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之剑》上线首月iOS端流水4200万,战棋赛道能再热一回吗?

01/313253 浏览综合
文 | YIYE
2023年,战棋类游戏再次来到了玩家的视野当中。
这个曾经被视为小众硬核的游戏品类再次被看见,厂商纷纷入局,尝试着将这个有着稳固受众群体的游戏品类手游化。
在这之中,有一款游戏凭其扎实的玩法和稳定表现,在一众新上线的战棋手游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23年11月底,由心动网络自研的像素风格战棋手游《铃兰之剑:为这和平的世界》(以下简称:《铃兰之剑》)正式开启公测。游戏上线前,共在TapTap上积累了126万关注,评分为8.1分。
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这款像素风的战棋手游在TapTap上的关注量来到了176万,评分仍稳居8.1分不下,围绕着这款游戏的讨论也有增无减。
TapTap
营收情况方面,据七麦数据可知,《铃兰之剑》上线首月iOS端流水约为4200万元,单日流水最高峰产生在上线首日,约为350万元。
TapTap
对于战棋类手游而言,这样的成绩虽不比年初上线的同类手游《三国志:战棋版》那般令人惊喜,但在赛道中也仍称得上亮眼。无论如何,《铃兰之剑》和战棋手游赛道都仍然值得观察和讨论。
那么,这款号称本格SRPG战棋手游的《铃兰之剑》究竟如何?其流水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走势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战棋类游戏的商业化之路上是否痛点难解?2023年上线的战棋类游戏如今又都表现如何?

01 “单机+网游”——传统玩法的取舍与执着

体验过《铃兰之剑》的玩家或许都会对这款游戏有同样的感觉——规整和扎实。
这款主打像素风,致敬传统战棋游戏《皇家骑士团》的新世代本格RPG战棋手游,在美术、剧情和玩法设定方面都没有让人失望。
美术方面,复古像素风是《铃兰之剑》在宣传阶段的一大卖点,也是大多数玩家对游戏的第一印象。具体到游戏中可见,《铃兰之剑》的像素风相比一般的像素风稍精美些,NeoPixel技术的支持下,游戏画面的光影效果较好。
TapTap
剧情方面,《铃兰之剑》将故事设定于有着丰富资源的小国伊利亚,这个国家因为一场疑点重重的冲突陷入了战争,被或明或暗的各种势力包围,玩家将为在苦难中挣扎的伊利亚人民开拓生存的道路。
游戏单机部分的剧情,会根据玩家的不同选择呈现不同的结局,与很多优质的叙事类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相关讨论平台上,更是有忠实玩家进行了剧情内容的汇总,相关文章讨论区可以看到不少玩家都在夸赞游戏的剧情水准。
TapTap
(《铃兰之剑》剧情汇总文章示意图,内容源自微博用户@海尔凯特)
可以说,《铃兰之剑》在剧情方面交出了相当完整的答卷。如今的市场中,游戏的玩法和创意都趋于饱和,情节的迭代却相对来说有更多的空间,游戏剧情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玩法与设定方面,是《铃兰之剑》最值得讨论的地方。核心玩法上,《铃兰之剑》的整体思路和传统战棋类游戏类似,但策略和计算方面都做了大幅简化,主要突出地形差异对战斗策略的影响。
TapTap
游戏设定上,《铃兰之剑》游戏格局分文“本篇”和“乐土”两部分,也就是“单机”和“网游”的部分。
网游部分和大多数RPG游戏无异,可通过抽卡获得角色,进而养成、完成挑战、推进故事,最终抵达剧情的终点;单机部分便是玩家可以通过不同的选择,抵达不同故事结局的部分,这部分的内容量并不亚于主机战棋游戏,有开始有结束,有独立的养成,也有完整的故事。
TapTap
可以说,“单机+网游”这样的组合模式,在目前的战棋赛道乃至手游市场上,都是十分新鲜的存在。那么,《铃兰之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尝试呢?
传统的战棋类游戏侧重策略性,玩法相对繁琐,而手游又需要以易上手来吸引玩家。这便是战棋类游戏手游化道路上的一大矛盾和痛点——手游想要取得商业化的成功,当然要面向更广泛的玩家,然而战棋类游戏繁琐的玩法又不与这个思路适配,所以想要手游化,就必然要在玩法上做减法。
因此,“单机+网游”便是《铃兰之剑》针对以上痛点拿出的对策,用以解决战棋手游在长线运营上剧情难以连贯和数值平衡性问题。这样的模式下,“单机”部分用以保证游戏的质感,“网游”部分则推动了游戏的长线运营,刺激游戏的市场表现。
TapTap
总地来看,《铃兰之剑》在战棋类游戏手游化的道路上,拿出了这样一份在美术、剧情和玩法方面都可圈可点的成果。但明显的优点以外,《铃兰之剑》目前也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比如说,《铃兰之剑》目前被诟病较多的还是在抽卡方面,不少玩家对其没有保底的设定感到不满。玩家在对游戏产生认可后决定买账,但又被抽卡结果劝退,这种扫兴感是游戏目前存在的一大问题。如何找到盈利和玩家满意度之间的平衡,《铃兰之剑》需要重视。
此外,目标用户不明确也是游戏运营思路上的一大问题。如今来看,《铃兰之剑》的玩法对于资深玩家而言是过于简单短暂的,对于新入坑的玩家来说又过于繁琐。如何在玩法上找到平衡点,《铃兰之剑》也需考虑和研究。
TapTap
总之,《铃兰之剑》能有如今的评分和口碑,其品质感是毋庸置疑的。“单机+网游”这种模式探索也彰显了团队敢于创新和尝试的勇气,能看出其在玩法上做出的取舍与执着。
但由于战棋游戏的独特定位和品类特点,如何在保证内容品质的前提下,更好地推动这款游戏进行合理的商业化,以及怎样通过合适的营销助力游戏破圈,仍然是《铃兰之剑》乃至这一类游戏都要面对的问题。
那么,《铃兰之剑》是怎样做的?

02 放大优点——稳扎稳打做营销

和游戏风格一样,《铃兰之剑》的营销也仍然稳扎稳打,用诚意吸引玩家。
内容营销方面,《铃兰之剑》选择了发布“开发纪实”的方式,用以介绍游戏的特点,用扎实的内容吸引玩家。游戏在上线前,《铃兰之剑》分别发布了像素风、剧情、玩法音乐四个方面的开发纪录片,详细地展示了制作团队在这些方面的设计和考量。
TapTap
联动合作方面,《铃兰之剑》选择了“轻度整活”的路线,预热宣发期间,分别与美依礼芽、曹云金战鹰等明星网红联动合作,助力游戏提高知名度。其中,与美依礼芽、战鹰的合作成果说得上是可圈可点。
游戏上线前一天,《铃兰之剑》联合美依礼芽发布了的游戏主题曲。当日,“美依礼芽新歌铃兰”话题登上热搜榜,《铃兰之剑》的热度也随之大增。上线当天,《铃兰之剑》还开启了和美依礼芽的联动活动,用联动抽奖的方式吸引玩家。
TapTap
与战鹰的联动则更加长线,游戏上线一月前,《铃兰之剑》便联合战鹰开始了“战鹰小剧场”系列视频的创作和发布。网红棋手战鹰最近的热度不必多言,与之联动的游戏不在少数。但《铃兰之剑》作为战棋类游戏,和战鹰合作相比其他游戏更加适配。
“战鹰小剧场”也不光是简单的搞笑视频,而是与游戏玩法相贴合的系列情景短剧,这样的形式下,除了战鹰一如既往的幽默风格,游戏的玩法和特点也再度得以展示和传播。
TapTap
游戏上线前夕,《铃兰之剑》再度携手战鹰,并邀请了世界围棋混双冠军范蔚菁,共同进行直播,为游戏的上线预热造势。专业棋手和网红棋手的搭配,也再次吻合了《铃兰之剑》整活而不失优质内容的营销风格。
TapTap
总而言之,《铃兰之剑》的营销多以游戏内容为核心和锚点。一方面,通过发布纪录片的形式,向玩家介绍游戏,输出游戏的概念。另一方面,选择和有热度的明星、网红合作,即使是整活也仍然注重内容输出的质量,搞笑幽默但不失游戏原本的质感和格调,两手抓做得很好。
至此来看,《铃兰之剑》确实又稳又准地做好了游戏的预热和上线,且在首月取得了相对可观的成绩。对于游戏的厂商心动而言,《铃兰之剑》作为公司多款自研游戏的市场表现都不及预期后,选择攻略战棋赛道的又一款“心血之作”,取得这样的口碑和市场表现,算得上是开了个好头。
《铃兰之剑》在游戏品质和营销上下的功夫,也是同类游戏在这条赛道中寻找破局之路的缩影。那么,2023年上线的战棋类游戏们,如今又都成绩如何?战棋赛道真的“热”起来了吗?

03 横向观察——战棋类手游的破局之路

2023年,上线的战棋类手游并不在少数。除《铃兰之剑》外,《三国志·战棋版》《白夜极光》《钢岚》以及《少女前线2:追放》也值得关注。
具体来看,《三国志·战棋版》毫无疑问是这一年所有战棋手游中,市场表现最亮眼的一个。3月17日,游戏正式公测,iOS端上线首日流水约为600万,首月流水近1.3亿。光荣特库摩官方授权,灵犀互娱发行的这款游戏,凭借其IP号召力和前作积累创下佳绩。
TapTap
6月13日,由腾讯发行,已先于海外上线的《白夜极光》在国内上线,iOS端上线首日流水约为129万,首月流水约为1484万
TapTap
BlackJack Studio发行的《钢岚》以“机甲战斗”和“科幻风”为亮点,于12月8日上线,iOS端上线首日流水约为143万,首月流水为2415万
TapTap
年尾上线《少女前线2:追放》主打“美式战棋”玩法,上线首日iOS端流水约为137万,首月流水约为1905万。
TapTap
对比来看,《三国志·战棋版》爆发式的成绩再难复制,《铃兰之剑》算是后来者中表现最稳健的一个。
此外,观察这一类游戏的首月流水,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基本上每一个游戏的流水最高峰都出现在上线最初几天。此后,尽管某些阶段有一定的小幅度增长,但总体来看大都呈下降趋势。
TapTap
这说明,不能维持流水的增长态势,几乎是战棋类手游难以避免的难题。究其原因,或是因为战棋类游戏可以学习但难以精通,随着游戏进程的推进,爽感会难以维持。这样的特点下,玩家的留存率便成了问题,长线运营也有了难度,流水下降便难以避免。
但由于战棋类游戏存世时间长,受众群体固定,这条赛道仍然吸引着许多厂商进行尝试和布局。所以说,不论是“单机+网游”模式的《铃兰之剑》,或是背靠“三国志”IP的《三国志·战棋版》,抑或是想要依托二次元寻找增长的《少女前线2:追放》,都是这条赛道中,厂商探索长线运营对策的过程中,进行努力和尝试的结果。
然而,战棋手游若想做到精良,各方面所需的成本并不低。但由于这类游戏毕竟相对小众,投入回报难成正比,再加之其他赛道的挤压,对于厂商来说,战棋这个品类便似乎成了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的存在。这条破局之路,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走得轻松。

04 总结

不论是80年代的《三国志》,还是90年代的《火焰纹章》《皇家骑士团》,抑或是后来的《高级战争》,战棋类游戏一直有着自己忠实的拥趸。如今,到了手游时代,厂商也还在这条赛道中积极发力,证明着这类游戏仍有发展空间。
尽管痛点难解,但新的尝试也仍在继续。战棋类游戏手游化的答案或许不在《三国志·战棋版》中,或许不在《铃兰之剑》中,也或许不在“单机+网游”的模式中,但一定存在于这些还在继续的探索中。
57
1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