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张骞提前三年找到大月氏
前天 23:48151 浏览同人二创
如果西域的风沙稍稍留情,如果匈奴的追兵未能那么严密地封锁道路,让张骞和他的使团能够提前三年——在汉武帝的期望最热切、大月氏对匈奴的仇恨记忆犹新的时刻——成功抵达阿姆河畔的大月氏王庭,那么“凿空西域”的壮举,或许会结出一个更加辉煌的即时战果,并深刻改变丝绸之路初期的格局。
当形容枯槁却目光坚定的张骞,手持磨损的汉节,站在大月氏国王面前,清晰地传达了大汉皇帝希望联合夹击匈奴的意愿时,大月氏君臣陷入了激烈的争论。此时,他们迁居此地不久,水草丰美的新家园确实消磨了部分复仇意志,但老国王和部分贵族对匈奴当年迫使西迁的深仇大恨尚未完全冷却。张骞抓住时机,慷慨陈词,描绘了东西两大强国合力,彻底击溃匈奴、瓜分其草原霸权的宏伟蓝图,并展示了精美的丝绸和青铜器作为汉朝实力的证明。
经过数日艰难的谈判,在张骞出色的外交斡旋下,大月氏王最终被说服,同意与汉朝建立军事同盟,约定在特定时机共同出兵。张骞不敢耽搁,立刻带着大月氏的使者和象征盟约的信物,以及他精心收集的西域地图、各国情报和大量珍奇物种的种子,踏上归途。这一次,归程相对顺利,虽然仍有波折,但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的归来和成功的盟约,在长安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汉武帝龙颜大悦,给予张骞前所未有的封赏。虽然大月氏最终未能如约全力东进,但这份盟约的存在本身,极大地震慑了匈奴,为汉朝后续的战略争取了时间和心理优势。更重要的是,张骞带回了关于西域的无比珍贵的信息,以及那些充满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