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如果笔墨定风波

06/30197 浏览同人二创
如果孝昌三年(527年),郦道元在赴任关右大使、调查豪强雍塞河道、祸害百姓的途中,并非猝不及防地陨落于阴盘驿亭那场卑劣的伏杀,而是凭借多年行走山河的机警,提前嗅到了死亡的气息。当夜,驿馆烛火通明,他彻夜未眠。窗外夜枭凄鸣,他心如明镜。他迅速将沿途收集的如山铁证——豪强霸占水道、私建水硙(水磨)的图纸、受害百姓的血泪控诉,与自己呕心沥血绘制的、足以改变山河命运的《天下河工改良图》——分抄成数份。图纸之上,何处需疏浚壅塞、何处应筑堤束水、何处可建分水鱼嘴以均水利,标注得清晰如掌纹,甚至考虑了不同水文的泥沙特性。
“此乃万民生计所系,社稷安危所托!”郦道元将密封的卷轴郑重交予几名最忠勇的老仆,命他们星夜分驰,务必送达朝廷中枢与下游受害最烈的州县官府。当刺客的刀锋劈开驿馆房门时,室内早已人去楼空,唯余一盏孤灯,映照着案头摊开的《水经注》残稿。
朝廷震怒,铁腕严惩豪强,并颁下严诏,敕令天下州县,依郦道元所献图样,整修河渠水利!消息传来时,郦道元正立于黄河一处刚刚溃决的滔天浊浪之前。白发在狂风中凌乱,他展开那本早已被翻烂、边角磨损的《水经注》,以它为纲领,指挥着万千汇聚而来的民夫。他不再是埋首书斋的学者,而是挽狂澜于既倒的河帅。号子震天,夯土如雷。当最后一筐土石填入龙口,驯服的河水沿着新辟的河道温顺地奔流,两岸龟裂的土地贪婪地吮吸着甘霖,枯萎的禾苗重现生机。沃野千里,重现眼前。
白发苍苍的郦道元,独自站在高高的新筑渠坝上。脚下,是安澜的河水,如一条温顺的巨蟒蜿蜒东去。他手中那本《水经注》封皮早已残破不堪,然而“水经注”三个墨迹淋漓的大字,却在温暖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与他毕生倾注的心血一同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多年后,他病逝于考察淮泗水利的一叶扁舟上。遵照遗愿,他的遗体被安置于舟中,顺流而下。两岸闻讯赶来的百姓,焚起无数的香烛,长跪于堤岸,白色的纸钱如雪片纷飞,袅袅青烟升腾,弥漫于江河之上,仿佛千条溪流汇聚,为他低唱着一曲安魂的挽歌,也铭记着这位以笔墨驯服江河、泽被苍生的“水神”。#无悔华夏
TapTap
9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