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泛滥的猪鼻大头娃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07/0123 浏览综合

星彡P 丨文
上网刷到个帖子,挺有意思的。
说是有人吐槽,对面住户在窗口放了个小人,真是阴森的可怕,搞的像在做法一样。

结果一堆二次元网友瞅见娃娃的 “唐脸”,哦豁,瞬间没绷住,当场笑作一团。
这是为啥呢?说来也简单——其实那娃娃根本不是什么诡异物件,而是眼下某宝、某多多超火的“粉毛奶龙”,也就是动画MyGo里的吉他手 千早爱音。

(图片来自网络)
你也可以叫她“唐音”。
这个唐笑表情出自MyGo 动画第四集13分钟左右,也不知道谁想出来做这么个同人娃娃的,表情还原挺到位,节目效果拉满。

当然,BB 姬这里倒也不是提倡盗版,只是想借着梗图,聊聊二次元宅男文娱的一个现象。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这种猪鼻大头的棉花娃娃越来越多了,从 12cm 的努努,到 40cm、50cm 的娃娃,国内电商平台已经都产业化了。
基本上什么娃娃火了,第二天你就能找到各种打着【原创同人】口号的店家……哪怕你不是什么粉毛奶龙的簇拥,也能用流口水的曼波,放在窗台凑活一下。

结果这玩意又拼技术又拼店家的马,一群日本宅男为了抓个破棉花娃娃,被机器套路惨了的故事。

努努到手以后,很多人把它当成真的娃娃哄着,出门吃饭要带着打卡,旅游逛展要带着打卡,工地上班也要带着打卡。
有点动手能力的兄弟,还要考虑给努努搭配新的衣服,硬生生玩成了现实暖暖……

可惜,日本的正品娃娃虽然都是Made in China,但要走一遍出口转内销。由于海淘手续比较麻烦,缺少直接购买的渠道,很多人转而投向同人娃娃的灰色地带。
当时我怎么也想不到,这种猪鼻大头的棉花娃娃,没过多久就成了二次元的“时尚单品”。

(把原神妹妹的努努误认成了藤田琴音)
微博上有个博主【Jack的声优研究部】统计过,2025 年上半年日本声优在国内活动的数据,截止 6月底,半年时间已经有76场演唱会和粉丝见面会。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期的34场。上海是声优活动最集中的城市,半年办了54场活动——要知道一年也就 52个星期,这相当于每个周六周日都拉满了。

根据历年的经验,一般下半年的数字是上半年x 2,老二次元比起担心钱包被掏空,可能更直观的感受是分身乏术。
高强度跑活动的情况下,很多国内二次元也养成了随身带痛包、带娃娃的习惯。

放以前,你走在路上看到喜欢的二次元作品的周边,就跟北极科考队遇上朝阳区小学生毕业旅行差不多,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奇妙感觉。
现在呢,我不知道其他城市什么情况,但在上海,周末经常能看到宅男宅女背着精心扎饰的痛包,将娃娃小心翼翼地装在透明遛娃包中,穿梭在1、2 号线的人潮。

只需匆匆一瞥,便能从角色的信息里,读懂对方与自己正奔赴同一个活动场子。然后i人们互相点点头装作没看到,有种无需言说的默契在里面。
到了场地,卸下背包,大家纷纷掏出娃娃凑成一团拍照,这场面哪像正经的声优见面会,反倒像一群人举着目标相关的媒介,在召唤特定英灵一样。

后来每次跑Live,开场前对着那些举着娃娃拍照的身影按下手机快门,渐渐成了我的一项爱好。也算是一种人类观察吧。
参与过众多热门作品的声优歌手,演出现场总会出现格外壮观的画面:台下观众齐刷刷将娃娃、吧唧的痛包高举过头顶,用满手的珍藏向台上传递爱意。

(紫罗兰永恒花园的娃娃,来自TRUE演唱会,主办方是铂金文化)
就像前两天我在 Machico 亚洲巡演的现场,左手边的小姐姐挎着 PJSK 痛包,一排草薙宁宁吧唧在幽暗的场灯里闪着光;右手边的老哥捧着东海帝王玩偶,左调角度右摆姿势,为它拍了足足有十分钟的照片。
我的一个武汉好朋友,背着塞得鼓鼓的娃娃痛包,坐了十几个小时绿皮车赶来上海看演出,拍了一路的带娃娃的风景照。就连吃饭时,也会把娃娃摆在桌前换着角度拍个不停——这样带着同款热忱的二次元同好,有太多太多。

联想到最近X上有一个很火的帖子。
说是日本连锁酒店“东横 INN”推出了一项格外贴心的服务,只需加 300 日元(约人民币 15 元)就能让你跟自己的棉花娃娃共度晚安时光。
说白了,就是酒店提供迷你size的娃娃床与睡衣道具,专门给看 Live演唱会或者圣地巡礼的二次元游客服务,方便拍摄纪念照片发到网上。


笑死,真的只有二次元干得出这种事情。我去酒店官网搜索了一下,发现文章链接已经失效了,不过他们的TikTok账号在5月份确实拍过类似的宣传短视频,多半是整活。
推文底下也很多老哥返图,晒出自己心爱的娃娃,让人感慨——原来如此,酒店的床头柜竟然还有这种作用。

以前总以为宅家看动画就叫二次元,属于是闭门不出的省钱爱好,但现在二次元的线下社交活动可太多了,反倒看起来非常“现充”。
吃饭前先拍下“宝宝”跟食物的合影,旅游时镜头对焦跳到 0.8或者 0.9,要把可爱的“崽崽”跟风景一起拍下来。

↑↑↑ 顺带一提,上面的表情包还是我做的,也不知道谁把“拉拉人”改成了“东北人”,看完我心态都崩了。

(这是原表情包)
说实话,我一开始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带着个破棉花娃娃拍个不停。天真的以为是在给照片加“防伪标签”,防盗图用的呢。
等真的产生兴趣以后,我才发现这时候抓个娃娃在手里,不仅是一种同好身份标识,还能让自己出门在外不感到孤单。
而且里面门道挺多的。

绵绵娃娃在日语里叫【縫いぐるみ】,读音 nu i gu ru mi 努衣咕噜米,英文一般叫 stuffed toy,填充玩具的意思。
顺便一提,穿身上的玩偶装,或者到特摄里的皮套,一般叫【着ぐるみ】kigurumi。虽然很像,但是不在今天讨论范畴内。

(鸣潮的大傻椿)
参考手办的比例大小,我们大致可以把棉花娃娃分成几种:
小型 1/12 —— 12cm 左右,可以一手掌握,出门拍照首选
中型 1/6 —— 22~27cm 左右,可以放在背包里带出门
大型 1/4、1/3 —— 40cm、50cm 以上,这个就比较大了,一般放在家里当装饰
等身 1:1 —— 最常见的就是等身大宝可梦

(奸笑社的《孤独摇滚》波奇酱娃娃,大的坐高40cm,小的13cm)
当然,上面只是简单分类,不一定准。目前市面上出品娃娃的厂商,主要有世嘉、奸笑社、Gift、眼镜厂等等……
国内有个手办维基网站叫HPOi,专门收录这类宅物的信息,感兴趣可以自己查看—— https://www.hpoi.net/

说回正题。现在很流行的【努努】,也就是 12cm 左右的猪鼻大头娃娃,名字来源于日语 ぬいぬい(nu i nu i )。
正式的商品检索名是 ちびぐるみ(chibi gurumi), 意思是“小小的缝制玩偶”。

《学园偶像大师》的努努,就是出自眼镜厂(BANPRESTO),正版身上会带一个类似赛文奥特曼眼镜的黑色LOGO标签。
这玩意适合拿手上拍照,缺点是头太大,重心不稳,没法直接站立起来,需要把娃娃摆在透明的支架上面。

有一种能趴地上的娃娃叫【趴趴】。
商品全名叫 寝そべりぬいぐるみ / 趴趴毛绒玩偶——顺带一提,日语的躺平族就叫“寝そべり族”。

(立起来会变成“赞美太阳”的姿势)
算是世嘉旗下的一个招牌系列,各种尺寸都有。很多热门动画 IP 出过趴趴娃娃,比如《赛马娘》《鬼灭之刃》《名侦探柯南》等等……
但最有名的还属《LoveLive!》系列的趴趴毛绒玩偶,出货量极高。LL 官方甚至推出过一个连线消消乐玩法的《趴趴玩偶手游》,可惜现在玩不到了。


还有一种毛绒挂饰,眼睛是豆豆眼,直接就叫【豆豆眼】,辨识度挺高的。

如果是豆豆眼、坐着的初音未来娃娃,那么就是【fufu】了。
商品全名是 ふわふわ ぬいぐるみ , 前半部分是 fuwa fuwa 的拟声词,意思是软绵绵玩偶,英文叫Fuwa Petit。

由于玩偶表情非常呆萌,有种傻乎乎的气质,网上喜欢叫“傻fufu”或者“大傻”。
这玩意最初是由画师“三月八日”设计的,世嘉注册过fufu商标,所以fufu一般特指这种豆豆眼的初音未来(V 家)娃娃。

参加过国内漫展的朋友,应该见识过随机刷新的奇怪Coser,以及他们手里随机刷新的初音未来野生周边……
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一说到棉花娃娃,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fufu。

但其实还有还有一种娃娃叫【fumo】。
最早是指 Gift 出品的东方Project的二头身娃娃,商品搜索名是ふもふも(fumo fumo)+角色名字。

ᗜˬᗜ ——这种标志性的表情相当魔性,以至于后来成了一个网络梗,相关的东方二创层出不穷。不过 fumo 并不是东方限定。
这玩意本身是 Gift 下面的一个种类,东西出的很杂,而且大小涵盖了 10~70cm 的不同尺寸,只要IP方给钱什么都能做。


甚至Gift 自己也做过不少初音未来的娃娃。
比如下面这张图,都是Gift 出品,想省事的话,直接统一叫【Gift 娃娃】就行了。

其他做娃娃的日厂牌子还有很多,比如奸笑社,最常见的坐姿娃娃,一般在17cm左右,正好是女生小背包也能装的大小。
区别主要还是在眼睛的缝纫工艺和头发贴片的质感方面。就我个人经验总结,奸笑社的娃娃眼睛比例更大,脚部会把鞋子做出来,很少是一条木棍。

(这是奸笑社的坐姿娃娃)
要是算上国内二游的周边玩偶,那更分不清了,所以后来我索性就不纠结了,直接统统叫【棉花娃娃】了。
毕竟是工业制品,没有什么能卡脖子的高科技,不是什么全球硬通货,总之不具体任何可以增值的卖点,价格纯粹看供需关系。
总之就是,买的人越多,成本越低,同价格能把质量做更好。

之前我加过一个娃娃定制群,想给一个国内小众角色找工厂,定制一款类似 Gift 的坐姿娃娃。但因为参团的人太少,单算制作成本就要 380 元,再平摊打样费,单价直接涨到了 450 元。
成本始终降不下来,甚至比官方正版还要贵出不少,团长一直很发愁,想要找个同人展的机会宣传一下。所以工厂定制娃娃就是这样,必须在前期做好宣传,拉到足够多有意愿的人一起参团,才能把成本摊薄。

现在也有一些制作精良的祖国版娃娃,开始“反攻”日本。
听说前两天,就有人抱着某宝手制的超大努努在日本线下的同人展“显摆”,结果转头看到有个摊主桌上摆着同一套不同角色的“金毛奶龙”在招客,两个人互相招手笑。


网上猪鼻大头的棉花娃娃越来越多了,连带同款画风的表情包也跟着火了起来。以前上网冲浪,大家用着龙图之类相似的表情包,现在每个小圈子都有自己的表情包文化。特别是那些拍娃娃的人,简直就是梗图制造机。
嗨呀,这就是可悲的二次元啊。
不过没事,我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