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写个阶段性的总结贴

修改于2024/04/27252 浏览综合
        要有点仪式感(笑)
        抛开同人文和小说,这半个月内,严格的剧情分析长评应该写了三万多字,看着很高产,但可能要先告一段落了。
        任何对文本的评论和阐释,都不可能是不含褒贬,不带价值判断的。我的评论和分析,归根结底不是在重复主笔编剧的中心思想和主旨,而是借此阐发我自己的思考,表达我自己的立场和判断,甚至有时候为了这么做,我会积极地“误读”文本,但这也是一种创造,从文本里阐述新的、原先不可见的内容。
        那么,我的立场是什么呢?我的价值判断是什么呢?大体而言,我批判性地赞美主线西区篇,对于部分优秀的活动剧情和审查剧情持肯定态度,对于大部分及格线水准的剧情,以及不合格的活动剧情持批评的保留态度。
        当然,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评判标准的问题:用什么来界定优秀、及格线甚至不合格?除了最常规的比如人物塑造、叙事节奏之外,我额外注重以下两点:历史感与社会深度。对于剧情发生的舞台背景,这一背景是否能够具备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这一舞台背景是否具有坚实的、有特点的社会结构作为支撑?对于人物,这一人物是否有着丰富的过往经历,影响着ta当下与未来的选择?这一人物的行动与抉择是否是在更广阔的社会交往中展开的,是否是在社会结构的矛盾中进行挣扎、抗争和努力中做出的?
        我赞扬西区篇,是因为锅贴很好的兼顾了大历史的发展与小人物的抗争。部分活动剧情与审查我认为足够优秀,也是因为在历史厚度或社会纵深任意一方面写得足够好。而更多的及格线的活动剧情,可能在这两方面的表现都不尽人意。
        主笔团队想要在剧情里表达的主旨立意是否足够正确,是否足够高大上,在我看来反而是次要的,因为我不是在看高中的命题作文,我也不需要编剧借局子之口给我上思政课。归根结底,任何价值表达都必须放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之下才有意义,对某种价值表达做出褒贬,也要放在具体的语境里才有意义。任何脱离历史-社会语境的价值判断,不管它如何宣称自己的普遍正确,在我看来都是空洞的,而且软弱无力,没有意义。很不幸,这是很多活动剧情在主旨表达上的通病。又因为局子作为表达活动剧情主旨的载体,所以我对(特别是活动剧情和审查剧情里的)局长形象塑造也颇有微词。
        除了评判标准,我分析剧情最常用的方法论,还是阿尔都塞学派的文学批评理论。最简单的概括便是:通过发掘表层显文本内部的不一致、矛盾,去揭示文本内部存在的,但没有说出来的内容,让“不可见”的内容变得可见,这也就是所谓的深层的潜文本。这已经在《高塔黑环之后,怎么办?》以及毕安卡活动剧情分析里面详细说过,不再赘述。这一方法论的好处在于,我不必拘泥于编剧已经给定的框架和主旨表达,而是可以借助剧情去阐发编剧没有明确写出来的思想内容。
        在写过的内容里,彼此的关联是这样的:最重要的帖子自然是《高塔黑环之后,怎么办?》,这是我最满意的长帖子,是对西区发展历史的回顾与重构,也是我自己对于主线剧情和人物行动的理解。而《为什么新城没有历史感?》与《高塔》相对,这篇帖子涉及我对新城“无历史”的批评与分析。毕安卡活动剧情的分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做是《高塔》与《新城》两篇文章的思想应用到一个具体的活动剧情上的产物,尽管毕安卡活动的剧情解析是最早写出来的。这三篇帖子,主要是前文所说的阿尔都塞学派文论的应用与探索。
       而《聊聊伊芙审查》主要是在社会深度层面,去分析为什么伊芙审查的价值判断和感化写得好。《伊芙、阿黛拉与孟婆:过去与未来的辩证法》,抛开我的旧小说,剧情解析的部分,则是从时间-历史的角度去表达我对价值判断和人物塑造的看法。这两篇文章都是借一个具体的剧情作为引例,去自觉阐述我前面所说的剧情评判标准。而《解构宵色夜曲》大抵是同样的思路,空泛的理论抽象程度太高,那么就用具体的剧情作为引例来呈现理论:根据前文所说的历史厚度与社会纵深这两条标准,一些原本尚可的活动剧情,是可以进一步挖掘其剧情框架的潜力,写得比原来更好的,这也是所谓的批评式建构,有破也有立。
      那其实到这里,也就预示着旅途告一段落了。因为方法论和剧情判断标准都已经构建起来了,对应的示范性的剧情例子也都给出来了,能写的其实也不多了。剩下能做的,就是继续把理论具体应用到其他的还没讲过剧情上而已,但没有必要,示范性的例子,一到两个就够了,因此不必把过往的活动剧情都分析一遍。还是很感谢无期迷途制作组和论坛的各位氵友,我这段时间的写作很开心,也跨领域涉猎了文学批评(了解方法论)与伦理学(了解价值判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至于未来的打算,刹雨繁花剧情(瑟琳、罗睺、小侦探的故事并未完结)、新主线、东洲剧情(实际未完结)都是我密切关注的,但这只能等锅贴和其他编剧老师更主线填坑之后,才有可能动笔。
        我这个半吊子的不知名狄斯“社会学家”,就先从“岗位”上下来了,后续的活动剧情如果不是特别优秀,大概不会专门写长评来讨论了,短评是否会有,暂且还有待观望。
1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