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馆镇馆之宝--T型帛画
2024/05/031118 浏览物华茶馆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1972年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晰。现为湖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
还帛画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描绘出许多代表祥瑞的图案,有6条龙、3只虎、3只鹿、1只凤和1个仙人。上段顶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鹤立其左右的可能是大神烛龙;画的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相对的右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应是墓主人升天景象;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描绘的是天门之景。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下段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鸟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玉璜;玉璜之下是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场面,两侧共有7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羊状怪兽分布周围。
这是西汉出殡时张举的一种铭旌,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充分反映了汉初绘画艺术的风格和成就,而且以神话与现实、想象与写实交织而成的诡异绚烂场景为构图,极具文化内涵,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西汉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马王堆帛画的出土,填补了汉代早期织物绘画实例的空白,也表明吸收先秦、主要是楚国的艺术内涵、风格和形象模式是此期绘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