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还债”论——由邂逅率引发的认知误区

前天 12:293219 浏览综合
首先先定义一下什么是邂逅“还债”论,邂逅“还债”论就是指某些玩家之前或者近期某个时间段抽卡比较“欧”,认为该名玩家后续出卡率会比其他玩家更低的这种论调。
拿这次周年庆这个每日免费10抽活动举例:
玩家A:我的累计的小保底数量已经很高了,真担心后续出货,有点不想抽了,我想把小保底留给初遇池。
玩家B:这次活动出货太多了,运气真差,把我的邂逅率拉得老高,有点不想抽了,后续还得还债。
众所周知,铃兰之剑的抽卡机制是独立的单抽2%邂逅率+保底机制,那么只要没触发保底,就可以把每次抽卡都看做是一个独立事件。
玩家A考虑的是保底机制的问题,所以他不是邂逅“还债”论调;玩家B是单纯觉得现在“欧”会拉低后续的出卡率,所以他的发言是邂逅“还债”论调。
既然撇开保底机制,铃兰之剑的每一次抽卡都是独立事件,都是2%,那自然不存在什么“还债”。那既然如此,为啥邂逅“还债”论这样的论调为啥还能流传开来呢?我的看法是:它源于邂逅率引发的认知误区。
现在我们假设有两名玩家
玩家A:总抽数是600抽,累计获得传说卡24次,邂逅率4%。
玩家B:总抽数也是600抽,累计获得传说卡12次,邂逅率2%。
玩家A和玩家B后续又各自分别抽了400抽,都获得了传说卡10次,邂逅率都是2.5%
此时玩家A:总计1000抽,累计获得传说卡34次,邂逅率从原来的4%下降至3.4%
玩家B:总计1000抽,累计获得传说卡22次,邂逅率从原来的2%提升至2.2%。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玩家A邂逅率下降了,他是在“还债”吗?可别忘记了,玩家A和玩家B后续的邂逅率都是2.5%,玩家A在后续的抽卡中并不比玩家B更非,但是玩家A可能产生近期自己比玩家B更“非”的错觉。这便是我要说的由邂逅率引发的认知误区。
相对老玩家来说,邂逅“还债”论更容易在新玩家中传播,因为新玩家总抽数少,而新手保底机制很可能把邂逅率拉得老高(4%甚至更高的邂逅率在新号中并不罕见),那后续随着抽卡数的增多,自然邂逅率会慢慢降低。那在这个下降的过程中,某些缺乏数学素养的新手玩家,就很可能产生自己在“还债”的错觉。
最后,就是关于这次免费抽卡活动,对于小保底计数已经比较高的玩家,要不要停抽,把小保底留给初遇池,确实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对于已经出过货,小保底计数低的玩家,不用想太多,抽就完事了,谁要是跟你扯什么邂逅“还债”论,那你可以回复他,让他自己别抽就行[表情_狗头]
TapTap
34
7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