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心率-会心抵抗:两种模型的比较与验证
08/171379 浏览攻略情报
前言:随便写着玩的,仅供参考。
1. 许多游戏将“会心率(R)”与“会心抵抗(C)”作为对立属性。我们关心的并非面板数字本身,而是最终每次命中的“实际会心概率”。社区中较常见的有两种合成方式:线性差(p=R−C)与比值式(p=(1+R)/(1+C)−1)。两者在 C>0 时会产生系统性差异,因此有必要通过实测数据验证其合理性。
2. 数据与方法
数据以“按块统计”的形式记录:每一行表示在同一面板下进行 n 次命中,并观察到其中 k 次会心。
表1. 总体样本汇总与会心率估计
总尝试数:1186.00 会心数:357.00 观测会心率p̂:0.301012 95%CI下限:0.275583 95%CI上限:0.327726
表2. 面板与两种模型的预测值
面板会心R:0.473200 会心抵抗C:0.164000 模型1预测p1=R−C:0.309200 模型2预测p2=(1+R)/(1+C)−1:0.265636 观测p̂:0.301012 p1−p̂:0.008188 p2−p̂:-0.035376
3. 结果与图示
图1. n=4 的观测频数与以 p̂ 为参数的期望频数对比
解释:蓝折线为观测,橙叉线为期望。二者几乎重合,显示在该面板与样本下,二项分布(独立同分布的每次命中)对数据具有良好的解释力。
图2. 观测 p̂ 与模型1、模型2的预测比较(含 p̂ 的95%置信区间)
解释:竖线段表示 p̂ 的95%置信区间。模型1(R−C)位于区间内,模型2((1+R)/(1+C)−1)明显低于区间下界,提示其预测与实测存在系统性偏差。
图3. 不同块大小 n 的平均块内会心率
解释:各块大小 n 的平均块内会心率与总体 p̂ 一致性较好,未见随 n 系统性偏移,进一步支持“每次命中独立且同概率”的假设。
4. 讨论
模型2与模型1之间存在恒等式 p2=p1/(1+C)。当 C>0 时,模型2必然比线性差更低。在本研究面板(R=0.4732,C=0.1640)与样本下,这一“再压低”的幅度过大,导致其预测与观测 p̂ 以及分布拟合产生显著偏离。
5. 结论
基于给定数据与面板(R=47.32%,C=16.40%),我们得到:
(1)总体观测会心率 p̂ 与“独立同分布的二项模型”吻合良好;
(2)模型1(p=R−C)与数据一致,落入 p̂ 的95%置信区间,拟合优度”可接受””可接受””可接受””可接受””可接受””可接受””可接受”,不排除其他机制;
(3)模型2(p=(1+R)/(1+C)−1)与数据显著不符,其拟合偏差显著。因此,在该面板与样本条件下,应采用“实际会心率=会心率−会心抵抗”的模型。#杖剑传说 #杖剑传说游戏简单攻略 #杖剑传说创作征集令 #杖剑传说游戏简单 #杖剑传说怪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