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N评Switch 2仅7分初代玩家的升级之选

06/194 浏览综合
在过去的八年里,任天堂Switch已成为游戏史上最成功、最具影响力的主机之一。它既能稳居我的客厅游戏设备之列,又是我通勤和旅行时不可或缺的便携伴侣。但随着时间推移,其较老的硬件性能逐渐令人分心。正因如此,当Switch 2带着磁吸式设计降临我们手中时,着实让人松了一口气——它不仅让那些Switch运行吃力的游戏更安心,更为新一代第三方游戏的支持打开了大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个创意十足但舒适度欠佳的全新鼠标操控模式外,它目前并未提供太多独特的升级理由,其核心价值更多体现在将过时的前代产品带入现代标准,而为此付出的溢价却高达449美元。
让我们从基础设计说起:Switch 2的外观几乎就是初代主机按比例放大后的版本(整体增大了≈13%,安装Joy-Con后宽度达10.7英寸),诸多精妙改良使其成为更精致的设备——尽管其中不少改进继承自Switch OLED型号。更坚固灵活的新支架、更圆润的系统按键等。也有专属升级:顶部新增的第二个USB接口,终于支持桌面模式[边玩边充],底座模式还能连接官方摄像头等外设;内置存储也慷慨地提升至256GB,不必急着购买MicroSD Express卡扩容。
机身最大变革当属Joy-Con的全新磁吸式连接。取代初代滑轨的这套方案,堪称惊艳,拆卸时清脆的磁吸声令人愉悦,连接后又非常稳固(可不按释放键“大力出奇迹”强行取下,但几乎不可能意外脱落)。然而这些几乎就是两代机型的所有主要物理差异了,我认为这代表着错失的良机。
最令人失望的是Joy-Con并未进行符合人体工学的重新设计。我仍欣赏其灵活多变的玩法——可安装在屏幕上、拆下后放松双臂游玩、单独用于简易多人游戏或组合成传统手柄——但这些控制器的舒适度始终欠佳。依旧缺失的模拟扳机键、局促错位的按键布局都未因尺寸增大而改善。实际上在掌机模式下,更大更重的机身(带Joy-Con重1.18磅,初代0.88磅)反而加剧了疲劳感。若你已习惯初代,可能影响不大,但作为使用更符合人体工学的Steam Deck(重1.47磅)三年的用户,这些扁平控制器的设计——有时甚至是字面意义上的"刺手"。
这种渐进式升级本身无可厚非,但考虑到掌机模式续航反而略降(游玩《马里奥赛车世界》等大作难超两个半小时),449美元定价(初代299美元)就显得突兀。加之唯一值得玩的首发独占游戏,当然随着《咚奇刚:蕉力全开》等新作陆续发售,这种情况必将改变,但现阶段发售阵容略显平淡。
TapT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