青溪王维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016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 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017 西施咏王维艳色天下重, 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 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 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 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 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 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 效颦安可希?018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 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019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 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020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 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 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 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 孤琴候萝径。021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高卧南斋时, 开帷月初吐;清辉淡水木, 演漾在窗户。苒苒几盈虚? 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 是夜越吟苦。千里其如何? 微风吹兰杜。022 寻西山隐者不遇邱为绝顶一茅茨, 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 窥室惟案几。若非巾柴车? 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 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 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 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 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 何必待之子。023 春泛若耶溪綦毋潜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024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 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 西山鸾鹤群。025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岑参塔势如涌出, 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 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 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 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 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 奔凑如朝东。青槐夹驰道, 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 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 万古青蒙蒙。净理了可悟, 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 觉道资无穷。026 贼退示官吏并序元结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 去。明年,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 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史何为忍苦徵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昔岁逢太平, 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 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 日晏犹得眠。忽然遭时变, 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 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 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 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 岂不如贼焉?令彼徵敛者, 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 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 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 归老江湖边。027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兵卫森画戟, 宴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 逍遥池阁凉。烦痾近消散, 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 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 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 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 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 意欲淩风翔。吴中盛文史, 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蕃地, 岂曰财赋强?028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凄凄去亲爱, 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 残钟广陵树。今朝为此别, 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 沿洄安得住。029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今朝郡斋冷, 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 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 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030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客从东方来, 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 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 扬扬燕新乳。昨别今已春, 鬓丝生几缕。031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 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 冥冥日沈夕。人归山郭暗, 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 听钟未眠客。032 东郊韦应物吏舍跼终年, 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 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 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 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 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 慕陶真可庶。033 送杨氏女韦应物永日方戚戚, 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 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 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 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 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 事姑贻我忧;赖兹托令门, 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 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 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 见尔当何秋?居闲始自遣, 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 零泪缘缨流。034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汲井漱寒齿, 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 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 忘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 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 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余, 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 悟悦心自足。035 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 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五言乐府036 塞上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 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 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037塞下曲王昌龄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038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 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039 子夜四时歌 春歌李白秦地罗敷女, 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 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 五马莫留连。040 乐府李白子夜四时歌 夏歌镜湖三百里, 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 归去越王家。041 子夜四时歌 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042 子夜四时歌 冬歌李白明朝驿使发, 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 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 几日到临洮。043 长干行李白妾发初覆额, 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 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 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 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 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 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 猿鸣天上哀。门前迟行迹, 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 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 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 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 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 直至长风沙。044烈女操孟郊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贞妇贵殉夫, 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 妾心井中水。045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辉?
046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047 古意李颀男儿事长征, 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 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 须如蝟毛磔。黄云陇底白雪飞, 未得报恩不能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七言古诗048 送陈章甫李颀四月南风大麦黄, 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 嘶马出门思故乡。陈侯立身何坦荡? 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 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 心轻万事皆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 有时空望孤云高。长河浪头连天黑, 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 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 罢官昨日今如何。049 琴歌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 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 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 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 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 敢告云山从此始。050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蔡女昔造胡笳声, 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 汉使断肠对归客。古戍苍苍烽火寒, 大荒沈沈飞雪白。先拂声弦后角羽, 四郊秋叶惊摵摵。董夫子,通神明, 深山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 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 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 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静其波, 鸟亦罢其鸣;乌孙部落家乡远, 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 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 野鹿呦呦走堂下。长安城连东掖垣, 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 日夕望君抱琴至。051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李颀南山截竹为觱篥, 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 凉州胡人为我吹;傍邻闻者多叹息, 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 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 九雏鸣凤乱啾啾。龙吟虎啸一时发, 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 黄云萧条白日暗。变调如闻杨柳春, 上林繁花照眼新。岁夜高堂列明烛, 美酒一杯声一曲。052 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053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 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 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淩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黄。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 愿接卢敖游太清。
054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 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千岩万壑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 邱峦崩摧,洞天石扇, 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 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055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056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057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