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转刺客补充(暂定)

修改于1 小时前100 浏览影袭专区
在红尘轮转的帖子上加了点骨鸦觉醒对轴的内容。
但因素过于复杂,大家随缘对待,能悟多少是个缘。
主要是围绕[雷兽]覆盖率构建的,和冷却急速都有关系,也和运气有关。
目前这套轴只考虑了冷却,急速的问题只能通过微调轴或者急速值来解决。
[雷兽]被动中的[煌雷]触发位置甚至会顶掉一闪的读条。
一闪读条是否会消失会严重影响对轴伤害,
所以后文中提供了两种对轴手法,
假设一闪稳定读条的上限手法,
和考虑一闪可能不读条的保下限稳定手法。
另外[煌雷]是否能在buff和2觉内触发也会极大的影响伤害,但其触发条件[轰雷]层数有一定随机性,仅能通过调整急速和改变起手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雷兽]轴,请大家根据结尾的视频讲解自行调整。
本质上七转刺的输出的症结是[轰雷]层数触发效果和技能buff轴无法稳定匹配的问题,可以参考3转弓和5转弓。骨鸦的2觉这么强,不能对轴的职业天生低人一等。七转服事为什么抑扬顿挫只有5层,核弹收益还这么高,就是因为她能把所有的伤害全部放到骨鸦2觉里吃到高倍率加成。
思路是一闪读条期间出伤占比较低,左风格下读条结束大概率接被动,故优先将一闪读条结尾处覆盖进骨鸦2觉,并尽量多覆盖读条后面[神速]覆盖的区域。
TapTap
显然打完15发核心的时间和急速有关,援引雷影提供的数据
TapTap
我们姑且都按10秒内打完计算,
而疾风覆盖9秒,返璞归真覆盖8秒。
故两个手段:
1.通过提前对轴,让骨鸦自动进2觉时,一闪读条正好快结束。
2.一闪,疾风,返璞相继1秒释放。
左风格的对轴相性更好,故选用。
经过简单计算后,对轴手法如下:
x=101-(15*(1-d%)+4-10)*2.5,
y=15*(1-d%)+4-10
其中x是后文中启动的觉醒进度,y是后文中启动觉醒对应的一闪剩余冷却时间,d%是额外冷却。
对照关系:
冷却: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x:       86 86 85 85 84 84 84 83 83 83 82
y:       6   6    6   6    7   7   7    7   7    7   8
≥17冷却,急速小于60
1. 开场觉醒自动(如果是起手可以直接觉醒的场合,先启动技能,觉醒等一闪剩余冷却为y秒开,然后自动)
2. 看觉醒进度,x%一闪,一秒后疾风,一秒后返璞,自动。 (17冷却不用看操作3)
3. 出觉醒后,觉醒进度70关自动,重复操作2
<17冷却
1. 开场觉醒自动,
2. 看觉醒进度,86%一闪,一秒后疾风,一秒后返璞,自动。 (如果是起手可以直接觉醒的场合,开场先启动技能,觉醒等一闪剩余冷却为y秒开,然后自动)
3. 出觉醒后,关觉醒自动,看一闪剩余冷却时间为6时,开觉醒,开觉醒自动。
4. 重复操作3
如果急速大于60,专属和疾风间隔适当缩小。
但是,实际战斗中,偶尔会出现一闪后并不会读条(猜测是触发被动煌雷顶掉了一闪),直接出伤,导致整个轴完全错开,结果打不出伤害。
所以实际最“稳定”的对轴手法又是另外一套:
冷却: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x:       96 96 95 95 94 94 94 93 93 93 92
y:       10  10 10  10  9   9   9   9   9   9   8
≥17冷却,急速小于60
1. 开场觉醒自动(如果是起手可以直接觉醒的场合,技能自动进场,觉醒等一闪剩余冷却为y秒开,然后自动)
2. 看觉醒进度,x%开全自动。 (17冷却不用看操作3)
3. 出觉醒后,觉醒进度70关自动,重复操作2
<17冷却
1. 开场觉醒自动,
2. 看觉醒进度,x%开全自动。 (如果是起手可以直接觉醒的场合,技能自动进场,觉醒等一闪剩余冷却为y秒开,然后自动)
3. 出觉醒后,关觉醒自动,看一闪剩余冷却时间为y时,开觉醒,开觉醒自动。
4. 重复操作3
在视频讲解中,我们可以发现,[雷兽]中[煌雷]触发位置会很大程度的影响伤害,如何通过微调轴或急速来控制[煌雷]尽量在[一闪]后触发,就成了提升伤害的主要议题。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