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荀学为汉初正统

09/30257 浏览同人二创
荀子站在稷下学宫的讲坛上,已是三为祭酒,最为老师。他博学深思,批判诸子,又综合各家。其性恶论,如同一声惊雷,迥异于孟子的性善论。他认为人之天性有欲,顺是则争,故需“师法之化,礼义之道”以矫饰扰化。这观点冷静而近乎严酷,将教化与礼法的必要性置于人性真实的黑暗面之上。
他有两个著名的学生:韩非与李斯。他们从老师那里汲取了冷静分析现实的态度和对礼法制度的重视,却走向了极端。韩非将老师的性恶论与法术势结合,铸就成了犀利的专制理论;李斯则将其运用于秦帝国的具体实践,助推了严刑峻法。荀子曾对秦国的效率与秩序表示过有限的赞赏,但也指出其“无儒”的缺陷。他理想中的王道,是礼法并施,教化与刑罚兼备。
然而,历史的走向似乎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他的学说在汉代经过改造,被部分吸收进儒学主流,但其“性恶”的核心却始终被视为异端。他的学生成就了霸业,却也因其学说与实践的极端化而背负恶名。荀子本人,则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他深刻地影响了历史,但其思想的完整性未被真正接纳;他培养出了改变时代的学生,但这些学生所走的道路,又似乎偏离了他理想的航道。他是一位深刻的哲人,其思想的命运,却充满了历史的悖论。#无悔华夏
TapTap
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