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内鬼偷跑!从鹰角到米哈游,二游泄密怎么越来越猖獗了?
昨天 20:1697 浏览综合
《明日方舟》又又又叕被泄密了。
就在7月20日,传奇漏勺二游公司鹰角又被内鬼泄密了。
即将于7月26日发布的《明日方舟》夏活PV及大量高清干员图、新皮肤被提前曝光,而算上新年限定干员“余”的人事部简历泄露以及周年庆支付宝联动活动提前发布,这已经是鹰角今年的第三起泄密事件了。

一时间“明日方舟夏活”相关词条冲上热搜,热帖宣称“美术资源已经全部泄露”。不少玩家调侃这是海猫的宣发小计谋,怀疑鹰角在偷偷吃流量。
最早的泄密来自于7月20日凌晨,有人在4chan上贴出了许多称来自于官方夏活PV的截图,瞬间引爆讨论,国内平台如微博等也多次提到关于此次夏活内容,但是相关帖子都在短时间内被删除。
内容偷跑,真的对玩家有好处吗?
网友对内容偷跑的情况评价不一。
对于重视数值的玩家而言,偷跑可能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对于二游这种围绕抽卡机制构建的游戏而言,偷跑给了玩家更多规划抽卡资源的空间。后续有更加有强度的角色,就可以把资源省下来,把好钢花在刀刃上。
而另一部分玩家追求那种和大家一起看前瞻直播的那种惊喜感与仪式感,这种类似“剧透”的行为无疑破坏了这种体验。“那我前瞻直播看什么呢?”负面感受明显大过了资源收益。
偷跑情况在二游厂商中其实已经屡见不鲜,《崩坏:星穹铁道》中的遐蝶就曾直接被测试服玩家拿来在Discord上直播,吸引了大量观众观看,而米哈游直接起诉了该玩家,索赔其15万美元,理由为违反了保密协议与版权法。

在2023年,《蔚蓝档案》花子的泳装皮PV也曾遭到提前泄露,原因是在韩服更新包推送到CDN时,玩家直接进行了解包获取了游戏内容。厂商Nexon倒是没什么大动作,只是在社区进行了删帖。或许是因为技术架构不同,游戏为整包下载的《蔚蓝档案》的玩家对这种事情似乎都习以为常。
至少大部分情况下,玩家并不会过于抵制偷跑行为,在玩家社区中,出现的比较多的也只是作为支持者对公司保密安全性的调侃与小小担忧。
舆论&商业亏损,两头不讨好
偷跑对于厂商的影响则远比玩家巨大,最直接的就是宣发节奏被打乱。好比这一次的鹰角偷跑事件,原定的夏活前瞻直播热度一定会因为偷跑事件收到影响,玩家在提前得知了活动内容后,对直播失去兴趣也是情理之中。
这种情况下,花费人力物力进行宣发的“首曝红利”便所剩无几,厂商只能尴尬地将直播进行下去。
直播的收入波动都只是一小部分,更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则是版本的流水。
当卡池被玩家提前知晓后,玩家有“挑选”的空间,提前进行取舍,提前对抽卡资源进行囤积,从而在角色上线后稳定抽取角色。这样对于低氪玩家确实是友好了,但对厂商而言,首周流水会大幅度下滑。虽然单次泄密未必导致致命打击,但对依靠新内容刺激消费维持运营的游戏而言,关键期流水的显著下滑无疑是切肤之痛。
在对于偷跑问题的处理上,所付出的代价依旧会让厂商头疼。还是回到刚刚《崩坏:星穹铁道》的事件上来,虽然米哈游对泄露信息玩家提出了15万美元的索赔,但是公司本身还是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来进行跨国诉讼,后续又不得不进行公关。全球删帖、发出传票,这都需要实实在在的资金和精力投入。

相比于资金的投入,舆论的影响则更加巨大。在玩家看来,删帖、起诉这类行为,无疑是公司与玩家站在对立面才可能出现的举措,玩家自然会有负面言论出现。在玩家都在讨论泄露信息与那些被删掉的帖子的时候,流量就会被舆情所主导。无论是官方发的通告还是更新内容本身都会被负面言论抢走热度。
而在舆论的作用下,厂商的信任度也会受到影响。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刺客信条:影》在被泄露时,官方就不得不下场声明,称该贴不代表最终品质,请求不要传播。这足以体现出其担心自家口碑受到影响,毕竟品牌信任度降低会影响到很多潜在的合作方,在后续的商业运作如联动和广告商谈方面会变得更加艰难。这也是偷跑对公司潜在利益的威胁。
泄密究竟是不是罪大恶极?
对玩家而言,偷跑省下了真金白银,也透支了代入感与期待值。
对厂商而言,偷跑是对隐私内容保护的检验,也是对公关韧性的挑战。
或许在不同视角得出的答案各不相同,目前我更好奇:面对这场意外的“预热”,制作人海猫在7月26日的夏活前瞻直播上,会不会多透露些什么,或者给出一个回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