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裂隙的概率与机制
08/211197 浏览攻略情报
在未知机制的前提下,我们以“每层一次尝试、失败即结束”为实测场景,提出零假设(无保底)与替代假设(保底存在但未知)。在无法获知跨局保底计数 r 的情况下,以 1/N 的先验描述“本局触发保底”的不确定性,推导得到每层有效成功率 q,并给出一局内各层停留概率、期望通过层数与尝试次数。
一、问题与假设
场景:副本共有 5 层(第5层为终点)。在第1~4层,每局只有一次尝试机会,若失败则本局立即结束。
零假设(H0):不存在保底,层内成功率恒为 p。
替代假设(H1):存在硬保底;由于 r(距保底剩余次数)未知,采用先验 “本局在该层以 1/N 的概率触发保底(当场必成)”。
二、模型与理论结果
有效成功率:q_i = p_i + (1-p_i)/N_i。
单局停在各层的概率:
Stop@1=1-q1;
Stop@2=q1(1-q2);
Stop@3=q1q2(1-q3);
Stop@4=q1q2q3(1-q4);
Stop@5=q1q2q3q4(通关)。
期望通过层数:E_pass = q1 + q1q2 + q1q2q3 + q1q2q3q4。
期望尝试次数:E_tries = 1 + q1 + q1q2 + q1q2q3。
图1 各层成功率:p 与 q 对比(p=无保底,q=含 1/N 保底的有效成功率)
图2 各层停留概率(理论值 vs 模拟值)
图3 跨层累计成功概率(q 模型)
图4 单局尝试次数分布
三、实验与显著性检验
模拟:使用独立先验(每局每层以 1/N_i 概率触发保底),共 n=1500 局。清关率的模拟值约为 0.057020,与理论值 0.057784 一致。
与无保底清关率 Πp_i=0.036000 对比,z≈43.70(大样本近似),强烈拒绝“无保底”的零假设。
同理,对“到达某层的条件成功率”为检验对象,可见各层观测均显著高于基础 p。
四、如何“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现保底
若直接以 p 为真实成功率进行预测,会系统性低估:清关率低估为 Πq−Πp;层内条件成功率亦低估为 q_i−p_i=(1-p_i)/N_i。通过对比大样本观测值与零假设的差异,并结合显著性检验,可在不掌握 r 的情况下识别并量化保底效应。
五、结论
在“一次尝试失败即结束”的规则下,考虑 1/N 先验的保底,单局通关概率约为 5.7784%;停在各层的概率(1→5)分别为
第一层 26.6667%, 3次保底
第二层 30.5556%, 6次保底
第三层 23.9556%, 15次保底
第四层 13.0438%, 100次保底
第五层 5.7784%。
期望通过层数 ≈ 1.4071,期望尝试次数 ≈ 2.3493。 相比无保底模型,上述量均显著提高,说明保底确实在发挥作用。#杖剑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