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十秒!“神舟一号”差点滞留太空?

2020/11/204337 浏览解密第九所
TapTap
1999年11月20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成功。
谈及“神舟”,这个名字不仅代表着“神州大地”,还有着“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味。今天,邱小姐就和大家一起,回到载人航天旅途的起点,探索“神舟一号”背后的故事!
TapTap
作为第一次载人航天的尝试,“神舟一号”并没有搭乘宇航员,而是装了一堆具有纪念意义科学实验价值的“行李”,完成了一次从地球到太空的远距离“物流”。
TapTap
▲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图源:新华网)
这些“行李”中不仅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邮票和纪念封,还有各种农作物种子,比如青椒、西瓜、玉米和大麦,就连甘草和板蓝根等中药材也包含在内。这是要在太空上种植物?不不不,专家们这是想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种子的基因突变,再返回地面培育。
TapTap
▲专家在试验场研究太空育种(图源:中国日报网)
经过太空培育的种子有可能诱发利于产量和质量的性状。像是第一个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的太空水稻“华航一号”,与普通水稻相比不仅饱满,结实率也更高。
在那段科研拓荒的旧时光,《第九所》的科研员常常饿着肚子,还没等到基地中的水稻成熟就面临断粮危机。随着科技进步和太空育种的发展,大家不仅不用担心吃不饱,甚至能吃上更加优质、产量更高的“太空粮食”
TapTap
▲基地的水稻还没成熟
TapTap
太空“行李”走的这一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为了不让飞船“迷路”,飞船上得装有定向陀螺仪,相当于太空“GPS”。但在接近发射的一次飞船测试中,“神舟一号”的定向陀螺仪出现了故障,工程师们得把巨大的防热大底拆开后才能检修。不仅如此,为了避开流星雨,飞船发射也只能一再延期。
TapTap
▲宇航员演示陀螺仪定向原理(图源:CCTV13)
“神舟一号”不仅发射前一波三折,发射后也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最后十秒。在接近返回的时候,飞船突然不执行返回指令了。这意味着飞船将因失控而偏离轨道,没办法正常回到地球。
TapTap
▲游戏中的航天联络站
历经三次指令注入失败,眼看着飞船已经进入第14圈的最后一圈飞行,最后一次机会必须抓住!
在只剩下30分钟内,工程师争分夺秒制定紧急故障排除方案,最终在仅剩最后十秒的危机关头成功向飞船注入返回数据。
TapTap
▲科研员在实验室通宵研究数据
遇到困难不慌不乱,就算在最后的十秒也不轻易宣告放弃。科研员们也同样需要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多次试飞失败后,仍能继续坚持试验,寻找合理的搭配方案。
“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从“神舟一号”的无人飞天,再到“神舟五号”的成功载人,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往新的目标迈进,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坚持奋斗
想要尽情踏着科研拓荒先辈的脚印体验载人航天历史?iOS用户可以在AppStore下载游戏,安卓用户前往官网即可预约游戏,更多隐秘的科研故事在《第九所》等你来挖掘!
61
1
4