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我】-青铜仙鹤自述
2024/12/14147 浏览综合
我是青铜仙鹤,一件出土于秦始皇陵的珍贵文物,见证了秦帝国的辉煌与梦想。我身高约77.5厘米,体长约102厘米,踏板长47.5厘米,宽32.5厘米,厚1厘米。经过两千多年的地下埋藏,虽然色彩斑驳,锈迹浑浊,但依旧掩盖不住我昔日的技艺精湛和色彩炫丽。
我的铸造工艺非常复杂,头部、脖颈、腿足与身体都是采用分铸技术提前预制,然后通过融化焊接以及榫卯连接成整体。由于腿部是长杆形,受力较大,为防止断裂,在模子内加有长铜条作为芯骨,膝部为实心的铜芯骨。在制作较细的腿部时,为了使内外模子之间保持一定的空腔,采用铜钉支撑。表面的工艺缺陷及铸造缺陷均以铜板镶嵌法进行补缀,再经过打磨修整合模,这项工艺在先秦时期并没有,只有同时期的地中海地区的古埃及、古希腊以及罗马时期青铜雕像有大量使用,但这项技艺如何进入秦朝现在还未解析,而我也成了该工艺在我国的最早应用实例。
我的体腔采用了内外模子合铸的方法,是空心的。内模子没有取出,外模子在背部中间利用合模子的痕迹,巧妙地做出脊椎的形状。合拢叠压在一起的多层翅膀与用细线勾勒的羽毛,用模子铸出然后再嵌铸于体腔,形成浑然一体的感觉,视觉效果更加真实自然。
我不仅集多种铸造技术于一身,还表现了秦代工匠的多种艺术塑造技巧,使得我们对秦代青铜制造工艺和造型装饰特点都有了新的认识。与一般抬头挺胸的鹤姿势不同,我俯首刚叼到一条鱼,正准备扬头向上,便凝固成了一座雕塑品,生动地再现了鹤从水中取食的精彩瞬间,给人一种空灵生动的美。纵观整个青铜仙鹤,从头部至尾巴的倒“S”造型,与“曲中有直”的双腿,构成了一曲一直的造型。再加上那看似无意的云纹踏板,完美地阐释了中国古代艺术造型的曲直理论。不管是微张的小口,还是自然弯曲的脖颈,亦或是浑圆结实的身体,都细致入微地流露出艺术的绝伦。我看似静立不动,却于静中见动,有着闲庭漫步之美。从我身上残留的彩绘看,在颜色运用中采用了平涂和堆绘两种技法,应该是一只洁白如云,头、嘴、脚亦是红色的美丽仙鹤。
我不仅是一面镜子,还是一部百科书,让我们顺着它便能穿越时光隧道看到历史的真实。正是因为我融入了精湛的铸造技艺、精致的造型色彩,以及寓意深刻的内涵,真实地再现了金戈铁马的秦始皇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豪情,以及水绕门前水鸟相戏的生态家园,我才被选入国家宝藏,让我们在惊叹中去品味其背后的文化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