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纪年:昭襄四十四年夏八月二十一战报

08/149 浏览综合
战国纪年:昭襄四十四年夏八月二十一战报
全局态势:
秦据长平、新郑、商於
楚据宛城、郢都、上蔡
齐据蓟城、华阳、朝歌、巨鹿
赵据高平、邯郸、沙丘
越据广陵、延陵
第一阶段:新郑会战
中原战场:
新郑城外,秦齐两国的精锐之师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黑色铠甲的秦军方阵如铜墙铁壁般推进,紫色战袍的齐军则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应对。战场上金戈铁马,尘土飞扬,双方将士在烈日下殊死搏杀。每一处营垒都在反复易手,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两军统帅不断调兵遣将,试图在战略上压制对方。
商於防线:
楚军以排山倒海之势猛攻商於城。秦军守将指挥若定,在城头沉着应战。攻城部队发起一波又一波的冲锋,守军则依托城墙顽强抵抗。城外尸横遍野,城内箭矢如雨,战况之惨烈令人窒息。
北方战场:
赵军在长平被秦军精锐主力所阻,果断改变策略。一支部队北上九原,试图开辟第二战场。与此同时,燕军持续围攻蓟城,战鼓声日夜不息;越军则在下邳方向频频出击,试图牵制齐军兵力。
第二阶段:战局逆转
新郑战场:
秦齐两军的厮杀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不断投入预备队,战局陷入胶着。朝歌、安邑方向的战斗同样激烈,两军偏师在这些战略要地展开殊死争夺。战场上尸骸堆积如山,血流成河。
九原突破:
赵军打通九原通道。一支奇兵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秦泾阳城外。守军仓促应战,在赵军猛攻下节节败退。与此同时,楚军持续消耗商於守军,最终以人海战术突破防线。
全面危机:
秦军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新郑战场胜负未分,泾阳、商於却接连失守。更糟的是,大量将领未出现参与国战,导致防御体系出现严重缺口。三面受敌的秦军疲于奔命,战略态势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合纵围秦
楚军攻势:
拿下商於后,楚军立即分兵两路。主力直扑武关,偏师进攻武遂。守军虽殊死抵抗,但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武遂要地最终陷落。武遂的失守,彻底打开了通往宜阳和中原的门户。
赵军奇袭:
赵军精锐从九原通道长驱直入,如一把尖刀直插咸阳。秦都告急,守军被迫收缩防线,在城外构筑最后壁垒。咸阳城战云密布。
齐军推进:
趁秦军主力被牵制,齐军抓住战机,一举拿下新郑、虎牢关。得手后立即兵分多路,主力直指洛邑、安邑,偏师则扫荡周边要地。中原战场的主动权完全落入联军手中。
最后防线:
在宜阳枢纽城被楚军切断的危急情况下,秦军精锐拼死迂回。他们突破重重封锁,奇迹般地保住了洛邑。函谷关、咸阳、安邑成为最后的屏障,秦军在此背水一战,誓死捍卫了最后的防线。
战后局势(排名按照游戏内总积分算法)
齐:第一势力 26城据临淄、蓟城、大梁、新郑
秦:第二势力 8城据咸阳、洛邑
越:第三势力 6城据会稽
赵:第四势力 6城据邯郸
楚:第五势力 8城据郢都
燕:被灭国
《满江红·新郑会战》
铁骑如潮,新郑外、玄紫交兵。
看商於、楚军压境,箭雨连营。
赵骑九原穿朔漠,燕师蓟野困孤城。
更越人、下邳起烽烟,牵齐旌。
战局转,惊雷霆;
泾阳破,咸阳惊。
叹秦将缺阵,防线崩倾。
诸国合围收虎牢,三军浴血守洛城。
问中原、霸业属谁家?待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