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剧情借战争叙事探讨人性与和平

07/24181 浏览综合
3.0直接给出我对这一系列的主线感受就两字,惊喜。我非常非常喜欢开头的一段,生活与想象力有关。我们出生、学习、成长,成为他人的友伴与爱人,铭记令祖辈骄傲的故事。带着这些旧日的一切,我们被抛向一个新的时代。
一切都回来了,就像我最开始被吸引的那样。我觉得非常有文案组最开始的神韵,寥寥数语非常抓人眼球,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看开头的人,名著中的神级开头也看过很多,这一段给我的震撼力不亚于我当时读到“我只是试着描写被战争毁掉的一代人——即使他们躲过了炮弹。”
而卡戎的取名也很有意思,直接沿用希腊神话中冥河渡神的名字,负责运送死者灵魂。文本中他处理战场尸体、穿梭于生死边界的设定,这是不是意味着战场就是现世冥河?尸体是等待摆渡的灵魂。他沉默地处理尸体,收集识别牌,为死者寻找“安息之地”,是战场上不可避免的死亡的执行者和见证者。他的“帷幕”之下隐藏的“空洞的物质”,暗示他可能已非生者,是战争彻底吞噬生命、抹杀身份的象征。他自称名字“不属于我”……卡戎这种撕裂的身份感,错位的感受,也让我莫名其妙的想到游戏中的神秘学家玛尔纱、玛丽安娜被迫为人类政权充当战争工具,同样陷入身份困境。基金会与重塑之手的对抗,将个体的身份裹挟进时代洪流,就像暴雨之下,人在历史中无处自足。
玛丽安娜作为石像鬼的设定也很有意思,她的能力是能主动石化身体部位甚至全身。既是防御手段,在我看来又是一种逃避。就像“战后心理综合征”,石化能力隐喻了士兵在极端残酷环境中发展出的心理防御机,情感麻木。
而剧情的结尾,它并非一个传统的、封闭式的结局,可以说是一个极具分量、余韵悠长且高度契合主题的结尾。“漫漫长路”于此完成了它的闭环,开篇是“时代已被卷入无端的洪流”,众人被抛入“伟大的时代”(实为地狱)。结尾则落在卡戎带着梅蕾尔“行于漫漫长路上”,维尔汀收到新线索准备踏上“麻烦”的征程。玛丽安娜的结局(拒绝回家,选择继续战斗)是最具震撼力和悲剧美感的。她接受了血脉中的“恶魔”力量,背负着深重的罪孽(杀希施费尔德、杀入299高地),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可能“永堕黑暗”。她向父亲说的“除非战争真正结束”,暗示她将战斗视为自我救赎的唯一方式,也预示着她将成为对抗重塑之手及自身黑暗面的孤独战士。这个结局没有给她轻松的未来,而是将她推向了更深的道德困境与自我献祭的道路,极具古希腊悲剧英雄的色彩。
TapTa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